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中外合作办学助力“一带一路”的问题与路径探析
2018-05-14陈丽萍
[摘要]“一带一路”标志着我国从全球一体化的参与者向塑造者的角色转换,也是我国与沿线国家实现“五通三同”的重大发展倡议。面对史无前例的发展机遇,高等职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必须厘清自身存在的问题,剖析成因,在夯实自身基础的同时,努力构建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载体,提升服务能力,全方位、高质量地为“一带一路”建设铺路搭桥。
[关键词]“一带一路” 高职 中外合作办学 路径
[作者简介]陈丽萍(1976- ),女,天津人,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副教授,硕士。(天津 300350)
[课题项目]本文系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课题“基于‘一带一路战略的中外合作办学机制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VE3160)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8)11-0046-07
一、“一带一路”对高职中外合作办学的意义
从宏观大局来看,“一带一路”为高职合作办学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发展机遇,它契合了我国优质高等教育资源“走出去”和沿线国家与中国建立教育共同体的需求。其核心内容“五通三同”将促进沿线国家共享我国的发展成果。
从自身发展角度来看,“一带一路”也给高职合作办学提出了挑战。例如,合作办学基础薄弱的西部作为“一带”的起点,能否保障人才供应,以肩负起“走出去”的重任。再如,2015年国务院发布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允许在区内举办各级各类合作办学机构,由于自贸区多处于“一带一路”沿线,能否在区内丰富合作办学形式,实现健康发展。
二、高职合作办学助力“一带一路”的问题及成因
(一)助力“一带一路”的载体不足
“一带一路”与高职合作办学从性质到体量,都存在巨大的差异。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手段,找到手段服务于目的的载体至关重要。目前比较成功的做法是“孔子学院(课堂)”和“鲁班工坊”,但两者成功的背后都存在着短板。
孔子学院(课堂)起步较早,也取得了一定成效。“截至2017年底,我国已在146个国家和地区共开设孔子学院525所、孔子课堂1113个,累计注册学员916万多人”①,且近年来重点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汉语教学。但是,“一带一路”需要的是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孔子学院培养的人才虽有一定的汉语基础,但还缺乏专业性和职业素养,与直接对接“一带一路”企业“走出去”相差很远。
“鲁班工坊”是2016年3月8日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渤海职院)于泰国大城技术学院建立的职业技术培训基地。它从职教层面将“一带一路”落到了实处,被誉为职教合作办学的首个“孔子学院”。笔者于2017年6月14日亲赴渤海职院调研后发现,其局限性也很明显。第一,“鲁班工坊”并非真正的合作办学项目,其实质上只是一门中英文对照的必修课,且至今尚未整理出系统的建设标准,因而对其他院校的指导意义不够明确。第二,“鲁班工坊”采用的EPIP(工程实践创新)教学模式主要适用于机电类专业,该模式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建成2000m2的实践基地,供泰国学生在做中学。这种模式的成功经验对广大的文科类高职借鉴意义不大。第三,“鲁班工坊”成功的背后有天津渤海化工职教集团作为强大的后盾支撑。该集团在政、行、企、校、研方面并行,为学生顶岗实习、教学资源开放、校企科研合作提供了丰富的渠道。集团化办学是今后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但那些背后没有集团支撑的院校就显得孤掌难鸣了。第四,泰国之后渤海职院又相继与印、英、埃等国合作开展了“鲁班工坊”,随着互换学生数量的增多,留学生管理问题日益凸显并未妥善解决。第五,渤海职院在与大城技术学院的合作中深刻体会到了语言不通带来的困难。项目初期双方用英语交流并不顺利,不得不聘请泰国留学生充当翻译,但在后期教学资源的整合如教材编译、双语教学中,留学生又因为不懂专业知识而无用武之地。
综上,孔子学院(课堂)和“鲁班工坊”的成功经验对多数职业院校而言是不可复制的。目前,高职合作办学服务“一带一路”的载体从规模、数量、形式和影响力上都未能满足要求。
(二)服务“一带一路”的能力有待提高
2016年7月13日,教育部印发《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通知,“从合作愿景、原则、重点等方面对合作办学提出了更高、更明确的要求。”②对照这些要求,高职合作办学的服务能力存在明显的欠缺。
1.产教融合不够深入,不能为行业企业“走出去”提供充分的人才支撑。“据统計,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战略布局的企业已达11000家,但真正能够对接境外办学地中国企业需求的学校很少。”③除了少数集团化办学的高职,产教融合度不够是目前合作办学服务的主要短板。
问题的主要成因是产教融合的契合点不好找,企业未能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一带一路”沿线部署的企业多集中在高铁、建筑、民航、电信等当地急需发展的行业,且经济利益是任何企业都追求的首要目标。不具备这些专业的高职院校在合作伙伴的选择上明显受限。即便拥有这些专业,按照企业的要求进行前期论证、调整人才培养模式等耗时的磨合工作,也可能从时间上拖了企业战略发展的后腿,导致企业在没有实际利益的情况下不愿在校企合作上浪费精力,而学校所谓的产教融合也只是挂块企业的牌子而已,最终导致人才供需“两张皮”。
2.合作办学质量还应提高,国际影响力还需提升。改革开放以来,中外合作办学质量大幅提升。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外交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更使得不少沿线国家将高等教育国际交流的诉求明确地转向中国。“截至目前,我国已与4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学历学位互认关系,其中‘一带一路国家24个。”④我国业已成为亚洲最大、世界第三的留学目的地国。
然而,数字背后也隐藏着问题。从现有的办学水平来看,我国高职合作办学的输出对象主要集中在中亚、东盟等欠发达国家,合作对象水平过低。运用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大众化三阶段理论统计出来的数据表明,“沿线73国高等教育进程处于普及化和大众化阶段的国家共有62个。”⑤但是,这62个国家未必一定把合作办学的诉求投向中国,因为相比之下很多发达国家的教育质量仍普遍高于我国。因此,要把握更多的“一带一路”合作机遇,就必须从提高办学质量入手,切实增强自身的国际影响力。
3.学生、教师均缺乏“一带一路”适应性培养。笔者对天津商务职业学院等8所院校合作办学项目的师生进行了“一带一路”合作办学的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学生问卷194份,教师问卷44份。具体来说,学生方面,关于“你知道什么是‘一带一路吗”,80.5%的学生选择“不知道”,9.4%的学生选择“一知半解”, 10.1%的学生选择“知道”;关于“你认为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就读合作办学对自己将来的发展有何优势”,80.4%的学生选择“不太清楚”,6.2%的学生选择“没有优势”,13.4%的学生选择“有优势”;关于“什么原因使你选择就读中外合作办学”,42.3%的学生选择“将来好找工作”,27.1%的学生选择“便于出国深造”, 30.6%的学生选择“开阔视野和国际接轨”;关于“你对合作办学的课程设置有何看法”,43.2%的学生选择“外语课程太难太多”,20.3%的学生选择“专业课听不懂”,36.5%的学生选择“选修课资源不够丰富”。以上数据说明,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一带一路”毫不知情,也不关心“一带一路”对自己将来有何影响。选择合作办学项目就读多是出于好找工作的个人目的,虽然外语基础参差不齐,但对于专业和外语以外的知识还是有涉猎的需求。
教师方面,关于“您对‘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的必要性如何看待”,11.5%的教师选择“没有必要”,22.8%的教师选择“必要性不大”,65.7%的教师选择“非常必要”;关于“‘一带一路对贵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影响吗”,14.4%的教师选择“没有影响”,6.2%的教师选择“影响不大”,79.4%的教师选择“影响很大”;关于“贵校是否定期组织师生赴国外大学进行交流”,26.5%的教师选择“不是”,73.5%的教师选择“是”;关于“您认为担任合作辦学的教师是自我提升的机遇吗”,11.9%的教师选择“不是”,21.3%的教师选择“无所谓”,66.8%的教师选择“是”。由此可见,相比于学生,教师情况稍好,但仍存在问题。少数教师对“一带一路”合作办学持无所谓的态度,且未对合作办学与“一带一路”进行过相关性研究,约1/4的合作办学教师缺乏国际交流的经验与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笔者于2017年6月21日赴天津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调研发现,该校早在2005年就与澳洲著名的职院TAFE开展了石油工程专业的合作办学。经了解该项目各方面均做得极其扎实、规范,即使在今天也是很有借鉴意义的。之所以没有借此建成第一个“鲁班工坊”,主要原因是出国交流配额全部由石化集团海外项目占有,教师无法进行互访,且这种状况持续至今,致使高职的第一个“鲁班工坊”推迟了13年才在别校建成。
可见,不论学生还是教师,均对合作办学与“一带一路”的内在关联缺乏深入的了解和关注。这直接折射出校方对他们适应性培养的不足,长此以往必然影响合作办学的服务能力。
(三)“一带一路”沿线部分重点省份的合作办学基础薄弱
在国家“一带一路”顶层设计规划圈定的18个重点省份中,不乏合作办学发展滞后的地区,如新疆、甘肃、青海、西藏、内蒙古、宁夏、海南等。根据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工作信息平台的数据,内蒙古现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0个,海南现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1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4个,新疆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个,甘肃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个,从数量上看可谓凤毛麟角;而其余的青海、西藏、宁夏均未实现中外合作办学零的突破。值得一提的是,海南具有与东南亚隔海相望的地域优势,却未能跻身东盟留学生的首选菜单。更为严重的是,这7省18个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皆为本科层次,高职合作办学为零。
顶层设计明确提出了人才支撑的要求,但极为薄弱的基础意味着这些省份很难在短时间内培养出“一带一路”所需的人才,这显然与国家的战略要求背道而驰。这种局面主要是改革开放以来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造成的。东部地区占据沿海优势,经济率先发达,但西部地区地广人稀、资源贫乏、经济落后,对于国外高校缺乏吸引力,导致合作办学长期以来没有明显起色。
(四)沿线国情错综复杂,合作办学存在风险
“一带一路”沿线覆盖面大,涉及的国别、种族、人口众多,各国在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在这么多元复杂的区域开展合作办学,必然遭遇诸多潜在风险。沿线国家共有人民代表大会制、总统制等6种政体,分别实行多党制、一党制,甚至禁止政党活动,近10年不少国家还曾出现政治冲突或动乱。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深入,沿线国家经济差距也被拉开,既有中国、印度这样强势崛起的新兴大国,也有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的广大亚非拉国家。各国都会针对国际形势的变化调整政策,以求在世界经济格局的动荡与变革中牟取自己的一份利益。同时,宗教、文化的差异性也会给教育合作带来障碍。例如,“与我国接壤的中、南亚国家宗教信仰比较复杂,一些境外的宗教渗透往往以我国的西部地区为前沿阵地,增加了我国边境地区的不稳定性”⑥。
三、 高职合作办学助力“一带一路”的路径
(一)构建更多基于“一带一路”的高职合作办学载体
1.借鉴成功经验,让“孔子”和“鲁班”继续造福后人。从2004年到2017年,十几年的时间里孔子学院(课堂)已将中国文化和汉语传遍了世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为服务“一带一路”、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人文交流探索了宝贵经验。未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孔子学院作为公共外交战略平台的作用也将提升到一个空前的高度。这里建议把孔子学院的办学模式与高职合作办学互相融合,探索在高职直接开设孔子学院的可行性。采取国家汉办统一监管、高职院校具体操作的模式,只要符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需求,可以不拘形式、创新合作方式,不论是合作机构、项目、课堂、论坛甚至小到研讨会,都可积极进行有益的尝试,给合作双方创造深入了解的机会。
同时,扬长避短充分发挥“鲁班工坊”的借鉴价值。一方面,合作办学主管部门着力加强典型案例的宣传,在全国职教圈内扩大“鲁班工坊”的影响力,并对开设“鲁班工坊”的职业院校予以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另一方面,广大职业院校本着兼容、创新的精神借鉴“鲁班工坊”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特点、优势寻求合作伙伴,为沿线国家量身定制合作办学方式,让职业教育成为惠及“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人民的领头羊。
2.构建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博洛尼亚进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职教体制、发展水平、重点研究领域等差异较大,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合作办学双方在课程、学分、学历资格互认等方面存在诸多障碍。这与当年欧盟高等教育一体化的困境十分相似,因此欧盟的成功经验“博洛尼亚进程”(Bologna Process)具有明显的借鉴意义。“博洛尼亚进程”针对29个欧洲国家提出的高等教育改革计划整合了欧盟的高等教育资源,实现了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
我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与沿线国家开展合作办学的实质,是顺应教育国际化的世界趋势,实现区域内教育一体化。基于沿线73国错综复杂的情况,建议参照“博洛尼亚进程”,由中国政府牵头与沿线国家共同制定“‘一带一路国家高职合作办学国际公约”,整合区域内教育资源,制定各国间相互接轨的质量评估与课程、学分、资格认证体系,规范合作过程,最终达到推动区域教育一体化的目的。
3.搭建我国与沿线国家教育信息化共享平台。教育信息化正深刻地影响着教育国际化的内涵、形式和资源配置,决定着未来教育市场的竞争格局。中国在实施合作办学“走出去”的过程中,要重视弥合与沿线国家之间的信息差异,实现双方或多方的信息对称。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可以通过搭建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信息化共享平台来实现信息对称。该平台无偿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人民开放,各国政府责成本国教育主管部门专门负责平台的维护与更新以及信息监管工作,保证本国在平台上发布信息的真实性、时效性。搭建这样的平台是一项浩大的工程,涉及的国家多、方面广,最关键的是还有可能面临诸多法律、文化、政治、宗教方面的冲突,需要各国政府协同解决。
(二)提升高职合作办学服务“一带一路”的能力
1.深化产教融合,对接行业企业“走出去”的人才需求。2017年12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深化产教融合的重点和难点是解决人才需求‘两张皮的矛盾。”⑦导致这一矛盾的根源是长期以来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为了满足学生的升学需求、学历需求而忽视了社会、企业对人才的质量和结构需求。未来,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开展,高职合作办学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来深化产教融合,提高服务“一带一路”的能力。
在宏观大局方面,办学院校要乘着国家供给侧改革的东风,转变思想,重新明确自身定位,从供给学位转变为供给人才。马丁·特罗指出:“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阶段,80%~90%的高校都应该进行职业教育,培养技术型和应用型人才,只有10%的大学进行通识教育,即所谓的精英教育。”⑧这意味着地方本科院校要放弃学术型大学的定位,不再以学历为导向,而以产教融合、引企入教作为基本的办学战略,深入对接“一带一路”企业的人才需求。
在自身建设方面,高职院校要明确产教融合的利益共同点,根据合作办学的公益性质,在校企双方利益难以均衡时采取适当的退让。转型的本科院校不能固守自己的优势学科,而应以沿线国家急需的行业为主导与企业合作开发新的教学资源和项目,开展多层次的教育和培训,培养沿线国家急需的“一带一路”建设者。
2.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国际影响力。“质量是中外合作办学的生命线,应树立中外合作办学独特的质量观,培养出的人才要具有国际意识和国际视野才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⑨提升办学质量就等于提升高职院校合作办学的核心竞争力,而内涵式发展是其重要途径。内涵式发展强调长期积累、厚积薄发,要求高职院校在努力拓展优质教育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下功夫。要想得到沿线国家的认可,合作办学就要办出特色,从师资队伍、教学模式、管理模式等方面提升水平,从而提升我国高职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在国际学术界的话语权。因此,高职合作办学应以“十三五”开局为契机,在政府确保年度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新常态下GDP的4%的优越发展基础上,力争通过内涵式发展提高办学质量,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更多院校结成紧密型的合作伙伴。
3.優化专业设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针对学生大局意识不强、跨文化交际能力偏低的特点,建议高职院校通过选修课、讲座、微课、MOOC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强这两方面的培养。在此基础上,根据“丝绸之路”人才联合培养推进计划,有针对性地加强语言、建筑、能源、医学、环境工程、生物科学、交通运输、生态保护、水利工程等沿线国家急需发展的专业建设。优化课程设置,将外语、专业课和跨文化交际类课程按照约4∶4∶2的比例开设。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和模式,推动沿线国家校际间教育资源共享,使合作办学培养出来的人才能直接投身到“一带一路”建设中。
4.开展中国课题研究,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合作办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这里的“高素质”是指高职合作办学的教师应具有国际化视野、过硬的专业本领、较强的双语教学能力和愿意为“一带一路”建设贡献力量的综合实力。一方面,政府部门和高职院校要为合作办学教师提供更多的国际交流、进修的机会。通过政策支持和资金供给推动“丝绸之路”师资培训计划的实施,促进我国与沿线各国之间教育经验、教学模式、教材课件等方面的互学互鉴,从而达到促进沿线各国高职院校师资和教学水平均衡上升的目的。另一方面,教师本人也应把“一带一路”合作办学视为个人发展的良好平台。随着“一带一路”国家间教育领域合作交流的深入发展,必将涌现出一个吸引各国专家学者甚至青年学生开展学术研究和交流的平台。广大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平台,主动或合作开展中国课题研究。这不仅会促进沿线各国加深对中国的国家政策、发展模式、教育文化的理解,也有利于教师自身拓宽国际视野、提高业务素质和外语水平,从而成为服务“一带一路”合作办学的优势力量。
(三)夯实自身基础,当好“一带一路”的桥头堡
前文中提到的合作办学基础薄弱的7个省份,必须在“一带一路”的设计规划中各司其职。由于“一带一路”始于西部地区,要实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良性互动,发挥好桥头堡的重要作用,这些中外合作办学落后省份就必须内外兼修。
以新疆为例,清代军事家、洋务派代表左宗棠曾说:“中国强盛之时,无不掩有西北。”可见从历史传统来看,新疆大局稳定与否关系到丝绸之路是否畅通,国家经济是否繁荣,人民能否安居乐业。新疆之所以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是因其占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当前的中外合作办学现状显然与新疆在丝路经济带建设中的地位严重不符,因此充分地利用区位优势、内外并举来发展合作办学是充当“一带一路”桥头堡的重中之重。
对外,新疆目前正在充分地利用其地缘优势,以积极的态度开展和扩大与周边中亚、西亚等国家的合作交流,提出了近期(5年)、中期(5~10年)、远期(10~20年)的发展目标。但是,仔细梳理不难发现,其仅在“近期目标”中对于“文化科教中心建设”有所提及,而中、远期目标则主要集中在经济贸易、金融、能源、交通等领域,缺乏对于教育尤其是合作办学的明确要求。为此,建议在发展目标中将合作办学的发展和改革作为省级发展要义,与丝路经济带核心区战略规划的诉求积极对接,明确做出近20年新疆高职合作办学服务“一带一路”的发展规划。
对内,省级教育主管部门有义务为高职合作办学的发展提供支持,如帮助高职院校与江苏、福建、广东等合作办学知名院校結成互助对象,尽可能地学习借鉴对方的成功经验。同时,还要摸清自身特点,找准最有效率的发展着力点,办出有自身特色的合作办学。在人文联系上,新疆拥有独特的民族文化,是东西方多元文化的交会点。境内的维吾尔、哈萨克斯坦、柯尔克孜等民族在宗教、文化上相互认同,与中亚国家风俗相近、语言相通。高质量的穆斯林教育环境和标准、规范的清真餐饮环境都是国内很多经济发达地区所不具备的。这些都是新疆得天独厚的优势,充分合理地加以利用必然会促进富有新疆特色的合作办学实现长足发展。
(四)充分认识沿“带”沿“路”特征与风险,构建沿线国家数据库
能否充分认识沿“带”沿“路”各国的特征与风险是决定“一带一路”合作办学成败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鉴于沿线国家错综复杂的国情,建议由政府牵头委派有关高校和研究机构共同构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情数据库”,并负责对数据库的维护与更新。数据库对在“一带一路”沿线进行战略部署的企业和合作办学院校免费开放,高职院校在沿线国家开设办学机构或开展项目之前可据此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对合作国在相对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国家政局稳定性有了一定的把握之后,再对其经济发展前景、宗教、文化影响因素、跨文化差异等进行SWOT分析,本着维护国家主权、促进文化教育交流、服务“一带一路”的目的开展合作办学。同时,合作办学中获取和积累的宝贵经验也可以反哺充实国情数据库,形成良性循环。
为了更直观,笔者以天津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与伊拉克哈法亚培训项目为例,试建了一个SWOT分析模型供参考。该项目由中国石油大学和天津工程职业学院共同竞标,旨在服务中国和伊拉克政府合作投资开发油田。第一个月由中国石油大学提供语言培训,后三个月由天津工程职院提供技术培训,详情见下表。
由SWOT分析可见,高职院校既要对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有着清楚的认知,又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外部环境,如合作方的国情、政局、宗教文化。但是,单凭高职院校一己之力在信息获取的准确性、时效性等方面恐怕难以保证,构建国情数据库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总之,高职院校办学者必须以更宽广的国际化视野来审视合作办学耦合“一带一路”发展的前景,从而抓住机遇、迎难而上,全方位、高质量地为“一带一路”建设铺路搭桥。
[注释]
①国家汉办.项目看孔院:孔子学院项目一览(2017) [DB/OL].(2017-12-13)[].http://conference.hanban.org/news/detail21.html.
②教育部关于印发《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通知(教外〔2016〕46号)[Z]. 2016-07-13.
③覃玉荣.中国—东盟跨境高等教育服务协同发展研究[J].教育评论,2016(8):7-10.
④陈丽萍.“一带一路”激活中外合作办学大市场 [J].中国外资,2017(1):44-46.
⑤陈丽萍.中外合作办学支撑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对策[J].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16(5):20-23.
⑥郑刚,刘金生.“一带一路”战略中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困境及对策[J].比较教育研究,2016(2):20-26.
⑦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Z].2017-12-19.
⑧Martin Trow.On Mass Higher Education and Institutional Diversity,paper read to a conference on Israeli Higher Education,organized by the United States-Israel Educational Foundation,Tel Aviv,April 8,2003.
⑨林金辉,莫玉婉.推进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中外合作办学与高水平大学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教育研究,2013(2):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