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制度下高校财务预算研究
2018-05-14孔万生
孔万生
摘 要:高校财务预算属于高等教育财务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高等学校改革和发展以及正常运转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支撑作用,对学校全面可持续发展提升具有深远意义。本文就新会计制度下高校财务预算展开详细论述。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高校;财务预算
随着现代化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市场经济体系的日益完善,怎样从规模、成本以及价格方面等强化组织市场竞争管理以及综合经济效益管理,已经逐渐发展为组织内部管理工作的重大议题。现阶段,预算管理属于组织内部管理重要方法之一,同时也具有较强的系统性、战略性以及人本化色彩,是一种科学化的管理模式。该管理模式已经在美国以及日本等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推广应用,所获得的经济效益颇高。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也开始成功运用预算管理,并快速在企业中得到了普及应用,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也不例外,同样适用。从某种程度上讲,高校财务管理注重预算管理可以发挥“纲举目张”效果。现阶段,高等学校的收支预算发展为各级政府预算工作的组成部分,作为内部财务管理环节之一的预算管理引起极大重视。
一、新会计制度下高校财务预算的基本概述
一般情况下,预算会被应用到营利性组织、企业或者是非营利性质公共事业部门。从企业角度出发进行分析,预算管理作为企业运营工作的计划以及目标,有助于更好地推动企业强化经营管理、预算管理水平的大力提升以及实现企业资源的合理化配置,从而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从高校角度出发,高校是非营利性组织,基本目标在于做到财务预算管理与国家财政政策之间的一致性,所以说高校财务预算本质上是就内部财务供需情况实施有效计划管理。概况而言,高校财务预算主要是指高校财务部门从国家预算管理规定出发,结合学校未来发展方向与发展目标,合理编制年度财务收支计划。通常情况下,高校财务预算往往还包含财务预算执行之后的绩效评价管理,有助于提升高校内部管理水平。
二、新会计制度下高校财务预算存在的问题分析
1.重视度不够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办学经费一般情况下是依赖国家财政支持,学校执行上级批准的相关拨款计划,进而实现财务预算的有效编制,实质上就是根据开支标准进行支出管理,在此基础上校内不同学院或部门被动接受下达之后的财务预算,这种情况下就会造成学校财务预算缺乏一定的长远性、计划性以及连续性。具体来说,高校收入支出预算难以严格结合学校目前事业发展形势以及任务指标或定额编制,只是在经验以及上年实际数基础上进行确定。上述方法存在较大的不合理性,而且往往会导致预算与实际数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丧失财务预算本来该具有的有效性以及严肃性,引发财务目标以及财务预算之间的脱节问题,难以充分发挥预算管理实际作用。与此同时,高校财务预算通常由财务部门独立完成,没有自上而下以及自下又上的相关论证。然而,高校财务预算应该是一个系统,若没有部门监督管理,也不能够引起高校领导强烈重视以及科学指导,实际执行工作中必然会存在大量问题,影响管理水平。
2.高校財务预算编制不合理
实际预算编制期间,相关预算编制工作人员往往就高校相对复杂的业务与具体变化情况没有一个准确的认知,而且没有缜密性较强的科学论证,所以不能够从根本上进行预算决策,最终对预算收支管理产生严重影响,不利于其良好运行。在高校财务预算日益改革的背景下,高校逐步实行“大收入”以及“大支出”综合管理。就理论层面而言,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好地反映出学校实际收支全貌,然而部分高校在开展编制支出预算过程中,不能够有效探索科学化的预算编制方式方法,“零基预算法”等先进方法得不到有效运用,依然是采用传统形式的“基数+增长”估算方法开展预算编制工作,这种情况下,实际执行期间往往只能增不能减,不仅会使部门经费浪费,而且还会出现支出管理不合理问题。此外,预算项目安排以及会计科目之间不能够进行科学化的对接,进而不能够与财政部分相关预算编制要求相符合,再加上论证基础缺乏,则必然会带来导向性错误。科学性缺乏往往还体现在编制盲目性上,部分高校学院负责人对于资金使用没有科学规划,有钱用完再说,从而造成预算执行逐渐偏离计划轨道。
2.高校财务预算不能够得到有效执行
财务预算执行需要根据学校所批准的最终预算计划开展财务活动,往往包括预算实施、控制以及调整三个部分的内容。其中,预算执行属于预算管理工作的关键性环节。从某种程度上讲,在部分发达国家中,只要预算经过法定程序审核批准,则立即生成法律性文件,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严格执行,其实际执行情况直接关系到最终预算目标的实现情况,还能够决定预算管理的结果以及质量水平。实质上,当预算编制经过审批之后,就逐渐进入了执行环节,从预算执行任务上进行分析,主要是为了实现预算结果以及预算初衷之间的一致性,如果不能够进行科学化的监督控制,则往往会使预算编制形同虚设,丧失了其原有意义。从预算执行常见问题上进行分析,相关工作人员往往不能够就预算执行情况或者执行进度实施具体化跟踪分析,难以合理编制出有效的预算调节表,这种情况下就容易出现预算执行不规范情况。此外,预算执行期间发挥决定性作用的一般是领导意志,可以随意增加预算项目以及预算金额等。
3.监督机制不健全
预算控制属于预算管理工作的监督管理环节,直接关系到预算方案可以不可以得到有效贯彻执行,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对预算执行全过程实施科学化的监控管理,在预算控制基础增强预算所具有的约束性。目前,我国高校财务预算还没有建立起科学化的自上而下以及层层控制的监督管理机制,缺乏系统化预算控制系统,从而很难使财务预算相关管理部门就主客观因素带来的预算变化实施快速处理,难以全盘考虑办学期间预算管理不同部门的协调关系,不利于学校下属学院预算责任的明确以及落实到位,造成管理措施相对乏力。从现阶段高等学校财务预算控制内容上进行分析,一般包含三个环节,第一是事前控制,第二是事中控制,第三是事后控制。但是,有的时候当编制时间与指标下达之后,并不能够执行事前控制管理,不能够制定出科学化的控制管理制度,从而造成无章可循,最终影响事中控制。再加上,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工作不够科学,不利于事后控制活动的有效开展,从而丧失了预算编制效果。
三、 新会计制度下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措施分析
1.增强对财务预算的正确认识
从某种程度上讲,高校财务预算相关工作的科学运行,首先要有预算管理制度保障,使学校内部各部门都能够对财务预算引起高度重视,强化思想宣传,从而防止因学校内部小团体私利截留资金。同时,高等院校必须要重视对学校各部门管理人员进行责任意识培养,不能够由于个人私利而出现虚报预算的情况,尽量减少对整体预算编制的严重影响。其次,学校应强化各部门预算审计以及监督管理工作,需要各部门就资金支出情况实施科学化细分,从而确保收支平衡。在此前提下,增强高校预算编制所具有的完整性特征,把各项资金来源以及支出都纳入整个财务预算编制计划当中,实现财务预算工作的统一化编制,防止出现缺项以及漏项现象。从这个角度出发,高等院校不同部门都必须要引起足够重视,实现共同努力,从根本上增强预算编制自身的规范性以及科学性。
2.创新预算编制方法
从预算编制方法角度出发,第一,高等院校必须要强化内部预算相关体制机制管理,成立相应的预算委员会,并要求高校校长亲自带领该委员会,进一步完善学校财务部门相关职责,加大各部门在财务收支方面的监督管理力度,强化预算安排调整,对预算编制进行总体规划指导,制定出可行性较强的预算战略目标;第二,高等院校需要结合新会计制度中对于预算的相关规定,及时改革传统形式的编制方法,可以运用“零基预算”法,首先将高校预算支出设置为零基础,之后再就整个高校各部门费用支出情况包括支出项目与数额等实施科学化审议,总体预算管理应坚持择优选择原则,实现学校资金的合理有效利用。
3.强化财务预算执行
实质上,科学化的预算编制仅仅是预算管理工作的初始环节,而最为重要的往往是预算执行。为了更好加大社会对预算的监督管理力度,需强化预算信息层面的透明化,当预算编制完成之后需要就相关预算信息实施彻底公开,然后在监督管理的基础上增强预算编制所具有的影响力度。一般情况下,预算编制开始之前,需要做好相应的审批工作,然后在制度约束的基础上增强预算执行控制管理,借助明文规定对预算进行科学化约束。基于此,高等院校需要运用先进的责任制方法,实现各项责任的合理化分工,将其划分到学校不同部门,然后在责任落实基础上提升预算执行力。此外,为有效约束财务预算,当预算审批完成之后,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原则上是不可以进行随意变更的,必须要增强预算编制所具有的强制力以及合法性。
4.健全财务预算激励机制
在高校财务预算期间,要想从根本上提升预算管理工作水平,需要相关激励管理机制的支持。实际工作期间,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就预算管理项目进行有效细化,并落实到不同部门,增强部门工作人员责任意识,之后从不同部门实际发展情况出发,积极开展考核活动,并制定可行性较强的激励机制。这种情况下,高等院校就会形成良好的氛围,做到人人节约。此外,考核以及奖罚应该进行有机结合,在維护财务预算严肃性同时,调动不同部门开展预算管理工作的积极性,提升财务预算水平。
5.实现财务预算网络化发展
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得到了有效开发与应用,对整个高等院校财务预算来说是一种重大的发展契机。在财务预算期间,高等院校可以借助先进网络技术,构建以财务部门为主,上到领导层,下到各个管理部门的预算执行反馈系统。在系统管理基础上,高等院校在预算管理方面的实际情况,包括工作完成情况以及上下级沟通问题等都可以一目了然。从而做到对学校预算执行有一个全方位的监督管理,使高校领导以及各部门负责人员能够相对清楚地了解预算执行进度,增强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实现相关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6.提升预算人员素质水平
财务预算工作主要是通过财务工作人员来执行的,如果要增强财务预算水平,则必须要强化预算管理人员素质培养,提升其综合素质水平。近几年来,随着高等院校在教育规律上的不断扩大,其资金来源也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组织结构更加复杂,这就给预算管理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所以说,高校财务预算人员应提升自身能力水平。首先,培养职业综合能力,完善知识结构,掌握包括会计电算化在内的综合财务知识;其次,增强服务意识,锻炼沟通协调能力,针对不同利益主体,学会转变沟通技巧。再次,提高创新能力以及判断能力,及时发现工作中的新问题。
总而言之,高校财务预算与资金筹集以及运用工作息息相关,其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高校今后的健康发展,有助于高等学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再者,财务预算管理作为高校管理体制关键性组成部分之一,同时也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因此,在高校财务预算中,需要相关人员针对问题,制定出合理化措施,可以通过提升人员素质水平、创新预算编制方法以及加强网络化建设等途径,增强预算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毛素萍.国外高校财务预算绩效评价及对我国的启示.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6).
2.刘雁南.新预算法下优化高校财务预算管理路径探析.经济研究导刊,2017(16).
3.郁春兰.基于绩效评价的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研究.知识经济,2017(10).
4.张静.高校财务预算与绩效管理研究.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7,15(02).
5.杨晓红.对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流程改进和优化问题的研究.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07).
6.张丽.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高校财务预算绩效评价研究.会计之友,2017(06).
7.姚雪源,卢云.高校财务预算管理问题研究.经济师,2017(02).
8.钟云华,肖国安.中美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模式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分析.长沙大学学报,2016,30(03).
9.赵立文.精细化管理在高校财务预算中的应用.宿州学院学报,2016,31(05).
10.田岗.基于中外比较的我国高校财务预算管理问题研究.生产力研究,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