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院校辅导员角色从实然到应然的路径选择
2018-05-14张晴
[摘要]文章阐述了应用型院校辅导员角色的应然定位,指出了应用型院校辅导员在角色扮演中存在的外部环境问题、自身发展问题和角色冲突问题,进而提出了辅导员角色从实然到应然的适然路径:精细化原则下辅导员角色定位的外部环境优化;专业化原则下辅导员角色能力的提升;主动性原则下辅导员角色冲突的调适,以期促进应用型院校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应用型院校 辅导员 角色
[作者简介]张晴(1983- ),女,河南开封人,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讲师,硕士。(河南 新郑 451150)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8)06-0083-04
应用型院校辅导员角色的应然定位是从价值维度探析和建构辅导员角色扮演的模式,应用型院校辅导员角色的实然验证是从现实维度对辅导员角色现状进行检验,应用型院校应从策略维度缩小辅导员角色实然与应然之间的差距。
一、应用型院校辅导员角色的应然定位
应用型院校辅导员要想充分发挥角色作用,必须对自身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其角色定位应结合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教育需求,并反映出特定的社会价值取向。
1.学生发展方向的引领者。应用型院校辅导员不仅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对学生思想政治的规范起着关键性作用,也是学生发展方向的引领者。因此,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培养大学生具有优良的思想品德是辅导员的基本职责。第一,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辅导员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到极致,将大道理落实到学生思想教育的每一个细节中,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第二,辅导员是大学生品行与德行的引领者和示范者。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辅导员应积极发挥示范表率作用,以理服人,以德服人,通过自身日常言行感染大学生,促进大学生实现质的飞跃。
2.学生成长过程的服务者。应用型院校辅导员是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最忠实的陪伴者,也是大学生的良师益友,更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人,辅导员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成长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一,辅导员是学生学习的导师。在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传统教育模式已无法满足市场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同时,还应注重思想品德的提升。辅导员应根据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以实现学生在思想与理论层面的共同提高。第二,辅导员是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导者。学生步入校园后,远离家人的庇护,来自社会、家庭与朋友之间的压力突出,以致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严重。因此,辅导员在与学生的日常接触中,应注重与学生进行情感与思想的沟通,进而关注并缓解学生的心理问题,提高其心理素质。第三,辅导员是学生情感方面的挚友。正值青春期的大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往往存在着情绪不稳定、行为不理智等情况,辅导员的作用被凸显出来。辅导员应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在学习和生活中同学生加强交流,以通过情感内心的沟通,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不断增强自身的亲和力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充分发挥辅导员角色的教育效果。
3.学生事务工作的管理者。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也是应用型院校辅导员的基本职责。在学生事务工作中,会涉及学生各层面的利益,因此,学生对管理过程和结果的满意度会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情况。因此,辅导员应积极探索学生事务工作的管理方式与方法,在角色要求和约束下,积极通过正确方法开展各项事务性工作,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作用。第一,辅导员是应用型院校校园文化的参与者和引导者。优秀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隐性的约束和熏陶作用,是应用型院校的灵魂所在。辅导员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参与者,对学生的内在发展起着关键的影响作用。应用型院校应积极开展各类具有校园文化情怀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不断的学习和体验中,收获知识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院校与学生的共同发展。第二,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事务的管理者和组织者。作为学生职业规划的启蒙者,辅导员在学生日常事务性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应积极解答学生各种问题、舒缓学生压力,以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从根本上缓解就业难问题。
二、应用型院校辅导员角色扮演中存在的问题
应用型院校辅导员在角色实现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成效,但就“应然”层面的要求与价值取向而言,辅导员在角色扮演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深入研究这些问题,对促进辅导员角色从“实然”向“应然”转变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和意义。
1.外部环境问题。第一,应用型院校对辅导员角色解读不到位,认可度较低。《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明确指出,辅导员具有双重身份,不仅要肩负管理工作责任,更要主动承担起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辅导员因忙于日常行政与事务性工作,其专业素养难以得到有效提升,且应用型院校对辅导员不够重视,其辛苦工作还得不到认可,严重影响了工作积极性。第二,社会对应用型院校辅导员角色的权利和义务认知不清晰。不同主体对辅导员的责任和义务侧重不同,就社会而言,其更关注辅导员角色的育人职能,希望辅导员给学生灌输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树立正确的榜样,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就应用型院校而言,其更注重辅导员角色的管理职能,希望辅导员按部就班地完成好繁杂的日常事务性工作。第三,外界对应用型院校辅导员角色的评价体系不科学,系统性较差。应用型院校现有的评价体系不能对辅导员进行全面性评价,忽视了辅导员教育教学的工作过程,打击了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
2.自身发展问题。第一,辅导员个体角色意识模糊,且角色压力超载。据调查发现,大部分辅导员自身的角色定位不够明确,只有个别辅导员能够说出部分岗位职责与义务,大部分辅导员对自身的岗位职责和义务认知还不够清晰。同时,过多的角色要求被赋予在辅导员身上,以致辅导员的角色压力超载,严重影响了辅导员的日常工作。第二,辅导员个体角色职能偏离与职能践行异化。应用型院校辅导员的日常管理性工作较为烦琐,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以致辅导员对学生了解不足,在无形中减少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机会,造成了辅导员角色职能的偏离与职能践行的异化。第三,辅导员个体角色素质偏低。应用型院校的辅导员队伍呈现年轻化趋势,这些年轻的辅导员与学生容易相处,但其未接受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理论基础薄弱,以致其整体角色素质偏低,不利于辅导员工作的深入开展。
3.角色冲突问题。第一,应用型院校辅导员角色间的冲突。应用型院校辅导员集多重角色于一身,不仅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者,也是学生德行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还是学生管理工作的执行者。这种多重角色的扮演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困扰,无法与辅导员进行深入的心灵交流与沟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辅导员角色的实现和职能的实施。第二,应用型院校辅导员角色内的冲突。一方面,社会和学校希望辅导员能全身心、全精力地投入到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工作中,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而辅导员则希望有一定的私人空间和时间去完善和充实自己,从而导致多方期望与自身期望之间存在矛盾;另一方面,学生希望辅导员是具有亲和力的朋友,但部分辅导员担心与学生走得太近会失去辅导员应有的威严,影响管理工作的开展与实施,以致学生定位与自身定位之间出现冲突。
三、应用型院校辅导员角色从实然到应然的具体路径
1.精细化原则下辅导员角色定位的外部环境优化。精细化原则是应用型院校发展建设的关键性原则,具有规范化、精细化和个性化的特点。在精细化原则指导下,有助于细化和完善辅导员制度,切实解决辅导员因过度期望和压力导致的定位不清问题,明确辅导员角色的岗位权利和义务,帮助其高效地开展工作。
第一,应用型院校要努力践行“全员育人”教学理念,实现角色减压。适当的压力,有助于角色能力的提升,但压力超过自身负荷,则会适得其反,不适合角色的生存与发展。应用型院校要正确规划辅导员的工作范围与职能,努力践行“全员育人”教育理念,适当降低辅导员的角色压力,充分发挥各部门和全体教职人员的教育教学职能,通过言传身教的教学方式,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深入感化学生,实现师生间的情感沟通,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第二,政府和社会要对辅导员形成客观务实的角色期待,实现角色的核定。政府和社会必须对辅导员角色树立科学、客观的角色期待,以帮助辅导员实现角色问题改善。应用型院校要制定相应政策,明确和细化辅导员队伍的责任分工,实现角色的具化。有效厘清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可以降低辅导员角色间的冲突,充分发挥辅导员角色的作用,实现辅导员角色从实然到应然的有效转变,促使辅导员以最佳状态投身于学生教育中。
2.专业化原则下辅导员角色能力的提升。专业化原则的应用使辅导员的工作不断规范化、制度化,丰富和提升了辅导员的专业技能和理论,促进了辅导员角色的优化和全面素质的提升。应用型院校辅导员要通过长时间的专业化培训,提升自身修养,努力实现角色的转变。
第一,提升道德素养,自觉遵守角色规范。首先,辅导员要坚持以学生为本,自觉遵守职业规范,制定符合学生发展的长效机制,树立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形象,增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其次,辅导员要自觉遵守道德规范,恪尽职守,爱岗敬业。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者,辅导员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造成直接影响,因此,辅导员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道德规范,成为学生的行为榜样。最后,辅导员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及时掌握最新的法律法规,敢于使用法律武器去捍卫自身利益和院校利益,并积极引导学生依法维权,依法做事。
第二,提升知识素养,主动完善知识结构。辅导员要全面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做好学生的思想引领者。辅导员还应积极学习掌握相关的业务理论和实践知识,树立长期学习的思想信念,用知识来武装自己,不断提升自身修养和业务素质,并及时更新知识类别,为辅导员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三,提升能力素养,增强角色的实践能力。辅导员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不断提高角色交往能力和学习能力,与学生构建良好的沟通机制,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在快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辅导员还应不断学习,在提升自身思想政治水平和实践技能的同时紧跟时代潮流,掌握最新的信息资料,以便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解决角色转变过程中的各种实践问题。
3.主动性原则下辅导员角色冲突的调适。主动性原则是在主体意识下形成并遵守的一种行为准则。应用型院校辅导员在主动性原则下实现的角色转换过程,是一种积极主动解决角色冲突问题和困难的过程。
第一,管理角色与服务角色的冲突与调适。针对管理性工作,辅导员应严格依照学校规章制度进行处理,这一过程往往会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但辅导员又扮演着服务角色,应放低姿态积极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支持,使学生对辅导员既敬畏又信赖。
第二,朋友角色与监护人角色的冲突与调适。应用型院校的学生大部分背井离乡,独自生活,辅导员对他们来说既是监护者,又是生活中的好朋友。由于青年学生的自制力较弱,辅导员应加强对其进行管理和教育,当青年学生遇到各种烦恼时,辅导员应以朋友的身份去聆听。辅导员要通过多种途径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与学生建立起心与心的沟通桥梁,在做好思想引导工作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自我管理、慎独笃行、懂得担当。
第三,政策执行者与权益维护者角色的冲突与调适。辅导员作为师资团队的一部分,常以政策执行者的身份下达和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同时,辅导员也是学生利益的维护者,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利益需求,从而赢得学生的信任与认可。在面对诸多利益冲突时,辅导员要学会智慧工作,正确引导学生认识制度的重要性,使其积极主动地配合辅导员工作。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辅导员更要切实维护好学生的根本利益,为学生的长效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古翠英,李勇.新媒体背景下应用型院校辅导员队伍软实力建设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7(10).
[2]回俊青,谢兆岗.创新创业视域下高校辅導员角色定位及成长路径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18).
[3]王昭,廖衡.高校班主任的角色困境与应对策略论析——基于与辅导员的比较视角[J].湖北社会科学,2016(3).
[4]高炳亮.辅导员在大学生自主创业过程中的角色与担当——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视角[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17).
[5]田兆臣,王本锋.辅导员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中的角色及定位[J].中国成人教育,2014(24).
[6]付兆锋,徐锋华.高校研究生辅导员参与学风建设的角色定位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