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施工单位项目预算管理相关分析

2018-05-14白新业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8年11期
关键词:管理水平

白新业

摘 要:工程预算是施工公司实行项目监管的一个关键因子,也是施工部门掌控建筑成本和预测资金消耗的基础,并且还为完善工程施工计划和制定招标定价提供了关键的数据支持。建筑公司对施工预算进行科学、合理管控,对公司的建设效益和整体利益的提升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工程预算管理和施工推进的钱款结算两个角度出发,分析探讨了施工单位如何妥善管理施工预算,并以此为基石,对施工完成后的酬劳结算中的重点内容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施工部门;施工预算;管理水平

工程预算是指对施工项目在一段时期内的消耗和收入情况进行预测并做出规划。一份完整详细的施工预算不仅可以指导施工部门的施工行为,还可以管控、限制施工单位在施工材料、施工行动方面的选择,最大限度地避免材料浪费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建筑公司的经济效益。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干扰着工程预算的制定,对工程预算的合理性有所影响,所以要加大对工程预算的管理力度。

一、施工部门施工预算管控现状

1.施工部门缺乏工程预算管控意识

从当下来看,施工部门并没有完全理解施工预算的含义。很多施工部门将施工预算和单位预算混为一谈,依据单位预算的管理办法来管控施工预算。虽然针对施工预算的政策性进行重点讲解,但是却忽略了工程管理的技术性、专业性问题。有一部分施工企业并没有调派专业的管理人员对施工预算进行有效管控,这样会使施工预算渐渐失去原有的作用。此外,施工预算的监管思想也较为滞后,即使现阶段施工预算定价的方式向工程后一次结清的方向发展,但仍然有许多公司偏向定额计价,而且因为工程施工造价市场信息机制并没有发挥作用,施工部门工程预算的市场化概念也较为薄弱,这也间接造成了施工預算管控问题。

2.施工企业预算管控机制不成熟

改善施工企业的预算管控最重要的是要监管渗透项目施工全过程。然而现阶段我国施工企业预算管控仍然是阶段化的管理方针,对项目施工全程管控体系还没有完整准确的认知。建筑公司、工程设计部门和施工部门之间缺乏共同的工程预算监管目标,彼此之间的有效交流缺失,造成了投资高于实际、施工项目问题层出不穷、施工预算监管体系流于形式。如设计部门对项目做了详细预算,然而因为设计方案造价没有通用标准,导致工程投资高于实际;项目监管部门的工作是针对施工预算监管阶段的项目质量和进度进行监管,并没有介入监管工程预算。项目招标阶段,假如工程没有落实下去,就会出现估价错误、资金发放不及时、成本监管不到位等问题,拖慢了项目工程进度。再加上银行贷款利息逐渐增加,如果缺乏完善的预算监管体系,施工企业将会面临巨大损失。

3.施工部门预算监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施工部门的工程预算监管专业性较强,工作极其琐碎和繁复,作为施工预算人员需要具备完善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管理经验。但是现阶段很多施工单位缺少相关的专业技术人才。一方面施工部门预算监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针对一些较为复杂的项目中出现的问题束手无策,不能及时处理,另一方面监管能力不足,不能协调好工程项目的施工主体等各方关系,不了解法律知识,无法妥善处理施工纠纷问题。施工方缺乏专业的预算监管队伍,这也直接造成了预算监管无法顺利进行。

4.施工企业预算监管不足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施工企业更加重视新技术和新材料的研究和开发,以期提高施工质量、降低施工成本。但目前我国企业施工预算仍然沿用较为落后的方式,项目定金标准还是很多年前的人工收集数据制定的。即使对标准进行了修改,增加了定额标准,但也不是很权威,导致施工预算编制出现误差,给施工部门预算监管造成不利影响。如进行楼房建设时往往会参照一个既定的标准进行预算编制,但是现实中还会受到地理条件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导致预算编制出现误差。

二、完善工程预算管理工作

1.尽可能减少预算编制误差

建筑项目施工进程中的工程预算和概算没有细分,要想让施工项目全程透明可控,就要细分工程预算和概算,以期达到工程全程监管的目的,最快速的途径便是由项目预算监管人员计划好每一部分的施工预算。施工预算要同时符合项目成本监管和项目施工需要两个条件,依据一方给出的施工图纸,计算全程所需要的施工材料费,做好施工预算编制。在项目开始前要依据合同所规定的结算方式和养护计划下达施工命令,工程预算要细化到每个部门。施工过程中如果施工计划和工程量临时变更,对工程预算应做出及时修改,始终保持项目施工和预算同步。项目施工前,要依据施工预算,将原料费用、人力费用、器材费用等详细列出,分发到有关部门,依据项目计划来安排施工预算的具体实施方案,并逐步整合完善方案,减少不必要的开支,降低建设成本。针对地方政府物价管理单位颁布的标准,也要充分了解,这样做出的预算才会符合各方要求。

此外,还要仔细研究项目施工合同,尽量实现规范化监管,调派有一定管理经验、专业素质过硬的工作人员来负责监管工作,防止出现无人监管、无人负责的现象。规范协议监管的流程秩序,完善工程合同的规章制度监管体系、审批机制、检查机制、统计记录体系、日常维护监管体系等,让协议管理工作有理有据。针对施工计划中提到的前沿技术、新工艺原料要分类整理,并预测好费用上报给投资方,由投资方批准后才能运用到施工中,以保障工程竣工后的结算事宜顺利进行。

2.担保项目资金顺利到账

项目施工结束后的钱款结算过程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首先要到施工现场进行考察,掌握施工的进度和实际情况,了解熟悉预算审批方案,强化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以有效管理工程项目预算。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施工预算方案中忽视的问题和情况,在亲自去施工现场对比了解之后发现两者之间还存在一定差异,因此要按照实际情况不断调整预算方案。另外还有一些项目预算方案是参照器械破土动工来编制预算的,但现实情况则是人工开挖,很明显这两种施工方案和工程量都存在巨大的差异,所以应修改预算,并依据调整后的金额进行结算。

一般来说,在“三包”建筑项目中,工程所需的材料大多是由施工企业供给的,很少由建筑公司提供,这些材料和器械要依据施工协议的要求进行结清。审批人员要和负责材料购买的人员一起拟定全面合理的购买方案,防止因为器械、型号、数目与实际需要大相径庭而导致浪费状况出现,增加施工成本、影响施工进度。如果采购方案出现偏差,要考虑偏差原因,并审查预算中的工程量。此外,还要和财务人员多多沟通交流。协议签订后,建筑公司会依照协议中要求的事先预支材料费,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施工方会将工程结算书提交给建筑公司,这就需要审批人员将结算书送至财务部,而且与其工作人员说明结算项目,利于财务部核实资金的使用情况。

三、完工清算酬劳时注意事项

建筑施工过程中,如果设计图更改,相应的施工预算也会有所变动,这将直接影响工程造价。在项目竣工等待检验时,依据设计图预算的要求,对预算进行合理變动,变更后的项目造价将会成为最终的结算金额,称为完工结算。一般由施工企业来进行完工后的钱款结算,经过建筑公司审查通过后,再由建筑和施工企业一起结算。

1.改变工程预算方案

经过全面深入研究了变动的材料,跟原来预估的材料进行比较,发现以前预估材料有记载但在变动材料中并没有依据实际情况操作的部分,从以前的预算中扣除。例如在一个工程项目中的内壁设计方案,原始材料是水泥而且需要涂乳胶漆,但在实施过程中施工部门将乳胶漆更改为弹性涂料,出现这种状况在工程最后清算时就要将乳胶漆的费用换成弹性涂料的价格。

2.依照实际情况来预估工程机械所需费用

在计划预算时是依据施工单位组织确认的施工所需的机械费用和人力费用,在结算时要依据实际的施工所用的机械数目和机械类型进行计算,参加招标的项目要依据施工协议中的相关规定来处理。

3.依照实际情况计算原料价格

大多数情况下,特殊材料都是由施工单位提供的,在进行预算计划时按照预估价、市场价、指导价来确定项目造价,然而在购买过程中价格可能会有一些变动,很难和预估价一致,所以在结算时要结合实际价格和所用数目进行定价。

从以上几点来看,优良的施工预算监管工作可以保障施工企业工程预算的合理性,从而确保施工行为有理有据,防止材料浪费现象。本文探讨的是施工预算监管工作中的九牛一毛,更全面的内容、更多的方案还要专业的施工预算监管人员在实际工作时去发现、挖掘,以提升施工预算监管工作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朱文娟.对项目管理中全面预算管理的探讨.中国商论,2017(28).

2.于欣,包磊.浅议工程项目预算管理.现代经济信息,2017(15).

3.王忧云.论建筑工程预算与造价管理相关问题.工程技术研究,2017(06).

4.薛高洁.施工单位建筑预算管理常见问题分析.科技与企业,2014(16).

5.杨莉.施工单位工程预算管理的相关分析.财经界(学术版),2013(20).

6.薛红卫.做好项目预算管理控制工程造价.建筑工人,2012(08).

猜你喜欢

管理水平
电力企业营销电能计量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探究高校学生工作专业化的发展
新形势下提升供电所供电管理水平的实践思考
浅议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与管理水平提升
住房公积金贷款与
新形势下供电物资全面计划管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