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
2018-05-14王玉群
王玉群
引 言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能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实现这个目标仅靠集体教学是办不到的,其有效途径是集体教学与个别学习相结合,而有效个别学习的关键是教会阅读。研究也表明,构成一些学生学习数学感到困难的因素之一是他们的阅读能力差,在阅读和理解数学书籍方面特别无能。因此,要想使数学素质教育目标得到落实,使数学不再感到难学,就必须重视数学阅读教学。
阅读作为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人们获取知识的基本途径之一,它具有快捷传播知识、加深理解、提供范例、培养认知能力等功效。实际上,与其他学习方式相比,阅读,具有规范学生语言的作用,是数学教与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数学教学改革应该认真研究的一个问题。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符合现代“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教育思想。
我们经常听到家长反映,孩子数学作业写不好找家长,可家长刚把题读完还没分析,孩子已经在叫知道啦知道啦;学生作业错了,教师找过来让他把题目要求反复读两遍,自己就会改了等等,这种种现象都说明了数学中的阅读有多重要。
然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少老师和学生都认为学习数学要么就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要么就是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或是讨论、汇报、交流。课堂上,学生没有机会阅读教材中例题的分析、公式推导、概念、结论等内容。下课后,学生不知道自己所学习的内容在教材的什么地方是常见的事,因为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没有阅读教材这个教学环节。教材上的内容,现在最常用的做法就是用课件出示,教材越来越多的被当成了学生的练习册。久而久之,学生也就没有了阅读数学教材的习惯,更不会想到通过阅读教材来自主构建新知,遇到问题,也往往直接问老师或同学或家长,不会想去通过阅读教材来寻找解決问题的思路与办法。
也有的老师总感觉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弱,自主学习能力差,怕耽误时间,不敢放手让学生通过阅读来获得新知。其实,小学生使用的数学教材,是许多专家依据新的课程标准,结合小学生知识结构和年龄特征来组织编写的,编写过程中,已经充分考虑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图文并茂,小学生应该是可以看懂的。
为此,笔者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把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来实现,把阅读,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核心做法是结合学生学习实际,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自觉养成阅读习惯。
一、用阅读的方法来感知条件。
例如当老师出示:“计算下列各题”的题目要求,无论低年级还是高年级多数同学都会看到题就做,像低年级的8+9+2+1中高年级的47+154+53及高年级的0.83+5.78+2.17、1/5+3/7+4/5等,如果做题之前能阅读一遍题,就会自然地感知到只要把加数调整一下位置前者可凑成整十,后者可凑成整数,避免进位等干扰因素,一下子算出答案,可有的学生就没有读题的习惯,直接脱式,结果绕得很麻烦,甚至算错了。某些应用题也是,如:某食堂第一天烧煤5/16吨,比第二天少烧煤1/16吨。第二天烧煤多少吨?有许多学生一看到“少”,马上用减法,也有的同学不带单位,找来告诉他们这题错了,自己改!没人和他们讲任何道理,不一会儿就改正过来了,根本原因在于这次他们认真读题了。平时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我经常把这方面的正反两方面的例子拿来教育我班的学生,使他们认识到读题做题的重要性,自觉养成做题前认真读题的习惯。
二、用阅读的方法帮助理解。
数学中有些概念很抽象。我常用的方法是引导他们反复阅读,,如什么叫“循环小数”,我先让他们自读教材,感知概念,接下来交流需要注意的点是什么,有的说必须是一个数的“小数部分”,有的说可以是“一个数字”也可以是“几个数字”,有的说要注意“依次不断”,还有的说要“重复出现”,针对他们说的每一点我都准备了相应的题目供他们分析判断,引导他们逐步理解,在此基础上再读再感知,不知不觉他们不但理解了,而且在理解的基础上牢牢地记住了。再如数学中的列式计算类,如:1/2与1/3的和比它们的差多多少?有些同学就是发蒙,我便引导:你们觉得这句话中哪些词语重要?找出来试着读一读,于是同学们便读出了:和比差多多少?经过这样一读,式子也就一目了然;后面的4/5加上4/5与2/3的差,和是多少?同学们马上抢着读:4/5加上差,和是多少?......结果那次作业全班没有一个列式出错。有些应用题也是,乍一看很复杂,可细读后抓住了本质,却非常简单。如五年级基础训练上出现了这样一题:乐乐喝一杯牛奶,分4次喝完。第一次喝了一杯的1/5,再加满水;第二次喝了一杯的1/4,再加满水,第三次喝了一杯的1/2,再加满水;第四次一饮而尽。乐乐喝得牛奶多还是水多?多数学生开始时都顺着分析:第一次喝了1/5杯牛奶,第二次喝了······?一个个被难住了。仔细读题,思考一共有多少牛奶?哪去了,所以喝的牛奶是多少?那水呢?学生一遍又一遍的读题,笑脸不断涌现。他们开心极了!得意极了!
三、用阅读的方法检查作业。
有些学生在做题时经常会出现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错误,举个简单的例子8/7+1/3=17/21,如果学生能细心读题检查,就会发现一个假分数加一个真分数和怎么可能是真分数呢?再如上面的:某食堂第一天烧煤5/16吨,比第二天少烧煤1/16吨。第二天烧煤多少吨?有的同学用减法得1/4(4/16)吨,如果开始粗心错了,后面读题检查也会发现:第二天烧煤1/4(4/16)吨怎么可能第一天比第二天“少”呢?
我就是通过这几个方面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中阅读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养成阅读的习惯 。另外系统的阅读教材还能使他们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加深其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养成其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其自学能力等。数学阅读习惯一旦养成,孩子就会自觉去获取、自觉去讨论、交流。数学学习兴趣也就会越来越浓。阅读课本还会使他们获得许多数学以外的——如科学、生物等多方面的知识。
然而,阅读能力、阅读习惯的形成不是一节课、一天就能形成的,也不是通过讲授、强迫能形成的,而是需要渗透在每一节课的教学之中。只要教师有意识地在每节课上让学生有机会阅读教材,并给予恰当的指导,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一定会得到增强。学生如果拥有自主阅读的能力,养成了主动阅读的习惯,那他们将会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