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米升、容器设计的诗情画意

2018-05-14林安国

东方收藏 2018年11期
关键词:泥质容积商鞅

林安国

米升文化,是中华传统精神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由传统走向现代的重要实践的见证。同时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美实物。

从设计而言,米升是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量具。科学研究表明,米升的设计应用了物理学的圆柱原理,以其简单的元素、丰富的逻辑、广泛的包容观念以及最大容积方式直接奉献给人们。这正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与方式,米升在设计上成功体现了这些。米升的设计,是一项找不出设计师,又不知多少人下过功夫的中国式设计。从造型上有圆、有方、有椎;材质上有木、有竹、有兽皮,还有钢、有铁、有铜等,它是随着时代变迁而发展变化的。有人说,人的设计活动将涉及到人与自然关系中的诸要素,《周礼·考工记》载:“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为良。材美工巧,然而不良,则不时,不得地气也”。说明材再好,工再巧,思维不到位,设计不巧妙,也是不行的。

在“升印轩米升”博物馆我们见到最简易的米升,就是竹制的圆筒,简易明了,这些都是民用器物(图1)。

升上面再大的是斗,我们都知道,十升(每升约重1.5公斤)为一斗,十斗(每斗约重15公斤)为一石(音,担)(每石约重150公斤);另一种表示方式,十斗为一斛(音,湖)(每斛约重150公斤,图2、3)。

古代富人们谷滿仓,粮满囤不愁吃穿,穷人则吃了上顿顾不及下顿,买米只能以升斗来记,因此叫“升斗小民”。 在农业处于经济链条源头的古代,无论商人取利还是统治者在缴捐、征粮上,都是巧取豪夺,总是从量具上做手脚,大斗进,小斗出,这种不合理的制度,常常引发了阶级斗争。聪明的统治者为了统治长久的需要,以相对公平公正的形式,常常要做一些统一度量衡的工作。(图4)是清代的校准斛,又称“官升、官斗”。

距今5000年前的大地湾仰韶晚期(1982年在甘肃秦安发掘)遗址中出土了一组陶质量具,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最早的量器。主要有泥质槽状条形盘、夹细砂长柄麻花耳铲形抄、泥质单环耳箕形抄、泥质带盖四把深腹罐等。其中条形盘的容积约为0.264升;铲形抄的自然盛谷物容积约为0.65升;箕形抄的自然盛谷物容积约为0.53升;四把深腹罐的容积约为2.6升。由此可以看出,除箕形抄是铲形抄的二倍外,其余三件的关系都是以十倍的递增之数。专家将在其相应容量的名称冠以升、斗、斛之称谓,即称为“条升、抄斗、四把斛”。这是我国最早量器的实物佐证,这些量具以其优异的设计,为后人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实物资料。(图5)

这次《国家宝藏》上的27件藏品,上海博物馆选送了战国时期秦国标准的计量器“商鞅方升”(图6)。升斗呈长方形,直壁,后有长方形柄。方升外侧有铭文三十二字,记载秦孝公十八年(前344),大良造“鞅”颁布标准计量器,以十六寸又五分之一立方寸为一升。“大良造鞅”造于商鞅变法时期,故而这件器物被命名为商鞅方升。从铭文可知此器为商鞅统一秦国度量所规定的一升容积的标准量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图7是西汉时期著名铜器。它是新(王莽)始建国元年(9)颁行的标准量器,以龠(月,一种管状筒)、合、升、斗、斛(湖)五量容器具备,故名嘉量。正中的圆柱体的上部为斛,下部为斗,左耳为升,右耳上截为合,下截为龠(十龠为一合)。器外有铭文,分别说明各部分的量值及容积计算方法。新莽嘉量,在我国度量衡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新莽嘉量,造型庄重奇特,它是新莽国师刘歆(希)设计和主持制作出来的,被后世视为度量衡制作的楷模;据《汉书·律历志》记载,“其法用铜,方尺而圜其外,旁有庣焉。其上为斛,其下为斗。左耳为升,右耳为合龠。其状似爵,以縻爵禄。” 它设计巧妙,数据精确,刻铭说明详细,体现了当时的最高科学发展水平;它造型独特,铸艺精良,是中国古代青铜铸造技术高度发达的具体体现;铭文洒脱,它虽历经沧桑,但保存良好,器物上承载着的许多历史积淀,为后人研究提供了实物佐证,有效地促进了我国古代科学的挖掘和发展。

猜你喜欢

泥质容积商鞅
容积和容积单位(部级优课)
挖一个圆锥
商鞅: 史上酬劳最高的搬运工
陶刻技法简析
巧求容积
树敌太多商鞅
爷爷的输液瓶
商鞅取信秦孝公(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