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机化学教学改革研究

2018-05-14高星朱春莉

科技风 2018年9期
关键词:有机化学应用型教学改革

高星 朱春莉

摘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结合民办高校实际,对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和实践,优化了教学内容、改进了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了考核方式及考核内容。

关键词:应用型;有机化学;教学改革

有机化学是齐鲁理工学院应用化学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有机化学分析阐明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能的关系,为寻找和合成新的有机物提供理论基础。学好有机化学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至关重要[1]。为更好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我们对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方式和内容的改革进行了研究和实践。

1 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有机化学理论课程内容繁多复杂,反应机理抽象难懂,教学学时日益紧凑[23]。因此从理论知识“必需和够用”为度出发,将有机化学教学内容划分为三部分,对于实用性较强的内容重点讲授。第一部分为有机化学概论,介绍结构理论、有机化合物命名、同分异构现象和结构表征等基础性内容,集中讲解知识点系统性强,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以便在后续各章中反复应用。第二部分按官能团分章介绍脂肪烃、芳香烃、卤代烃及含氧和氮元素的衍生物的性质,重点强调化合物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每一章的教学中都从官能团结构出发分析化合物的性质,总结各类反应的规律及其实际应用,使学生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意识。第三部分是有机合成内容。这部分内容实践性较强的,是对前面所学化合物性质的综合运用,引导学生设计合理路线合成目标产物,并在此过程中使学生建立合理的逆合成分析的思路[4]。此外将有机化学发展前沿、生产中的最新应用成果等内容引入课堂,丰满学生的知识面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

2 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

2.1 改革教学方法,注重能力培养

在教学方法上,突出学生的学习主动作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采用启发式教学,诱导学生的定向注意,并积极独立思考,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学生自主探究的“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进而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例如:分析烯烃与溴发生亲电加成反应机理时,精心设计一系列实验事实,逐步引导学生根据以往学过的知识,经过认真思考和讨论,得出每个实验现象发生的原因。最终总结得出“乙烯与溴的加成是离子型反应,Br+先进攻,分步反应,反式加成”这一正确结论,推导出三元环溴鎓离子机理。

2.2 教学手段灵活多样,加强教学效果

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能将有机化学中抽象难懂的立体异构和化学反应机理以生动直观的展示出来,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既节省学时,又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比如在讲到卤代烃发生亲核取代机理时,由于很多学生缺乏对分子结构的直观认识,难以在头脑中建立分子的立体几何形象[6],更不能理解构型转化的过程。通过多媒体动画,学生很快就看到了亲核取代反应过渡态空间构型演变的过程。但事物总是两面性的,多媒体教学也有其弊端。最突出的矛盾是知识量大,讲课速度快,学生来不及做笔记,更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7]。所以在重要知识环节要采用板书来提示学生书里重难点及知识衔接点。比如讲到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时,除了用多媒体动画演示,还应用黑板完善马氏规则的推导过程。这样有利于建构讲授内容的逻辑组织,帮助学生理解,加深记忆,授课效果较好。

3 改革考核方法和考核内容

考核方法和考核内容在教学过程产生巨大的反馈作用,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师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8]。因此,考试方法及考试内容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考试、考核方法已不完全适应全面地衡量学生水平,严重影响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发展提高。科学、合理的考核方法和考核内容,能积极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9]。因此我们改进了考核的方式和内容。

(1)考试方法:有机化学成绩构成为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70%。其中平时成绩考核方式包括学生作业、考勤、测验和提问四种,每种考核方式满分记为100分。其中,各部分的权重为:学生作业50%、考勤10%、测验20%、提问20%。加強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加大了平时考核力度;丰富了考核形式,有效促进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实现由老师教向学生学的教学模式转变。

(2)考试内容:减小客观题、验证题比例,增加覆盖面大知识点多的综合分析题比例。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将所学知识进行有效串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学实践表明,通过以上三个方面措施的实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得到了有效提高,学生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得到了巩固,特别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深化有机化学教学改革,力争培养出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孟祥明,张泽. 大学《有机化学》的教学方法探讨[J].大学教育, 2012(8):101102.

[2]肖顺华,刘峥.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2012(2):3234.

[3]杨伟,章云冉,杨本宏,胡坤宏.有机化学理论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探索[J].广东化工, 2015(6) :203204.

[4]秦国旭,李雷,钱德胜.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巢湖学院学报, 2015 (3) :148150.

[5]徐雅琴.白靖文,王丽波.有机化学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探讨[J].高师理科学刊, 2013(5) :122124.

[6]张军,王启宝. 启发式教学在立体化学手性分子教学中的应用[J].大学化学, 2012(6) :1820.

[7]朱志超,卢惠娟,彭俊军.有机化学“教法”与“学法”的改进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 2014(6):7476.

[8]周丹,郭玲,符小文,何萌,付煜荣.对基础化学课程考试模式改革的探讨[J].科教文汇(下旬刊), 2014(7):6162.

[9]冯洁.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研究型教师的思考[J].教育与现代化, 2005(1):6771.

作者简介:高星(1986 ),女,山东济南人,齐鲁理工学院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复合材料。

猜你喜欢

有机化学应用型教学改革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高中有机化学高效性课堂教学的策略实践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
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药学专业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