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改革创新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宽容文化培育

2018-05-14王成伟史建政

教育与职业(下) 2018年3期
关键词:改革创新培育高职院校

王成伟 史建政

[摘要]创新意味着高回报和高风险,创新往往有失误甚至失败,创新要承担风险、需要勇气,创新离不开宽容。当前,高职院校面临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机遇和挑战,能否把握机遇和迎接挑战,将挑战转化为机遇,宽容失败是不可或缺的条件,因为只有宽容失败才能鼓励改革创新,据此,宽容文化培育成为当前高职院校面临的一个全新课题。文章首先阐述了高职院校宽容文化的基本内涵,然后分析了高职院校宽容文化培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最后提出了高职院校宽容文化培育的有效路径:加强理论研究,注重顶层设计,找准主体载体,打造品牌效应,挖掘树立典型。

[关键词]高职院校 改革创新 宽容文化 培育

[作者简介]王成伟(1981- ),男,山东济宁人,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江苏 常州 213164)史建政(1971- ),男,河北大城人,廊坊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河北 廊坊 065001)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8)06-0104-05

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关乎国家发展与民族未来,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2016年4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座谈会。2016年8月,国务院首次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情况。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面临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机遇和挑战。改革创新者的先行先试可能会推翻公认的定理,改变习以为常的惯例,打破某些条条框框甚至会出现失误与失败。只有允许试错、宽容失败,才能有力推动高职院校改革创新的宏大实践。創新无止境,今天的高职院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宽容失败与鼓励改革创新。换言之,高职院校要采取有力措施,同步推进宽容文化培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在理论研究与具体实践两个层面形成良好互动,及早形成浓郁的宽容文化氛围。

一、高职院校宽容文化的基本内涵

(一)概念解析

宽容一词,在中国,最早出现在《庄子·天下》中,有言:“常宽容于物,不削与人,可谓至极”,意为宽厚能容忍。《现代汉语词典》将宽容定义为“宽大有气量,不计较或不追究”。在西方,宽容是从拉丁文的词汇tolerate、tolerantia中借用而来的,最早出现在14世纪的法语里,其内涵是指对持有不同信仰的人们的容忍,外延仅局限于宗教领域。《柯林斯英语大辞典》对宽容的解释为“尊重他者信念与行为的能力与实践”。①浙江大学谢晖在其博士论文《宽容问题探究》中曾对诸子经典和西方经典有关宽容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中西方宽容的发展有着不同目的和路径。在笔者看来,宽容的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宽容应该是个体或者组织机构具有宽容的理念、思维和行为实践,但宽容不是纵容与妥协,而是对足够干预的自我克制,宽容是有底线的。“换言之,如果情况恶化到突破了宽容者的底线,宽容者随时可以结束克制,制止危机,避免产生不良后果。”②

(二)理论基础

1.高职院校宽容文化的价值理论。研究高职院校宽容文化培育,首先必须搞清楚高职院校宽容文化的价值所在。宽容文化作为高职院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其分为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现实价值与潜在价值。高职院校宽容文化的内在价值是指,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改革与学生教育管理方面所表现出的容许失败、鼓励创新的价值属性。这一价值属性通过具体实践转化为生产力的时候,所产生的社会价值便是高职院校宽容文化的外在价值,表现为高职院校自身和师生员工的政治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高职院校宽容文化的现实价值是指,高职院校自身和师生员工在宽容文化的熏陶之下能够具有宽容的行为实践,这是高职院校宽容文化培育的近期目标。高职院校宽容文化的潜在价值指高职院校这一组织机构和师生员工个体具有宽容的理念和思维,这是高职院校宽容文化培育的长期目标。

2.高职院校宽容文化的建设理论。肯定了高职院校宽容文化的价值所在,下一步则要对高职院校宽容文化的建设理论进行研究。高职院校宽容文化的建设理论重点在于对高职院校宽容文化培育方案的设计,主要包括对高职院校宽容文化培育的目标、原则、结构、对策等的设计。高职院校宽容文化培育的目标是让高职院校这一组织机构和师生员工个体具有宽容的理念、思维和实践。根据实现目标的难易程度,可以将高职院校宽容文化培育的目标分为初级目标和中高级目标。其中,具有宽容的实践相对容易实现,是高职院校宽容文化培育的初级目标;形成宽容的理念和思维方式需要较长的时间过程,是高职院校宽容文化培育的中高级目标。“高职院校宽容文化培育应遵循的原则主要有方向性原则、系统性原则、连续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开放性原则。”③高职院校宽容文化培育的结构主要分为物质文化层次、制度文化层次、行为文化层次和精神文化层次。高职院校宽容文化培育的对策是建设理论的重中之重,操作性、应用性较强,需要结合高职院校各自的实际情况,在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措施。

(三)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研究高职院校宽容文化培育,从理论上讲,一方面,开启了高职院校宽容文化培育研究的先河。宽容的意识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已经有所表述,比如,孔子的名言警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及老子的“不争为德”等,但是,由于宽容与教育规范性之间存在矛盾,教育规范性的张力阻却了宽容思想与宽容文化的发展,宽容思想与宽容文化的发展受到抑制,对于宽容文化培育的研究少之又少,具体到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的研究则更为罕见。另一方面,有助于深化社会公众对宽容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关于高职院校宽容文化培育的课题,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步成为理论界和实践中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学界开始探索高职院校宽容文化的基本内涵与发展理论,分析宽容文化培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设计宽容文化培育的路径等,这使得宽容文化重新走进人们的视野,成为人们生产与生活中经常需要思考或者面对的问题,有力地推动了宽容思想与宽容文化在全社会的形成与发展。

2.实践意义。研究高职院校宽容文化培育,从实践上讲,一方面,有助于促进高职院校宽容文化培育。高职院校宽容文化培育的实践工作在学界理论研究成果的指导之下,科学性和实效性必将得到提高,同时又对理论研究成果进行了检验与反馈,形成了高职院校宽容文化培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的良性互动。此外,高职院校宽容文化培育作为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之一,是对高职院校文化内涵的丰富与理论的发展,将对高职院校的建设与发展起到积极的、正面的引领作用;高职院校的优质建设与发展势必反作用于高职院校宽容文化培育,为其带来更加优质的环境,二者之间再次产生良性互动。另一方面,有助于推动高职院校的改革创新。高职院校教育改革创新需要广大师生员工群策群力与积极投身创新创业实践,更需要“允许试错、宽容失败”的思想观念、管理制度、文化氛围等软环境的支撑,而这一支撑是否存在以及力度大小则取决于高职院校宽容文化培育的研究与实践情况。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宽容文化培育的深入研究与大力实践,必将有力推动高职院校改革创新。

二、高职院校宽容文化培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一)必要性分析

1.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2015年10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七次会议上强调:“要完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既鼓励创新、表扬先进,也允许试错、宽容失败,营造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的浓郁氛围。”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给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让广大干部愿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④这些论述,充分反映了新常态下党中央、国务院宽容失败、鼓励创新的政策导向。高职院校必须顺应这一时代发展潮流,积极培育宽容文化。

2.高职院校使命的必然选择。“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一样,都是引领思想创新、科技創新、文化创新的高地,都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谐、生态文明五个方面出发进行功能创新,拓展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水平。”⑤高职院校的这一使命使得高职院校与创新密不可分。创新意味着高风险与高回报,只有妥善解决好高风险问题,积极培育宽容文化,才能吸引与鼓励更多的优秀人才投身于高等教育事业,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为国家“十三五”建设源源不断地提供“新动力”。

3.师生员工成长的必然要求。“我国高等教育不同的层次结构有不同的定位,但均受经济发展与国家政策的显著影响。”⑥从普遍意义上来讲,博士生和硕士生的培养方案中对科学研究任务都有明确的要求,这种要求不仅直接作用于学生还间接作用于导师。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的指导下,本科生和专科生的培养方案中一般都会涉及创新创业的有关要求,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学生创新创业的鼓励与支持。在激发广大师生积极投身科学研究与创新创业实践的因素中,除了场所、设备、经费等“硬条件”之外,“允许试错、宽容失败”的理念、制度、氛围是必不可少的“软条件”。由此可见,无论哪种教育层次,都离不开宽容文化的土壤这一基础性条件,高职院校同样也不例外。

(二)可行性分析

1.与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本质属性一致。作为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培育宽容文化既是传统意义上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题中之义与内在要求,又是新常态下对高职院校文化内涵的丰富与理论的发展。高职院校文化建设与高职院校宽容文化培育都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注意把握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动呼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自觉接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二者天然本质的一致性,使得宽容文化在高职院校根植生长与开花结果成为可能,更进一步说,二者本质属性一致是高职院校宽容文化培育成为可能的必要条件与决定性因素。

2.高职院校作为组织机构培育宽容文化的意识已经觉醒。“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呈现出全方位的新常态。与此相适应,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以法治思维推进大学治理现代化,在改革创新中释放办学活力,大学深度开放与教育科技引领,政府宏观管学与社会参与办学等改革创新成为新常态。”⑦与之相伴,高风险亦成为新常态,所以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离不开宽容。高职院校作为一级组织机构,现已清醒地认识到,自身负有培育宽容文化的责任和义务。

3.师生个体对高职院校宽容文化的诉求日渐强烈。科学研究表明,心理安全与自由是创造性产生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而宽容则是心理安全与自由的保护伞,离开了宽容,心理安全与自由也就失去了生存的精神家园。”⑧“宽容为个体的自由创造活动与自由发展提供现实空间,有利于激发个体的内在力量,从而推动个体的自由全面发展。”⑨从该意义上讲,在高等教育改革创新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师生迫切希望能够在宽容文化氛围中,以心理安全与自由的状态,正确把握规律,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与学习研究,最终实现师生的自由全面发展。

三、高职院校宽容文化培育的有效路径

(一)加强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既是科学决策的重要参考,又是实践工作的重要依据,可谓意义重大。宽容文化培育已成为摆在高职院校面前的一项重大研究课题,该课题的研究状况将影响近一阶段高职院校宽容文化培育的顶层设计与实践工作,所以,高职院校要加强理论研究以促进宽容文化培育的宏大实践,再以实践经验来丰富理论研究成果。一方面,高职院校应当挖掘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关宽容文化内涵的宝贵资源,结合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现状,积极探索以课题研究等形式进行理论创新,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院校宽容文化。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与时俱进,主动学习、借鉴、吸收世界各国各领域特别是高等教育领域有关宽容文化培育的合理做法和先进经验。“例如,学习、借鉴美国社会的宽容文化及美国多元化的高等教育理念,以宽容的文化氛围吸引全世界最优秀的学者和专家,不断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⑩

(二)注重顶层设计

“在改革发展与社会治理领域,顶层设计是指重大项目的统筹规划要站在促进社会全面发展的战略高度,统筹考虑影响全局发展的各种现实问题,科学制定规划目标与实施路径,突出解决社会问题的规划性、系统性和科学性。”11高职院校要把宽容文化培育作为促进改革创新与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提升到高校改革发展和意识形态工作的高度,纳入高校顶层设计范畴,就宽容文化培育的相关工作作专题研究、专题部署。高职院校要明确责任部门,制定发展规划,按照文化建设理论对高职院校宽容文化培育的目标、原则、结构、具体措施进行设计,特别是要在高职院校宽容文化培育的物质文化层次、制度文化层次、行为文化层次和精神文化层次进行总体布局,形成立体式网络,确保宽容文化在高职院校落地生根,实现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之间的良性互动,进一步激发高职院校改革创新的活力。

(三)找准主体载体

高职院校宽容文化培育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基于目前非常薄弱的研究与实践现状,必须抓住主要矛盾,找准宽容文化培育的主体载体。从国家层面来讲,要着力出台高职院校宽容文化培育的政策性、指导性文件,在宏观层面统一布局与推进;从高职院校自身来讲,要认真开展宽容文化培育的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不断丰富理论成果,不断推进实践工作;从师生个体来讲,在微观层面上要自觉接受宽容的理念,主动培养宽容的思维模式,积极开展相关行为实践。此外,高职院校宽容文化培育还要善于找准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载体。例如,借助学校感恩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校园文化艺术活动等平台开展宽容教育,将宽容教育与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创业教育等较好地结合。基于目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相对丰富的考量,特别要注意发挥创新创业文化对宽容文化的引领作用,以创新创业文化的发展带动宽容文化培育的研究与实践。

(四)打造品牌效应

当一种文化产品的影响力达到一定强度,深受公众喜爱并被广泛接受时,该产品的价值和理念就会辐射并实质性地影响到与之相关联的一些产业,这称为文化產品的“品牌效应”,又叫“光环效应”12。高职院校要运用好文化品牌的光环效应,实现高职院校宽容文化培育效果的几何式增长。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就宽容文化在具体实践环节进行设计,打造“活动名称与活动形式吸引人、活动内容与活动过程教育人、活动效果与活动机制留住人”的特色与精品活动;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借助并用好新媒体平台,对宽容文化培育的全过程在高职院校内外进行广泛宣传,扩大高职院校宽容文化在社会各领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五)挖掘树立典型

“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也是一面旗帜,更是一种力量。列宁曾经说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人、一个故事、一段话语,看似平凡简单,却能激发人们向善的、好的方向前进。”13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努力挖掘古今中外有关宽容义举的典型人物和典型案例,特别是挖掘发生在高职院校内或者广大师生身边的真实感人素材与鲜活事例,在一定范围内广泛宣传。通过具有代表性的先进典型与生动形象的故事案例来教化和感染广大师生,引导广大师生主动接受宽容的理念,自觉形成宽容的思维模式,积极开展具体的宽容行为实践,从而营造高职院校宽容文化氛围。

四、结语

高职院校宽容文化培育的研究与实践,为高职院校改革创新提供必要的软环境,意义重大,需要持续不断的推进,逐步增加量的积累,促成质的飞跃,直至完善成熟。从当前高职院校面临的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时代背景来看,“允许试错、宽容失败”文化氛围的形成,鼓励改革创新价值导向的树立,对高职院校的建设与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

[注释]

①高政.宽容的概念分析与教育启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4):40-41.

②⑨伍俊斌.政治宽容的内涵、价值和路径论析[J].理论与改革,2012(6):5,5.

③侯长林.高校校园文化的理论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13(23):24.

④马一德.运用法制手段构建容错机制[N].光明日报,2016-06-13.

⑤胡星.基于“五位一体”社会服务功能观的高校功能创新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6(21):47.

⑥迟景明,何晓芳,程文,等.高等教育层次结构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J].教育与经济,2010(1):1.

⑦赵武德.高等教育新常态与教育改革创新[N].光明日报,2015-01-06.

⑧张家军.论教育宽容[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4(4):26.

⑩张建新.社会文化对大学文化的影响——源于美国社会宽容文化的美国高等教育多元化[J].国际高等教育研究,2006(3):16.

11葛国耀,刘家俊.改革发展的现实困境与“顶层设计”的理论反思[J].学习与实践,2013(5):63.

12毛伟.打造文化品牌的建议[N].甘肃日报,2011-12-12.

13石妍.榜样里的力量[J].共产党员,2014(13):13.

猜你喜欢

改革创新培育高职院校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新时期高校体育管理创新的理性思考
浅论对环境监察执法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