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化自信背景下传统手工艺在当代的复兴
2018-05-14吴潼郭雅坤
吴潼 郭雅坤
【摘要】本文主要阐释传统手工艺的价值与意义,及传统手工艺在当下的传承与创新,强调在现代设计中传统手工艺的复兴对于实现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文化自信;传统手工艺;复兴;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说文解字》云:“工,巧也,匠也,善其事也。凡执艺事成器物以利用,皆谓之工。” “艺”最初之意为种植,写作“埶”,“埶,种也。”。“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一个国家、民族,想要兴盛、发展,必要扎根于自己深厚的历史文化土壤之中,立足于此,了解传统手工艺的价值,并与现代设计相结合,真正实现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一、传统手工艺的价值
《易传》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中国古代艺术不仅讲究“文以载道”,“诗以言志”,也追求“器以载道”,即通过“有形之器”传达“无形之道”,突破器物的外在物质意义,升华至哲学、美学境界。
首先,传统手工艺的工艺性。根据一般系统论,材料、结构、功能、形式是人造物设计的基本构成因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共同构成事物的外部形态审美价值。“相物而赋形,范质而施采。”中国传统手工艺重视材料的自然属性与特点,以求达到生生不息,贯穿连通的和谐状态。明代家具是中外设计中的经典,采用黄花梨、紫檀木等高级硬木,不加漆饰,纹理温润如玉,色泽深沉厚重。木结构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主要结构类型,不用钉,不用胶,而在不同部位采用不同形式的榫卯,牢固美观,体现“和”的儒家思想。功能是产品对人发挥的效用,汉代铜灯,不仅具有装饰性,更符合科学原理,防止空气污染,灯罩亦可调节手工艺光源、角度、明暗,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实用性、适用性与宜用性。古代陶瓷更是充分利用对称、二方连续、开光法、分割法等多种多样的形式法则,传达出“异质同构”“物我统一”的设计审美原则。
其次,传统手工艺的实用性。以实用为主,且重视装饰,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致用利人”。如实用器具多加盖,便于储存,多加把手、链条便于提取、携带;宋代景德镇窑影青釉执壶,流比唐代更加修长,且与壶盖、把手在同一水平面,便于液体流出,同时配套使用温碗,便于温酒;汉代漆器中的多子盒、成套器皿更是传统设计中的典范,不仅合理安排空间,充分利用容积,更采用多种装饰技法,是古代手工艺中的精品。总之,传统手工艺不仅以其精美的工艺性流传至今,更体现出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卓越设计思想。
第三,传统手工艺的思想性。传统手工艺器物设计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观、宇宙观与造物思想,先秦时期是我国传统手工艺造物思想的轴心时期,老子提出“埏埴以为其器,当其无有器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空间观念,强调有与无、虚与实的统一;孔子主张“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即“文质兼备”,强调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荀子提倡“万物之美可以养乐”,墨子则反对“以文害用”,强调实用为美,“先质而后文”。此外,唐代的“海纳百川”,体现出不同民族、国家文化的融合;宋代理学的“格物致知”“凡百器用”重视器物的实用、质朴;明代的“知行合一”“百姓日用即道”强调重视实践、科学、实用之美等,都是手工艺中凝结的宝贵思想财富,对今天的设计创作有重要启示意义。
二、手工艺的传承与创新
中国的传统手工艺是工业机械化生产无法取代的经典,是民族精神的凝聚力量,更是“物化的国学”,不管在古代还是今日,它都是生活的组成部分,是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因此,面对传统手工艺的巨大价值与当代生活的新需求,走一条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道路,将是最好,也是必然的选择。
(一)追根溯源,传承传统手工艺
手工艺复兴的首要关键在于保护与活态化传承,手工艺是传统设计的根本所在,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文化价值、思想价值,也因其独一无二的地域性、民族性、多样性、个人性而无法被取代,不仅是对机械化生产的补充,也是一种单独的生产形态。在手工艺复兴的提倡下,手工艺的活态化传承得到广泛的普及,如地方特色手工业的恢复性生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训班,也包括互联网、媒体的传播等,都使手工艺得到一定的重视与复兴。
此外,对手工艺的传承也要重视其内在的精神内涵而不仅仅是表面形式上的复制。《尚书·大禹漠》:“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工匠精神是手工艺发展中必须传承的灵魂,其所表现出的专注敬业、精益求精、坚持不懈,不仅是我们特有的民族精神,也是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关键。纵观全球现代设计,日本与德国的产品不仅代表一个民族的设计风格,更是一种民族精神的体现,一种品质与信誉的象征,这也是中国现代手工艺发展所必须加强与改进的。
(二)熔古铸今,不断开拓创新
传承与创新是文化发展的不同侧面,只有立足于创新才能使传统文化保持生命。当代手工艺的复兴必须要与现代设计原则相结合,如功能性、经济性、艺术性、主体性和创新性,从而满足市场经济、大众审美的需求。美国设计大师唐纳德·诺曼在其著作《设计心理学》中将设计分为行为层、本能层、反思层三个层面,借鉴于这一观点,我国手工艺的当代复兴与发展也应从这三方面出发,追求设计不同层面的和谐统一。
传统手工艺的演变发展过程是自发而缓慢的,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工业社会中,只有大力提高其“自觉性”与“创新性”才能紧跟时代步伐,也就是把传承和创新的过程变成一个“自觉”的过程,唯有不断创新、发展,传统手工艺才能生存,才能重新焕发生机。
三、从“文化自觉”走向“文化自信”
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在文化发展观中提出重要的“文化自觉”论,即“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一方面呼吁我们要正确认识自身的传统文化,创造出更优秀的现代文化,从而实现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另一方面,也希望我们处理好文化全球化与本土化的關系,把中国文化推向世界,走向“和而不同”的美好未来。
(一)增强艺术教育,提高国民审美素质
“兴于《诗》,立于礼,成与乐。”先秦时期,孔子就提出中国古代最早的教育理论,中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也提出“美育”的主张,20世纪30年代,现代主义设计奠基人,德国设计大师格罗佩斯建立包豪斯,奠定现代设计教育的基础,对世界现代设计的发展有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样,手工艺的复兴、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与认可,不仅依赖于手工艺匠人与设计师的自身专业素养、国家政府的大力扶持,最根本的是要深入民间、融入大众生活,通过艺术教育普及基本艺术知识原理,丰富大众对手工艺的认知,提升其审美素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文化自信、文化繁荣与文化强国。
(二)正确处理外来文化,积极学习优秀经验
传统设计向现代设计的转变是所有民族、国家或迟或早都必须经历的历史性跨越,中国现在正处于从传统手工艺向现代设计转型的特殊时期,但这并不代表要抛弃传统文明,相反要从中汲取文化营养为中国现代设计提供理论指导。欧洲设计在经过一系列现代设计运動改革之后逐渐找到适合本民族发展的现代设计之路,这一点上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尤其是日本与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将本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设计风格,走在世界的前沿,对我国现代设计的发展有现实指导意义。
(三)提出中国型CI战略,树立国际品牌意识
国际设计品牌不仅是代表一个国家、民族的设计风格,也是文化传播、交流的重要媒介,要求我们提出CI战略,一方面需要挖掘传统工艺的中国文化资源打造中国形象;另一方面要向世界发达国家学习经验,如借鉴美国型CI战略和日本型CI战略。其次,通过相关文化博览会、交易会、公益展销基地等渠道推广中国手工艺品牌,并积极申请产品设计专利、注册商品商标。最后,通过实践满足大众日常生活需求,适应全球市场需要,最终实现中国手工艺设计的多元化与国际化。
四、结语
手工艺的复兴是对传统文化与人文精神文脉传承的体现,是对“真善美”的理解与追求,是在精神层面上对传统经典进行全新解读的同时,与现代生产方式、科学技术审美法则相结合而创造的全新艺术生命,更是向生态文明迈进的重要文化载体,将在中国从文化自觉走向文化自信的过程中发挥出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悠久的传统手工艺文化是中国特有的生活方式的“原型”,映射了复杂的土地、人、生产之间的关系,通过馈赠和流转,在纵向的历史与横向的生活片段中传承,即使在逐渐式微的今日,它所蕴含的哲学思想、生活智慧与民族精神也不会过时,而将随着时代的推进,以新的形式复苏,焕发出新的生命。
参考文献:
[1]李砚祖.工艺美术概论[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2]吕品田.必要的张力[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
[3]诸葛铠.裂变中的传承[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4]方李莉.论“文化生态演替”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关系[J].美术观察,2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