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歌剧选段《海风阵阵愁煞人》的艺术特点

2018-05-14张云惠赵秀彦

中国民族博览 2018年9期
关键词:民族歌剧曲式结构创作特点

张云惠 赵秀彦

【摘要】《海风阵阵愁煞人》选自歌剧《红珊瑚》,是一首咏叹调的歌曲。要演唱好一首歌剧咏叹调,不仅需要把音唱准,还需理解歌曲的背景、内涵、人物性格、人物的经历以及矛盾冲突,从而投入更多真挚的感情,才能通过尽善尽美的诠释使作品打动人心、深入人心。本文以歌剧选段《海风阵阵愁煞人》为例,通过对歌曲的创作背景、音乐特点、演唱特点等进行全面分析,同时结合自身演唱的深切感受,阐释应如何加强对词曲情感的把握和处理,从而更确切地传达出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更好地展现歌曲的内涵。

【关键词】民族歌剧;创作特点;演唱特点;曲式结构、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中国民族歌剧的诞生是中西文化合璧的结晶。歌剧《白毛女》标志着中国民族歌剧正式诞生。自此,一系列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歌剧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中国古老大地上。伴随着中华民族历史和中国民族音乐,融合了一代又一代音乐巨匠的心血,创造和改编出大量经典优秀的民族歌剧。《海风阵阵愁煞人》是中国歌剧《红珊瑚》中的经典曲目之一,在我国歌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一、《海风阵阵愁煞人》的创作背景

《海风阵阵愁煞人》是一首旋律丰富、情感饱满的抒情咏叹调,歌剧中的音乐取材大多采用民族戏曲音乐,加入了河南的地方戏曲元素,并借鉴和吸收西方音乐手法进行创作的,期间还融合了沿海渔船号子,最终创作出一部独具特色的声乐作品。

原著故事发生在东南沿海的珊瑚岛上,该剧讲述了《海风阵阵愁煞人》的故事女主人公珊妹,从小生活于贫苦家庭,幼时母亲离她而去,与父亲相依为命,年老的父亲靠打渔度日,但还是支付不起渔霸的租金,生活劳顿使其一病不起,此时恋人阿青哥也被逼逃往大陆,珊妹别无出路无奈含悲忍泪去渔霸家为爹爹赊药救爹爹性命。这部歌剧是由海政歌剧团剧作家赵忠、忠艺兵等编剧,作曲家王锡仁、胡士平作曲,赵忠等导演,蒋晓军主演。《海风阵阵愁煞人》汲取了民间小调与中国戏曲元素,作曲家运用我国戏曲板腔体结构创作出,以主要人物珊妹的核心咏叹调《海风阵阵愁煞人》而取得卓越成绩,被公认为我国歌剧的代表性佳作之一,1960年8月首演于海政歌剧团,大放异彩并取得一致好评。

二、《海风阵阵愁煞人》的创作特点

歌剧《红珊瑚》是一部难得佳作,在我国歌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中,珊妹的核心咏叹调《海风阵阵愁煞人》亦是我国民族歌剧咏叹调中的精品。本剧的音乐材料主要取材于河南地方戏剧,特别是河南曲子和河南梆子素材,创作更富有个性化。

(一)别具一格的音乐风格

《海风阵阵愁煞人》是一首充满时代性和民族性的歌剧抒情咏叹调,作者把它以民族唱法和戏曲唱法非常完美地糅合在一起,增加了其细腻、丰富、韵味十足的艺术美感,并运用全新的艺术手法、鲜明的主题思想、跌宕起伏的内心独白情节,使它达到一个登峰造极的艺术水准,这也是它取得巨大優异反响的必然结果。音乐以河南地区音乐为主要素材,具有鲜明的区域民族特色,同时又在传统民族歌剧的基础上,展开新的创作,借鉴西方歌剧文化,使其完美融合,别具一格。

(二)和声曲式结构分析

《海风阵阵愁煞人》的曲式结构由三部分组成,是一首并列曲式的咏叹调。其中,引子旋律多以大跳为主,营造出了一种未闻其声,先听见伴奏的感觉,情绪较为激动,阐述劳苦大众对封建地主阶级渔霸的愤恨之情。

第一部分,抒情风格,由散板进入,4/4拍,由引子的自由化到中板中速进行,前两小节以二度级进和三度跳进为主,旋律音区较低,节奏缓慢,此时音乐旋律表现出女主人公珊妹心内心情无比沉痛,有些许忧伤,揭开伤疤,再次浮现出在渔霸压迫下劳苦人民大众艰难生活的场景。

第二部分,音乐节奏开始产生变化,节奏也以稍微明快的四二拍为主,调性也有了些许更改,主人公情绪也比较激动,与第一段形成鲜明的对比。而且此片段以进行曲风格为主,以第一人称进行转换,但装饰音并未减少,旋律干净利落,倚音多处出现,增添了不少韵味,充分显示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层层递进,在循序渐进的基础上做到不脱节地推动剧情发展。快板与慢板相穿插,凸出主人公珊妹急切期盼解放军解放家乡的激动心情,情绪主要是期待盼望的,但也包含着对封建势力地主阶级斩钉截铁的痛恨。

第三部分与之前的一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直至结尾,音乐节奏明显加快,层层加快推进,钢琴伴奏在对尾音延续十六分音符的加强中,突然一拍子的属和弦确定后,唱腔突慢,起到强化音乐主题的作用。此时的主人公珊妹,情绪从激动到心灰意冷、不抱希望,逃避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一心理变化。

三、《海风阵阵愁煞人》的演唱特点

《海风阵阵愁煞人》运用了河南地方戏豫剧的音乐,在唱腔上,尤其是咬字吐字上清晰准确,行腔字正腔圆,酣畅淋漓,再加上极其具有口语化的唱词,易为大家听得清晰明了,展现出独具特色的音乐魅力。

(一)“依字行腔”的唱腔特点

《海风阵阵愁煞人》是歌剧《红珊瑚》的经典唱段,其中咬字、行腔和声韵很有自己的一番特色。尤为表现在“拖腔”上,如海风二字是一个八度的大跳,“海”字的音量要稍微压低一些,气息要在此时进行积累,在“风”字上完全爆发出来,随着“阵阵”二字的处理既要细腻又富有旋律感,气息不要僵硬,应像流水一样富有生命力。“愁煞”这两个字是这几句话中的重中之重,一个节拍一个字,“煞”字要伴随后面的休止符收的干净利落,不要拖泥带水,并重咬“次”字。“人呐”有钢琴伴奏先行引出,气息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慢慢加强加快,至“sol”音推向高潮,达到一个爆发的顶点。在演唱这句时气息保持稳定,注意气息下沉,保持共鸣。

(二)歌曲感情的处理

歌唱的人声是以人身的整体作为乐器进行歌唱的,绝非只靠嗓子、气息或共鸣就能单独完成。歌唱是全身心都参与的一种表演艺术,不仅身体要参加,而且包括你的灵魂。歌唱应成为诸种因素融汇于一个整体中的扣人心弦的完美艺术,只有声情并茂,技艺结合,才能使歌唱达到感人的境界,产生沁人肺腑的艺术效果。需要歌曲者对歌曲内容、旋律、情感特征等方面了解透彻,从而达到打动观众的目的。要做到声情并茂,不要本末倒置,更不要为了唱歌而唱歌,不要只为了“炫技”,要积极地投入到歌曲中。

《海风阵阵愁煞人》这首歌,旋律线条曲折悠长而富于起伏变化,情感层次复杂,篇幅又比较长,在歌唱中要准确地对咬字吐字和气息情感等多方面进行处理,精确抓住歌剧中人物的内心想法。例如“风声紧……渔家苦难几时尽”为第一段落,叙说整个事情内容,人物心里的描绘,故事情节的发展是歌唱者一定要注意的重要事项。其中“渔霸的天下何日了,渔家苦难几时尽”这一句是一个小小的热潮,声音应是铿锵有力,咬字吐字应该足够清晰,从而表现出珊妹对渔霸的愤恨和对美好生活即将到来的期盼。之后在速度上有所改变,加速成为四二拍“听说是……但愿救星早降临”语调蓬勃向上,音乐富有流动性,完完全全是希望之情的展现,让人闻之生情。结尾部分为第三段,是快板,珊妹为救父亲去找渔霸赊药。感情是由心而生,要唱好一首歌必须要准确无误地抓住主人公的内心情感。

四、结论

民族歌剧是我国民族艺术的瑰宝,《海风阵阵愁煞人》这种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时代性的红色革命系列歌剧,在它登峰造极的艺术价值之外,还具有非常崇高的教育意义,这对我国后辈学习革命先驱、弘扬爱国主义有着非常深厚的影响。它浓重的艺术色彩、鲜明的主题思想、曲折的戏剧情节、宏阔的舞台呈现,给我们绘制了一幅在中共党领导下,波澜壮阔,全民共同抵抗封建阶级地主渔霸的场景,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1]杨立刚.声乐教学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2]喻宜萱.声乐艺术[M].北京:华乐出版社,2004.

[3]赵振民.声乐理论与教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4]冯志莲.民歌新论[M].中国文联社,2003.

[5]彭永启.音乐研究文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6]乔建中.中国经典民歌鉴赏指南[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7]林俊卿.歌唱发音的科学基础[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8]芶添鑫.声乐教育中的情感内容研究[D].天津音乐学院,2013.

[9]闫如玉.歌唱语言在声乐演唱中的训练与运用[D].天津音乐学院,2013.

[10]姜忠玉.探析聲乐的艺术表现[D].福建师范大学,2009.

[11]李建华.《海风阵阵愁煞人》的分析与演唱[J].怀化学院学报,2013.

作者简介:张云惠(1994-),女,齐齐哈尔大学音乐与舞蹈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声乐演唱与教学研究;赵秀彦(1963-),女,齐齐哈尔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声乐演唱与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民族歌剧曲式结构创作特点
民族歌剧创作的往日辉煌与现实危机
新时期下民族歌剧发展思考和建议
论南宋诗人孙应时山水纪游诗的特点
王建民二胡狂想曲的创作特点
浅析冯子存竹笛作品的艺术风格
和声曲式分析
浅析女高音咏叹调《求爱神给我安慰》的演唱风格与艺术处理
舒伯特《D大调钢琴奏鸣曲》(D850)第一乐章创作特点分析
浅析贝多芬奏鸣曲OP.10 No.2 第一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