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双师型”视角下应用型院校教师在职培训的思考
2018-05-14陈莉
[摘要]文章指出了“双师型”视角下应用型院校教师在职培训存在的问题,如教师对在职培训认识不足,参与积极性不高;在职培训内容偏重理论知识,课程设置不合理;在职培训方式较为传统,缺乏实践技能训练;在职培训机构相对单一;在职培训评价体系不完善;在职培训缺乏完善的保障机制。进而从认识层面、实施层面、保障层面分析了应用型院校教师在职培训产生问题的原因,最后从教师方面、学校方面、政府方面提出了“双师型”视角下应用型院校教师在职培训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双师型 应用型院校 教师 在职培训
[作者简介]陈莉(1979- ),女,河南郑州人,河南牧业经济学院,讲师,硕士。(河南 郑州 450044)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8)06-0071-04
在职培训是针对拥有教师资格证且接受过职前培训,并基本适应教学岗位的教师实施的,其实施目标在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与能力素养,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动应用型院校实现转型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应用型院校教师在职培训还存在诸多问题,应积极构建“双师型”视角下应用型院校教师在职培训体系,从教师、学校和政府多层面入手,提升在职培训的有效性。
一、“双师型”视角下应用型院校教师在职培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在职培训认识不足,参与积极性不高。教师在职培训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在人才培养中具有关键性作用。当前,应用型院校的大部分教职人员是高校应届毕业生,其在上岗前接受的岗前培训十分有限,缺乏对实践技能与教学方法的有效训练,以致难以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因此,教师的在职培训工作尤为重要。但应用型院校对教师的在职培训工作还不够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对在职培训的认识,成为教师参与在职培训积极性不高的重要诱导因素,严重阻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应用型院校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2.在职培训内容偏重理论知识,课程设置不合理。应用型院校开展的教師在职培训多偏重于传授理论知识,难以有效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不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与发展。教师在本职岗位上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并总结出一系列教学问题,他们希望通过在职培训学习到更丰富的教学经验与方法,以解决实践中的教学问题。目前,应用型院校的教师在职培训没有考虑教师的实际需求,缺乏有关教学实践能力的训练,难以适应应用型院校的发展需求,不能保证人才计划的顺利实施。
3.在职培训方式较为传统,缺乏实践技能训练。总体来说,应用型院校教师的在职培训形式比较传统,培训内容更是缺乏针对性与可行性,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随着应用型院校的不断转型,教师的在职教育尤为重要。教师在职培训常以“进修”或“学者访问”等形式进行,也有部分教师会针对具体的教学实际问题选择相应的技能培训,但教师的实践能力普遍偏低,不能有效地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共同发展,更难以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技能人才。
4.在职培训机构相对单一。企业的参与丰富了在职培训教学机构,为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创造了条件,也为教师培训提供了便捷的教学场地与经验丰富的师资团队,有效推动了应用型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目前,应用型院校经常邀请具有丰富经验的企业技术人员为教师进行在职培训,但因大部分企业没有成立正式的培训部门,无法派遣专业培训人员参与应用型院校的教师在职培训,这使得在职培训仅限于院校内部的理论教学,培训机构相对单一。
5.在职培训评价体系不完善。在职培训评价体系可以充分了解教师参与在职培训后,对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综合掌握情况,并将评价结果作为在职培训的参考依据,进一步督促教师积极参与在职培训。目前,我国应用型院校在职培训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第一,培训机构相对单一,缺乏对参培教师的诊断性评价,培训内容相对固化且不能对实践效果进行经验分析;第二,不能对教师进行形成性评价,忽略了教师在培训过程中的个体差异;第三,在职培训的评价内容偏重于对理论知识的考核,评价方式较为单一。
6.在职培训缺乏完善的保障机制。完善的保障与支持措施,不仅能充分调动教师的参与积极性,提高教师对在职培训的认知程度,也能为在职培训的顺利实施提供强大的动力。目前,应用型院校在职培训在保障与支持措施上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教师对培训质量的满意度与认可度不高,严重影响了教师参与培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第二,应用型院校不重视教师的在职培训,致使教师在培训和教学的双重压力下,难以胜任日常教育工作,出现精力不足等现象;第三,在职培训的保障与奖励机制不够完善,如在职培训未与教师的职称评定和薪金提升挂钩,且校方不能提供充足的时间和资金保障教师参与在职培训。
二、“双师型”视角下应用型院校教师在职培训产生问题的原因
1.认识层面。第一,应用型院校对自身定位不准确。虽然许多高校以应用型院校自居,但其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人才培养目标方面却偏重于理论教学,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且应用型院校现有教师不具备“双师型”素质,在培训过程中经常出现矛盾与冲突,严重制约了在职培训的发展。第二,应用型院校对教师在职培训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在职培训是教师教学工作中的权利,也是应用型院校在竞争过程中谋求发展与转型的重要途径。由于应用型院校不重视教师的在职培训工作,在教师实践与薪资等方面支持与保障措施不到位,降低了教师对在职培训的认可度与积极性,阻碍了在职培训的进一步发展。
2.实施层面。第一,在职培训目标设定存在片面性。我国在职培训制度的固有缺陷导致应用型院校在职培训过于项目化,其培训目标的设定依据项目展开,缺乏对现实问题的了解与考察,无法解决教师的教学实践难题,降低了教师参与在职培训的积极性,以致培训效能较低。第二,在职培训教育机构存在单一性。由于教师在职培训机构需要经过教育部门审核,因此,大部分应用型院校更倾向于同专业的培训机构进行合作,只有少部分应用型院校会选择与企业合作开展教师在职培训,以致在职培训机构相对单一。实际上,企业作为应用型院校在职培训的合作方,能为在职教师提供优质的教学实践环境,有效满足应用型院校对教师实践能力的需求。
3.保障层面。第一,教师教育体系存在缺陷。教师的教育体系主要由三方面组成,即职前培训、入职培训和在职培训,教师在不同阶段的培训将直接影响其下一阶段的发展。目前,应用型院校在教师培训方面,没有将三个阶段的培训内容相互联系,三者之间缺乏连贯性,以致培训内容与实际工作严重脱节。第二,教师培训机构多以理论教学为主,缺乏对教师专业技能的培养,以致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不高,难以满足应用型院校对“双师型”教师的需求。第三,相关政策与制度不够完善。我国应用型院校教师在职培训发展较晚,其相关保障与激励制度也不够完善,教师在接受在职培训过程中其基本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这既不利于提高教师参培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应用型院校的长远发展。
三、“双师型”视角下应用型院校教师在职培训的路径选择
1.教师方面。第一,教师自身应强化对在职培训的认识,积极转变教学思路。目前,大部分教师参与在职培训的动力来源于外部条件,不是发自内心的个人需求,以致在培训过程中难以全身心地投入,造成了教学资源的严重浪费。因此,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思路,从意识层面调动参培积极性,为在职培训提供源源不断的内部动力,这不仅可以增强教师对在职培训的认识,也可以提高在职培训的效率。教师在选择参培内容时,应从自身实际出发,明确应用型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意识到实践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职业技能,以满足应用型院校对“双师型”教师的需求。
第二,应用型院校教师要提高教师参与在职培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应用型院校应转变教育理念,重视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激发其参培积极性,并鼓励教师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在完善理论知识的前提下,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以实现个人与应用型院校的共同发展。
2.学校方面。第一,加强合作机制,促进多方共建。应用型院校应通过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机制,进一步探寻在职培训的意义与方法,促进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变。首先,应用型院校在职培训要加强校企合作。应用型院校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其对于“双师型”教师的需求十分迫切。企业相对于应用型院校来说,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完善的实践场地,应用型院校要加强校企合作,共同组织教师的在职培训,有助于提升教師的实践与操作能力。其次,应用型院校在职培训要加强校校合作。应用型院校应根据院校的不同特点,实行院校间的有效合作,这不仅有助于巩固教师的理论知识基础,也可以通过共享各院校重点实验室资源而节省资金投入。最后,应用型院校在职培训要加强政校合作。政府部门应根据地方应用型院校的发展实际,制定相关政策与规定,为教师与应用型院校的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以确保教师在职培训的顺利实施。
第二,丰富培训内容,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双重提高。应用型院校应依据自身发展情况及教师的能力水平,不断充实在职培训内容,明确发展目标,以满足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应用型院校应针对教师的个人能力素质进行调查,制订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从而促进教师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共同提升。
第三,完善教师的评价内容,健全教师评价机制。首先,不断完善评价方式,重视形成性评价。目前,应用型院校对教师在职培训的评价方式以结果性评价为主,主要通过一次性评价或培训效果展示等方式对教师的在职培训进行评价,不能对教师的实践能力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因此,应用型院校应完善教师评价内容,在评价过程中,加入对教师实践能力的评价。应用型院校应对每位教师培训前后的实践能力进行对比,并健全培训评价机制,确保评价的公平性。其次,不断更新职称评定标准,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大部分教师参加在职培训的初衷是为职称评定奠定基础,因此,应用型院校应不断更新教师职称评定标准,促使教师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提升教师参培的积极性。同时,应用型院校还应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对于在培训中表现突出的教师予以物质和精神奖励,充分激发教师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3.政府方面。第一,制定相关政策与规定,为教师发展提供政策保障。首先,政府要对应用型院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调研和规划,依据不同院校在职培训的特殊性,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保障制度,保障好院校与教师的基本权益,充分调动教师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其次,政府要利用主管权力,积极构建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机制,促进企业、应用型院校与科研机构间的合作交流,以实现各类教学相关资源的共享,提升在职培训的实用价值。最后,政府应向应用型院校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如政府应成立专项资金,为参培教师和组织培训的院校提供一定的资金保障,以确保在职培训的顺利实施。
第二,构建相关培训机构,实现机构间的信息互联。政府应联合应用型院校,共同构建相关的培训机构。该培训机构应构建培训平台,为教师提供相应的在线学习资源,提高教师的学习效率,并实现与应用型院校的信息共享。
第三,不断吸引优质师资,壮大教师团队。首先,政府要制定相关的政策与制度,吸引更多的“双师型”教师参与教师的在职培训工作。其次,政府要加强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根据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在教师现有经验基础上,通过在职培训方式,丰富其实践能力,提高其职业综合素养,以满足应用型院校对“双师型”教师的需求。最后,政府应构建师资储备库,对教师的能力水平做一个有效的评价与统计,以实现各地区教学资源的共享,促进不同地区、不同院校间的相互学习与借鉴,为应用型院校转型和发展提供师资保障。
第四,鼓励企业主动参与教师的在职培训。政府应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企业主动参与教师在职培训工作,为参培教师提供实践操作场地,降低应用型院校与企业合作的培训成本,保证教师在接受在职培训后,其实践能力得到质的提升,从而满足应用型院校对“双师型”教师的需求,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朱小虎,张民选.教师专业发展的可能路径——基于TALIS2013上海和芬兰的比较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7(9).
[2]李跃文.从教师教育一体化探究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4(18).
[3]刘进,刘之远,Michael Sweet.新教师发展中心筹建的理念、路径与模式——基于对美国东北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的访谈[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7(2).
[4]陈莉.高校教师培训实效性欠缺的原因分析及路径选择[J].中国成人教育,2016(3).
[5]黄志良,姚延芹.激励理论视域下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素质提升需求与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4(9).
[6]朱臣廷,关北光.双师型视角下的高校教师在职培训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