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路径

2018-05-14陈冠锋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8年9期
关键词:传统大学生文化

陈冠锋

[摘           要]  随着我国各项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更多精神力量的支撑。文化自信是文化强国建设和我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重要举措。大学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扮演着排头兵的角色,其是民族未来发展和国家繁荣的重要推动者。大学生在受教育程度以及思想素质上都较其他社会群体较高,是我国重要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的重要传承者。同时,国内外腐朽思想和落后思想不断冲击着我国文化体系,对我国文化自信步伐迈进造成负面影响,这就更加要求大学生努力承担起新时代的任务,用新思想武装头脑,不断推动文化自信建设。

[关    键   词]  新时代;文化自信;大学生;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6-0265-01

文化作为凝聚大学生力量,提升大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其与我国现代化的发展息息相关。社会转型步伐的不断加快,使得社会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需要一个平衡的支点来进行支撑,这个支点就是文化自信。文化不仅能够满足社会个体的精神需求,使社会个体更加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而且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内在动力。正是基于上述原因,大学生文化自信研究成为一个热点议题,进入国家战略地位层面和社会个体眼中。

一、大学生文化自信概述

究竟何为大学生文化自信,不同的学者基于不同的生态视域会得出不同的结论[1]。笔者基于政治学这一生态视域,认为大学生文化自信主要是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文化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社会主义文化理念以及文化价值给予充分肯定,坚定社会主义文化信念,对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弘扬、传承和创新,扬弃落后的传统文化。大学生文化自信主要涵射三个领域,即认同、传承和包容。(1)文化认同是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核心要素,只有大学生认同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才能理性地看待文化中的各个要素,进而丰富我国的文化内容和内涵。(2)文化传承是保持文化自信生命力的要素,只有大学生有选择性地对文化进行传承,承担起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将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给下一代,才能保障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不会流失在历史长河之中,确保优秀传统文化得以存续。(3)文化包容是为文化自信注入新鲜血液的题中应有之义。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各个国家文化交融速度也不断提升。大学生要以包容的心态看待西方文化,要将西方文化中的优秀因子融入文化中,更好地进行文化创新,使我国文化能够跟上时代步伐。

二、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的表现

(一)多元文化的冲击

文化多元性是文化的固有特性。各种文化进入大学生视野,大学生由于自身主客观情形的不同,对文化选择的认同也会呈现出差异性。一方面,网络文化、西方文化以及我国文化不断进行交锋和碰撞,使得我国文化自信体系面临着严重威胁,大学生在缺乏相应引导的情形下,很容易被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所蛊惑,进而导致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缺失。另一方面,随着网络科技的迅猛发展,大学生接受文化的维度和广度也有所拓展,各种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对大学生造成影响,使得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了文化自信心。

(二)教育内容单一

受到应试教育环境的影响,很多高校在大学生课程体系中“重科学、轻人文”的现象较为严重[2]。许多高校比较重视对大学生就业有帮助的科目,而忽视了传统文化对大学生人格塑造的作用。无论是教育形式还是教育内容都存在着纰漏,在这种环境下,大学生对文化的了解不够深入,更难上升到构建文化自信的高度。同时,“重理论,轻实践”的做法也严重削弱了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很多高校开展的文化课程都倾向于理论层面,很难让大学生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和价值,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三、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路径

(一)净化网络环境

一方面,政府要加强网络监管,防止负能量文化在网络中得以传播,引导积极向上、健康向善的文化在网络中进行传播。大学生要用辩证的思维看待各种多元文化,既不盲目加以吸收借鉴,也要对我国传统文化充满信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风向,吸收优秀传统文化,奏响文化自信的主旋律。另一方面,高校在教学过程中也要重视网络教育的作用,通过开通微信、微博和其他自媒体的方式进行文化宣传,建立属于本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新阵地。

(二)改革教育方式

一方面,高校要加大力度开展社会文化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大学生了解优秀传统文化[3]。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访问革命先辈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与革命老兵进行交流,了解历史长河中的革命故事,加深大学生对我国优秀革命文化的理解。高校要鼓勵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开展文化宣传工作,将优秀文化带入基层,既提升了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心,也帮助社会其他个体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从而营造良好的文化自信氛围。另一方面,高校要改革教育课程体系,提高文化课程在各项课程中所占的学分比重,让学生重视各项文化课程,积极参与到文化自信体系构建的工作中来。

四、结语

近年来,“文化自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各类法规文件中的频率提高,特别是大学生文化自信更是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和探讨。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其能否抵御西方不良文化和传统腐朽文化的冲击,事关我国文化自信建设的根基。引导大学生在新时代背景下树立文化自信不仅要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入手,还要从增强高校教师文化自信心入手。只有多方面形成合力,才能引导大学生树立辩证的思维,用理性的眼光看待我国的文化自信建设,从而彰显文化自信。由于笔者收集资料的能力和其他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本文的内容尚有不完善之处,希望在日后的研究中加以完善,进而为整合文化资源,构建文化自信体系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项久雨,吴海燕.培育文化自信与价值观自信: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J].思想理论教育,2016(10):18-24.

[2]柏欣.文化认同视域下的当代大学生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培育问题思考[J].工程技术研究,2017(4):231-233.

[3]邵献平,詹鹏.文化自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向度[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7,40(2):117-120.

猜你喜欢

传统大学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少年力斗传统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清明节的传统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