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础薄弱学校推进课外阅读的实践研究
2018-05-14卢萍萍
卢萍萍
【摘 要】在基础薄弱学校中推广课外阅读,要做好阅读的宣传,让家长和学生明白阅读的意义和作用,通过利用“群体效应”、开展各种形式的阅读活动等方式,以课堂为阵地推进课外阅读。
【关键词】课外阅读 阅读活动 阅读推进
阅读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核心。语文特级教师陈金华说:“学生时代是阅读的最好时代,也是追求愉快阅读的年纪。”因此,中学语文老师的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鼓励孩子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
基础薄弱的学校生源往往不够好,学生的学习底子差,家长的文化水平也不高。如何让学生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让学困生走出学习的困境、让家长更配合学校的教育,阅读可谓是一条好的路径。
一、做好课外阅读的宣传广告
1.利用家长会和网络,给家长上好课外阅读的宣传课
薄弱学校的学生家长因为本身文化素质不高,所以很多家长不知道如何帮助孩子,老师要通过对家长的培训,让家长坚信,阅读能集中孩子的注意力、开拓孩子看世界的视野、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能帮助学习困难学生走出困境。老师要在家长Q群或微信群里不间断地分享关于阅读的材料,让家长深深意识到阅读是重要的、是要坚持的。要让以下观念深入人心:“一个孩子即使学习成绩平平,但只要养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一定比考高分的孩子走得更远。” (朱永新) “请记住,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越应当阅读。”(苏霍姆林斯基)
我们针对家长的需求列出了家长的阅读书目。例如,尹建莉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吉姆·崔利斯的《朗读手册》、卡尔威特的《卡尔威特的教育》、关承华的《别和青春期孩子较劲》等二十本书,这既能让家长在书中得到家庭教育的帮助,也让他们在孩子面前做出读书的榜样。
2.教师推荐,引领阅读
我校的全体语文老师列出了适合每个年级的阅读书目,书目展板置于校园醒目的地方。
七年级的孩子仍处于阅读的敏感期,很容易形成“精神饥饿感”,我们会鼓励孩子广泛阅读各种课外书;八年级的孩子已经有比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因此要引导他们进行整本书的阅读;而九年级的学生面临中考,课外阅读的时间势必会大大缩水,因此要引导学生不间断地进行短文阅读。
二、利用 “群体效应”
群体效应认为人的心理、行为决定于内部需要和环境的相互作用。 也就是说,当一个班有一群人都在做一件事时,其他人很容易受到影响,做相同的事情。因此阅读推进应该以全班甚至全年级、全校作为单位。
1.早读带来的“营养早餐”
每天的早读,我们都固定安排给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阅读就是给孩子们的“营养早餐”。坚持一个月或更长的时间,真正进入阅读状态的人会越来越多,班级和学校都散发出浓浓的书香。
2.做好学习小组的计划和总结
每个班级学习小组的组长都有个任务,就是每周的星期一,按要求把每个成员的阅读情况登记到阅读反馈表,到了学期末,组长还负责汇总一个学期以来每个组员的阅读书目和推荐书目。这其实也是一种无声的交流,大家在交流中也会有所触动、有所进步。
3.共读一本书
共读的形式有生生共读、亲子共读、师生共读。可在指定时间内大家共读一本书或一篇文,这样的方式,便于大家就共读的文章进行交流,收获也是很大的。
七年级,我们推荐亲子共读吴牧天的《管好自己就能飞》,目的是让大家学会自我管理;八年级,我们推荐亲子共读肖复兴的《早恋》,目的是直面青春敏感话题;九年级,我们会经常在群里分享文章,例如《谈读书》《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等,目的是提高阅读时效。
从我发的《亲子阅读反馈表》看,这种阅读的方式还是很受欢迎的。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
1.定期开展校内阅读活动,链接校外的阅读活动
我们每个学期每个年级都会组织阅读活动,让学生在思想的碰撞中会有所收获。例如本学期,我校七年级组织阅读交流会“与书‘悦会吧”,邀请了家长、老师和学生代表发言,可推荐好书,可分享读书感受;八年级的“阅读,让世界长大”,这个交流会邀请了地理、物理等学科老师,从不同的角度引导阅读,让孩子们感受到阅读力量;九年级的“在美的世界里散步”则是指导学生进行群文阅读,家长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展示了亲子阅读的魅力。
同时,我们还组织学生参加城区或市里图书馆的读书活动,例如“扫码读书活动”,学生积极参与,阅读后写稿投稿,得到了市里的肯定,这无疑给了孩子们很大的鼓励。
2.有声朗读与无声阅读相结合
课堂是语文教学和阅读推行的主要阵地。在课堂里,教师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例如,如何进行范读与精读,如何做读书笔记,如何做课外阅读的思维导图等,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同时,教师要坚持在课堂上让孩子朗读课文,让孩子们保持好的预感。可以建立班级的朗读群,让孩子每天上传指定的朗读内容,并互相点评。这样,无声的阅读与有声的朗读相结合,能让学生更立体地感受到语言的魅力。
四、关注几个变化
1.关注学生择书的变化
老师要关注学生在不同阶段的阅读需求,刚开始,孩子们会选择比较轻松的儿童文学,随着阅读量的增加,一些孩子开始思考问题、发出疑问,这时应给他们推荐一些“磨脑子”的书,促使他们深入阅读。我的学生小奕,之前爱读儿童文学,后来又对江南的作品后很着迷,我觉得她是个很善于思考的孩子,于是给她推荐了《苏菲的世界》,她读了之后果然很喜欢,说这本书帮她解答了很多问题,她也慢慢喜欢上了哲学。
2.关注读书带来的写作变化
阅读推进半年后,一些孩子的写作喜欢拿阅读来作为主题,有单篇的读后感,也有阅读的系列。有个女孩写了一个阅读系列《书将陪我走完这个学期》,先后写了六篇,把自己读《龙与少年游》、《管好自己就能飞》及《苏菲的世界》这几本书的心路历程分享给大家。这是很有意义的!
3.关注孩子们读书途径的变化
对于初中生,纸质的阅读是主要的,这种传统的方式往往具有无穷的魅力。但除此之外,能辅助阅读推广的一些手段也要运用。例如电子书、听书、电影等,都可以引发阅讀兴趣,开阔阅读视野,老师应该好好地斟酌如何巧妙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