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体会
2018-05-14陈菊艳
陈菊艳
【摘要】目的:研究早期护理干预对于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8月于本院分娩的100例新生儿黄疸患者作为研究资料,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一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为常规组,另一组采用早期护理干预方式,为护理组。每组50例患儿,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经护理后黄疸与排便情况、不同时间的胆红素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患儿在黄疸出现时间、黄疸消失时间、第一次排胎便时间和胎便转黄时间方面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护理组数据更优(P<0.05);两组患儿在出生后第一天、第二天胆红素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生后第3~5天胆红素水平出现明显差异,护理组胆红素水平更低(P>0.05)。结果:早期护理干预可以加快黄疸的出现时间,缩短消失时间,促进新生儿排胎便,并有效降低患儿体内的胆红素水平,对于新生儿黄疸具有较高的护理价值。
【关键词】早期护理干预;新生儿黄疸;胆红素
早期护理干预方式是一种在新生儿出现黄疸后及时实施的临床护理干预,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可以有效避免新生儿因胆红素代谢异常造成其它严重后果。为了明确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作者选取了2016年3月至2017年8月于本院分娩的100例新生兒黄疸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现将研究资料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8月于本院分娩的100例新生儿黄疸患者作为研究资料,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一组为常规组,另一组为护理组,每组50例患儿。常规组中有男性患儿26例,女性患儿24例,患儿日龄1~6d,平均日龄(3.5±0.6)d,患儿体质量3.21~4.22kg,平均体质量(3.64±0.20)kg;护理组中有男性患儿28例,女性患儿22例,患儿日龄1~6.5d,平均日龄(3.4±0.6)d,患儿体质量2.58~4.15kg,平均体质量(3.52±0.21)kg。排除患有先天性疾病和感染的患儿,本次研究通过了本院伦理委员会的一致同意,所有患儿家属均同意本次分组护理方案,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组患儿实施常规的临床护理方式,主要包括:生命体征监测;胆红素测量;哺乳护理等等。
护理组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方式,主要内容如下:
1.2.1游泳护理 在新生儿出生第二天后实施游泳护理,由专业的看护和指导人员帮助新生儿进行游泳,每天进行两次,每次游泳时间10~20min,上午和下午各进行一次,游泳过程中给予按摩、伸展护理,并严密检测患儿体温、脉搏,避免发生意外事件。
1.2.2辅食添加 在每次母乳哺乳完成之后,可以适当的添加奶粉进行哺乳,尤其对于母乳不足的母亲,需要使用配方奶粉帮助新生儿补充营养。
1.2.3排便护理 记录新生儿的第一次排胎便时间,并观察胎便的性状和颜色,若新生儿在1d内而未进行排便,则实施促排胎便措施,帮助新生儿排便。
1.3评价指标
记录并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经护理后黄疸与排便情况(黄疸出现时间、消失时间、首次胎便时间、胎便转黄时间)、不同时间的胆红素水平变化(出生后第1~5d)。分析不同方式下的护理效果。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试验采用SPSS 20.0进行统计学处理,研究中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分别以X2、t值进行检验,P<0.05表示数据差异明显,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的黄疸与胎便情况比较
两组患儿在黄疸出现时间、黄疸消失时间、第一次排胎便时间和胎便转黄时间方面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护理组数据更优(P<0.05)。
2.2两组患儿在不同时间的胆红素水平对比
两组患儿在出生后第一天、第二天胆红素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生后第3~5天胆红素水平出现明显差异,护理组胆红素水平更低(P>0.05)。
3讨论
黄疸是新生儿当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临床症状,一般在新生儿出生一周内出现,据有关统计显示超过60%的新生儿会出现黄疸,一般来说,新生儿黄疸未经治疗可自行消失,但部分新生儿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血清中的胆红素水平持续升高,此时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方式,否则就会损害新生儿的神经系统。
在本次研究中,两组患儿在黄疸出现时间、黄疸消失时间、第一次排胎便时间和胎便转黄时间方面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护理组数据更优(P<0.05);两组患儿在出生后第一天、第二天胆红素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生后第3~5天胆红素水平出现明显差异,护理组胆红素水平更低(P>0.05)。
综上所述:早期护理干预可以加快黄疸的出现时间,缩短消失时间,促进新生儿排胎便,并有效降低患儿体内的胆红素水平,对于新生儿黄疸具有较高的护理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