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能力:从改变学习方式出发

2018-05-14倪晨瑾

中国学校体育 2018年9期
关键词:学练思维能力体育

倪晨瑾

思维能力是指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每逢遇到问题,总要“想一想”,这种“想”,就是思维。它是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具体化和系统化等一系列过程,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并转化为理性认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人们常说的概念、判断和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无论是学生的学习活动,还是人类的一切发明创造,都离不开思维,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

在小学阶段的学科学习中,语文、数学等学科都会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体育与健康学科较少涉及这一话题。其实,小学体育与健康学科更加需要思维能力的培养,它是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也是学生们开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研讨的能力基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入手,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聚集力量。纵观本次优秀课评比活动,参赛教师们在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方面有了较大的突破,都在开动脑筋启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笔者针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运用,结合此次活动的课堂教学现场,谈几点思考。

一、溯源:改变学习方式的意义

1.学习方式的改革,是核心素养的召唤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教育现阶段的任务是“立德树人”,2014年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中提出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围绕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维度,提出了6个方面的素养要求。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启动,就是具体落实“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途径之一。

2.学习方式的改革,是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转变教育理念板块的第3条明确指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要求关注良好教学环境的创设,重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重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1]。

3.学习方式的改革,是思维成长的阶梯

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曾说:“我之所以能在科学上成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科学的热爱,坚持长期探索。”从小养成自主探究、自我反思的习惯,是引领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创新工作的基本素养。小学体育与健康学科虽然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特征,但依然离不开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广大的学生需要在教师积极有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探究、小组研讨,并在交流对话中,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虚心倾听别人的想法,让彼此在思维的碰撞中提高能力。

二、規划:改变学习方式的准备

1.改变理念,走进儿童世界

教育理念是教学行动的指南,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要改变教师教学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要以生为本、尊重学生、鼓励参与、积极思考。

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教育理念决定着教学改革力度与快慢:有的教师不相信学生,认为他们就是小学生,学练中总有诸多的不放心,导致学习的“包办代替”,总是希望学生顺从自己的教学设计一路走下来;有的教师也想尝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当学生思维发散时,既定教学流程迫使教师终止学生的思考。

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教育的引导,是一种通过问题的驱动和项目任务的学习才能逐渐形成的品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转变观念,摒弃急功近利,放慢心态,走进儿童,静待花开。

2.培养习惯,注重思维训练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改变学生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最核心的工程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良好的思维习惯,不仅能助力学生的自主探究,而且能延伸到其他领域的学习。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们大多以说教、示范为主,学生们缺乏自主、合作、探究,按部就班地跟随教师模仿练习,影响学习能力、思维习惯的培养。

为了促进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对话、交流、意义建构,一线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可以借鉴国外的PBL(问题驱动学习方式)和PDC(项目驱动学习方式)学习平台。鼓励学生以问题或项目为载体,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展示对话与思考,促进整体意义的建构,达成目标的理解与实践。

3.精准设计,启动条件作业

“条件作业法”是指在体育教学中,为使学生掌握某一动作而设置一定的作业条件,并把动作限制在正确的规格上,使学生按照这种条件练习就能比较顺利地达到动作要求[2]。

条件作业是为了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所学技能,是教师精心设置的“绿色通道”,所以一定要以科学性为重要指标,准确地为学生学习搭建通往成功体验的阶梯。教师不能因为提倡条件作业法而生搬硬套、牵强附合、张冠李戴使用,误导学生的理解与学练。

三、行动:改变学习方式的路径

1.以人为本,在情境学习中启迪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力,让他们离开教师、离开课堂、离开校园,依然拥有持续的学习能力与动力,为祖国建设和个人生活蓄积能量。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尝试改变学习方式,开展研究型、探究式、合作化的学习,激励学生参与学习,让“儿童站在课堂中央”“让学习真正发生”。

如,水平一(一年级)《横叉纵叉》一课,执教教师利用学生熟悉喜爱的“小青蛙”情景导入该课,亲切的语言、温柔的教态,深深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在这样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放松心情、身心投入,为下一步学生参与教学的思考与行动,奠定较好的基础。随后,“小青蛙”在自我尝试、同伴互助、小组展示等学练环节中,体验横叉纵叉的动作要领,教师的引导、同伴的鼓励、自身的努力,学生们快乐学习、自信展示。对于柔韧性比较欠缺的学生,执教教师没有放弃,而是邀请她一起练习,在教师的一对一指导下,让她逐渐缩短差距,重新回到小组参与新一轮的合作练习。在尊重的前提下,教师走进“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利用教学智慧与策略帮助每一名学生成长。

2.因势利导,在分层学练中成长

为了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思维习惯养成,光靠教师的尊重放手,退居“二线”还不能快速实现培养目标,还需要教师智慧地因势利导,搭建好通往成功的台阶。

如,水平一(二年级)《原地支撑跳上跳下》一课,执教教师打破传统教学模式,采用抛锚式教学引导,为学生完成教学目标铺设了不同高度的登攀台阶,赢得了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课的开始部分,教师通过“石头剪刀布”小游戏,引导学生利用体操垫,自我尝试、自我感知双手支撑、顶肩、提膝的动作,为主教材的学习做好铺垫。在主教材教学中,教师再次根据学生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关注每一名、成就每一名,让学生们自主选择适合的体操垫高度,进行原地支撑跳上跳下的学练,熟练掌握后可以自由挑战新高度,没有压力、积极奋进,整个课堂中呈现人人向上的和谐氛围。学生在自我选择的过程中,了解自我、挑战自我、完善自我,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3.启动预习,在课前体验中收获

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必然在课堂上要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分组讨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获取解决问题的策略。但是,课堂仅有40min,如果注重培养学生们合作、研讨、探究,必然占据较多的时间,影响运动密度,这是导致青年教师不敢尝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主要困惑之一。

如,水平一(二年级)《前滚翻》一课,执教教师上课伊始便滔滔不绝地说教,生怕遗漏半个字,典型的头脑中只有教案流程,没有关注学生的身心需求。由于一步步落实教学设计中的环节,缺乏趣味性和挑战性,学生在教师单一的学练方法中也渐渐失去了练习的兴趣,自顾自玩,教师不断阻止、提醒,试图用管理举措集中学生们的注意力,可是没有维持多久,学生们又恢复到“自由自在”状态。临近下课时,教师的嗓子已经沙哑,课堂教学就在不断整顿纪律中结束。虽然整节课体育馆场地上空都是该教师的声音,但是,这种声音却传送不到学生的心灵深处,值得每一名教师认真思考。

结合执教教师的困惑,笔者联想到语文、数学学科的课前预习,体育与健康学科也可以启动课前预习: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已有认知和能力水平,设置一些浅显易操作的预习作业,将课上所学习的前滚翻技能,用视频或者图示、口诀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他们课前分组研学、体验动作、查找问题、带进课堂。教师就可以针对学生易出错的问题,来调整教学设计,这种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真正走进课堂、走近教师,提升思维品质、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4.借力发展,在条件作业中完善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体育课堂教学改革注入新活力,教师们可以借力发展,改进体育教学中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提升。如,將iPad引进课堂,运用iPad制作微视频,然后再分组发给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模仿、体验。学生通过iPad可以聆听视频中的动作讲解,也可以观看技术动作的完整示范,而且不懂的地方可以反复观看、有重点地回看或观看慢动作等。此外,教师可以结合课堂上学生们学练中优异的表现、存在的问题,通过“同屏”软件快速传递画面进行播放,便于及时纠错。

同时,各种学具的创新制作,也可以帮扶学生自主学习、相互完善。本次活动许多选手为了让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动作技能,制作了一批好的教具,学生在这些教具的“条件”指向或者限制要求下进行学练,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如,水平一(二年级)《直体滚动》,执教教师借助运动发带,动作完成较好的学生将发带戴在头上做“小教师”帮助其他学生学练,动作不够熟练的学生将发带套在双脚之间,限制双脚的活动范围,以避免学生直体滚动中分腿的现象;再如,水平一(二年级)《趣味往返跑》一课,执教教师利用色彩鲜艳的按铃,巧妙设计了趣味往返跑,学生们必须跑到指定位置,按响拍铃才能返回,有效地避免了学生往返路途中的“路线打折”现象。

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艺术,艺术需要思维的碰撞。在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呼唤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依托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发现等学习方式的创新运用,在师生学练、生生学练、自我学练中孕育思维品质,深刻生动地教学运动技能,促进学练质量的提升,为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习惯凝心聚力、奋进开拔。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姜玉华.“条件作业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学校体育,2009(2):35-36.

猜你喜欢

学练思维能力体育
“学练标准”:课堂学与练更有效
网络纲环境下作文纲目评价的使用效应
50米快速跑学练组织的策略研究
高校快乐体育教学探析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