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华竹马舞在健身排舞中的运用
2018-05-14赵丽娜
【摘要】五华竹马舞是我国广东省一个历史悠久的特色舞蹈,它集音乐、舞蹈、体育于一体,为人们的精神生活与社会的文明进步带来了重要的帮助。随着健身排舞在现代生活中的推广与普及,人们对于各个舞蹈之间的融合、创新进行了很多的尝试,诞生了更多休闲娱乐与健康身心相结合的舞蹈项目。
【关键词】五华竹马舞;健身排舞;推广运用
【中图分类号】J722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竹马舞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民间歌舞之一,它流传于全国各地,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随着时代的发展,竹马舞和多种艺术形式形成了紧密的合作,健身排舞就是其中的一种。两者在发展民间体育运动方面既有共性,也有特性,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体育文化生活。
一、五华竹马舞概述
五华竹马舞是现存为数不多的竹马舞中的一支,2007年被列入第二批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得到了社会各个层面的关注,使其发展脉络得到了清晰的梳理。起源于北方,又深受客家风土民情的影响,是独树一帜的“竹马舞”最大的特点。
五华竹马舞的表演内容源于“土行孙迎娶邓蝉玉”的神话故事,虽然现在的表演内容已经和这个神话故事没有关联,但是,竹马郎迎娶竹马娘的形式仍然被沿用:一队迎亲的竹马队伍,模拟送行或回娘家的场景,一路上看着沿途的山水风光,有感而发。或睹物思情、或依依惜别、或惜春惜时、或嘱托叮咛。竹马舞的表演总是伴奏的锣鼓先起,丑公和丑婆牵一白一赤两匹竹马踩着伴奏锣鼓上场。“马儿”上场后左冲右撞不听使唤,丑公丑婆做出追马、勒马、控马的样子,待竹马被控制稳定后,竹马娘在舆车、浪伞的护送下上场,舞女、随从也相继登场,大家先列队圆场,再八字交叉穿场,边行边舞,丑公和丑婆搞怪捣乱。待形成特定的队形,队伍不再行进,转而原地踏步舞蹈。此时的队形一般为: 一白一赤两匹竹马分列第一排的两边,竹马娘立于第一排的正中间,竹马娘身后是“浪伞女”打伞,“舆车夫”推车,舞女整齐排列,手捧花篮或道具。大家一起踏步舞蹈,边舞边唱,丑公和丑婆则自由行动、插科打诨。在表演的过程中,既要注意四肢的和谐,还要注意脸部的表情,达到身心合一的表演,才能感染观众。
二、五华竹马舞与健身排舞结合的可行性
健身排舞产生于20世纪初期的美国,它脱胎于社交舞,打破了结伴跳舞的限制,让人们从一对一的形式转变成为“排排站”,扩大了参与的范围。到了20世纪70年代,音响技术带动了Disco的兴起,人们在有音乐的场所随性舞蹈,成为今天排舞的雏形。2004年,排舞作为一项健身休闲项目被引入我国,迅速普及到大中城市,也引发了专业的舞蹈培训机构、舞蹈俱乐部的关注。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健身排舞的表演更是让其迅速升温,被纳入大众健身体系中。
(一)强化健身功能
舞蹈属于中等耐力的有氧运动,一支用于健身的、完整的舞蹈大致为3~5分钟,音乐的选择也比较欢乐,在必要时可以实现几支舞曲连跳的方式。这就使得健身排舞和五华竹马舞在形式上获得了一致性。竹马舞中每一个角色的舞蹈语言并不复杂,但各具特色。随着时代的发展,竹马舞的动作进行了创新和丰富,例如,为丑角加入了扇花、手绢花等道具,又为这些道具配上相应的动作;竹马郞、竹马娘驾驭竹马的动作中增加跑跳动作,集中展现腰腹部与髋部,也带动了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新陈代谢,和健身排舞塑身健体的内容非常吻合。
(二)增进娱乐功能
无论是排舞还是五华竹马舞,它们对舞者技巧的要求都不高。竹马舞的诞生本身具有民众的自发性质,在自发自娱自乐的过程中,竹马舞又承担了反映社情民貌的文化任务;反观排舞的发展轨迹,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最初是为了方便更多人进行娱乐,最终是为了推广大面积社交,可以说都是从现实状况出发完成了文化意义的转变。五华竹马舞主要出现在农村的喜庆场合,健身排舞多出现在轻松愉悦的场景中。因此,两者在表演与练习时一般都是伴随活泼优美的旋律,不但可以独舞,还可以万人齐跳与边唱边跳,形成载歌载舞的氛围,即使是观赏者,也会被深深地感染,情不自禁地摆动起来,陶醉其中、放松心情,实现自娱他娱的功能。
(三)注重观赏功能
排舞在发展的过程中善于汲取其他舞蹈文化的优势,因此,发展到今天,糅杂了多种舞蹈风格与文化。比如,在舞步层面,不仅拥有国标舞蹈的相关元素,对舞厅舞、爵士舞、爱尔兰舞以及街舞元素也是“来者不拒”。五华竹马舞经过地域的演变和转化,在排舞的过程中增加了很多地区竹马舞中的优质元素,例如,礼品妹头带鸡、鸭、羊、兔、鱼等动物的肖像帽,手挎礼品篮子,步伐轻盈小碎步,加入仿手、入水、出水等扇花动作;唢呐队伍增加了高步、高椿步、中椿步、矮椿步等表演动作。都是将北方竹馬舞中的元素吸纳其中的表现,最终形成的这种可简可繁、可共性可个性的形态,让每个舞者可以随心所欲地表演出独特的个人风格,让观赏功能更加突出。
(四)推广大众普及
关于排舞的性质,毋庸置疑是积极向上、强身健体、互动性强的,只要具备基本的身体条件,都可以参与进来。所以,它属于公共体育范畴的一种舞蹈。无论是进入校园还是进入社会,都会在一定范围内改善和优化当地的文化氛围。另外,其人数不限,单人、双人以及集体的形式都可以,随着环境的变化做出灵活的调整,有利于社会和谐文化的推进。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在排舞的推广活动上已经取得积极的效果,据不完全统计,已经多达四百多万人参加过或者持续参加排舞的健身运动,让处于不断萎缩状态下的竹马舞和处于蓬勃发展的健身排舞结合起来,可以帮助竹马舞在年轻一代中燃起传承的希望。
三、五华竹马舞在健身排舞中的运用策略
五华竹马舞和健身排舞的结合,无论是从传统文化的角度还是从大众体育的层面,都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这种必然性促使体育和艺术最终指向了同一个本质,而要实现这种本质必须扩大眼界,打破固有的界限,从自我观念的认知和外部资源的获取等方方面面获得发展性的支持。
(一)改变观念,与时俱进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表演的健身排舞,融入了纯正的中国元素,以一种美轮美奂的气势获得了世界的赞誉,为后来我国各种民间元素注入到健身排舞中给予了巨大的启示。只有秉持海纳百川、资源共享的全球性思维,才能真正实现“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的理念。五华竹马舞作为广东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包含的中原文化、客家文化、岭南文化,本身就体现出传统艺术在时代发展中的一种顺应性改变,它没有停留在原始化上,用音乐和舞蹈的不断创新满足着当代人的审美需要。竹马舞载歌载舞的热烈气氛是和健身排舞激情四射的气质不谋而合的,两者的结合突破了观念,拓展了现代文化的内容,是遵循人们审美情趣进行的一种发展。
(二)择优继承,善于创新
五华竹马舞和排舞的结合,可以看作是对传统的一种拯救,它被允许在更大的范围内发展,化繁为简,容易学习,实现了健身和观赏的合二为一。将五华竹马舞融入到健身排舞中,普遍采取的方法是把舞蹈动作和健美操的动作相结合。两者的艺术风格不一样,侧重点也不同,因此兼顾民族舞的表演性和健身舞的健身性,使身体的各个部分得到均衡的锻炼,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五华竹马舞因为侧重于表演,所以抒发情感与临场发挥是非常重要的两个因素。但是,健身排舞强调动作的规范与整齐,步伐、动作、节奏都是大体一致的,因而强调礼品妹的动作的整齐性在这里是一种平衡。它让竹马舞有机会实现从大俗走向大众的可能。其次,五华竹马舞的历史源流较长,健身排舞则只有不到五十年的历史。一古一新的优势互补,可以顺利完成原创基础上的改造与创新。
(三)三位一体,共同推广
首先,政府的管理职能要凸显出来。行政力量真正介入到当下粗放型的管理和不健全的民间组织中,由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组织专业人员编排竹马健身排舞,配以国际通行的舞蹈语言,在民众中进行普及推广,有利于两者结合后的长远发展。其次,在高校和职业院校可以开设竹马健身排舞课程。让学校成为引领体育文化和传承体育传统的主要场所,通过建立课程标准,填补课程内容,让青年一代更早地接受民族文化熏陶,在强身健体的同时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再有,拓充民间的交流渠道,让健身排舞和竹马舞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传播,也是在帮助我国创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健身排舞。让全世界尽可能多的人了解、熟悉中国舞蹈文化,扩大竹马舞的国际影响力,缩短中国民族舞蹈的国际化历程。
四、结语
综上所述,五华竹马舞虽然是一个传统的舞蹈项目,但是随着国际化的深入,必然要和健身排舞这样的“时代新宠”进行深度融合,在融合的过程中平衡民族与国际、表演与健身等各项因素,在社会、学校、民间等各个组织的共同努力下,最终实现体育文化事业的共荣。
参考文献:
[1]边菊平.浅析排舞在休閑体育中的推广优势[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5(3).
[2]吴强.我国推广与普及全健排舞运动的发展策略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7(2).
[3]李遵.排舞运动兴起的四大因素探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7(4).
[4]邓嘉.我国健身排舞创编现状与对策分析[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
[5]郭小刚.广东梅州五华竹马舞探析[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6(4).
作者简介:赵丽娜(1983-),女,满族,辽宁沈阳,副教授,硕士,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艺术系),研究方向: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