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环境下的传统出版行业现状分析
2018-05-14张雪霜
摘要:这里所说的媒体融合,实际上就是把数字技术作为前提条件,从而通过电视、手机、电子杂志以及广播等方式来进行信息传播的一种媒体方式。把视频、音频以及纸质这几种媒介进行有效的融合,可以说,媒体融合概念的出现,为传统出版行业的未来提供了发展的方向。
關键词:媒体融合 图书出版 现状分析
一、媒体融合的概念探析
媒体融合这一概念是由美国的一位大学教授提出的。从狭义的角度上来说,媒体融合实际上就是多种媒体形式进行融合成为一种新媒体形式的过程。但是从广义的角度上来说,媒体融合还包括了对于媒体各个要素所进行的融合,包括媒体的形态、功能、方式以及机构等要素,通过融合来把传统媒体形式和手机、电脑以及互联网等新型媒体形式相结合,实现资源共享,进而产生新的媒体产品,为大众提供媒体服务。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新的科学技术更多地被应用到媒体形式当中,网络媒体的出现实际上也加速了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融合的过程,很多传统媒体都已经开始对于电子版块进行发展。
随着互联网信息传播的成本逐渐降低,互联网信息传播的形式不仅包括文字、图像、音频和视频,同时也包括很大一部分加载任务。另外,新型媒体的工作人员可以根据不同媒体所具有的特点及优势,来对所具有的信息资料进行加工和整理,提供更高效的创作效率。目前来看,普及度最高的媒体形式是以手机为载体的网络信息模式,这种新型的媒体形式也形成了独立媒体、自媒体等多种新的媒体传播方式,从而丰富了信息传播方式,也使得人们更多的信息需求得到了满足。
2015年3月31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印发《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有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创新内容生产和服务。始终坚持贴近需求、质量第一,严格把关、深耕细作,将传统出版的专业采编优势、内容资源优势延伸到新兴出版业,更好地发挥舆论引导、思想传播和文化传承作用。探索和推进出版业务流程数字化改造,建立选题策划、协同编辑、结构化加工、全媒体资源管理等一体化内容生产平台,推动内容生产向实时生产、数据化生产、用户参与生产转变,实现内容生产模式的升级和创新。这些都为传统出版业向新兴媒体融合及数字出版方面发展带来了挑战和机遇。为了能在数字化时代生存下去,各种媒体开始取长补短,进行融合,走上媒体融合之路,而将新型媒体和传统媒体进行融合,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传统媒体行业当中所固有的制度落后和思想僵化等问题。
二、媒体融合环境下传统出版行业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对于媒体融合政策的推出及实施,很多传统出版企业根据当前情况对于自身的发展计划进行了调整。更多的传统出版企业意识到数年来由纸介质出版独霸图书市场的局面将一去不返,从而把企业发展的方向从单一的纸介质出版转到认识、研究进而吸纳、融合并与新媒体协调发展的道路上来。很多从业者已经清醒地认识到,以包括纸介质出版在内的多媒体共同引领和繁荣阅读市场是大势所趋。但是,由于传统出版行业以往的一些管理理念的根深蒂固,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媒体行业发展,导致现在的传统出版行业在媒体融合大背景下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对于传统出版行业而言,与新型媒体进行融合是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而在传统出版行业向新媒体转型和融合的过程中,互联网技术以及电子平台这些概念被更多地提及。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传统出版行业虽然已经对向新媒体发展有了充分的认识,但还缺乏建设新媒体平台方面的人才储备,很多大型传统出版企业虽然有着数字化出版物以及相关电子平台,但是在市场当中暂时还很难形成一定的气候,与新型媒体进行融合的速度也较慢,没有占领市场份额的主动意识。与此同时,投入成本高、盈利模式不成熟、相关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也制约了传统出版业向新媒体及数字出版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其生产力也尚未得以充分释放。
新型媒体的特点在于使得人们的阅读方式更加多样化,变得更加轻松简洁。而传统的图书不但篇幅过于冗长,所占的空间也比较大,不利于携带。另外,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情况,使得目前图书的价格逐渐升高,而新型媒体提供的内容其阅读价格十分低廉,甚至很多都是免费的,从而使得传统图书出版行业在争取读者范围方面显得缺乏竞争力。延展、深化原有内容,创设出适合自身出版的新内容,为传统出版拓宽选题范围,增大信息流量,拓宽传播渠道与受众范围才是将来传统出版业更好地向新媒体转换的有效方式。
三、结语
本文从媒体融合的概念入手,对于媒体融合环境下图书出版行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媒体融合环境下的传统出版行业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参考文献:
[1]白林.媒介融合理论对图书出版的启示[J].编辑之友,2015(01).
[2]陈驹.论我国图书出版的媒介融合——以畅销书为例[D].兰州:兰州大学,2008.
[3]李金秋.新媒体时代传统图书出版的生存发展之路[J].出版广角,2015(05).
(作者简介:张雪霜,女,本科,吉林文史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副编审,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责任编辑 刘月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