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完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精准认定

2018-05-14谢雅君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8年9期
关键词:贫困生资助困难

谢雅君

[摘           要]  在当下“精准扶贫”的大政策背景下,高校“精准资助”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而高校“精准资助”的基础和重点则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精准认定。在高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日趋完善的今天,如何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体系,规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真正做到精准认定和精准资助,是需要重视的问题。

[关    键   词]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认定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6-0222-01

一、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存在的问题

自2007年国家大规模实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帮扶政策以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一直是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重点和核心。各高校都在不停地研究,不断完善和规范,力求把这项工作做到精确。这些年虽有一些好的认定体系和方法出现,但仍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认定标准模糊不清

目前,大多高校把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程度分为“贫困”和“特别贫困”两类,学校认定贫困生和特困生的标准是依据学生所提供的贫困证明材料。然而,贫困标准缺乏可量化性,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学生家庭的实际情况复杂,各省贫困鉴别和认定不一,导致认定操作比较难。比如:直系亲属患病,需支付高昂医疗费用的城市学生,要比农村无稳定收入学生的负担重;到底是农村多子女家庭贫困还是城市低保家庭贫困?有学校规定穿名牌、用笔记本电脑的学生不考虑评定,但如果这位学生的名牌衣服或笔记本是亲友相赠的呢?这些都是无法靠主观意识来随意判断的,必须科学建立合理的量化贫困标准,才能使认定更加精准公正。

(二)证明材料真假难辨

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程序为:学生递交家庭情况调查表及相关贫困证明,班级对其综合情况进行民主评议,辅导员推选,院(系)初审,校(院)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审批。贫困证明是高校对贫困生认定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学生的各类贫困证明材料都是学生在当地民政部门或街道开具的,但有些生源地工作人员责任意识淡薄,缺乏追责机制,甚至有虚开贫困证明的情况,这都造成认定材料真实性大打折扣。特别有的农村学生是村委会开具的贫困证明,学生家庭真实情况学校无法精准掌握。

(三)动态管理有待完善

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结束后,各高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都会给当年认定的贫困学生建档、存档,并对认定学生信息进行动态化管理。但在贫困生信息库动态管理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已脱贫的学生如果自己不申报和说明,学校资助管理者很难了解到他的真实情况让其出库。所以每年大多都是“新增”入库,很少有“出库”的情况。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变化信息无法快捷真实地获取,给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精准管理带来一定难度。

二、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家庭经济困难家庭信息查询系统

2012年教育部发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提出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模式,建立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首先,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个平台,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库与这个平台进行对接、匹配,确保掌握和查询到最真实可靠的贫困生家庭情况信息。其次,可以合理选择信息指标建立系统,将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最后,可以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指标给予权重,并进行科学的分析。

(二)把握认定信息收集的关键期

每年9月的新生开学,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建档的关键期。学生刚刚进入大学,对周边人和事物充满好奇和新鲜感,所展示的也是最真实、最纯朴的一面,辅导员可以在这一时期多深入班级和宿舍,可以在开学报到期间与家长进行交流,以便掌握第一手最真实的学生家庭情况。这可以对日后公平、公正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做强有力的铺垫。

(三)信息公开与隐私保护相结合

要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就必须建立透明的资助信息公开渠道及意见反馈机制。充分提高认定情况的透明化,主动接受各级监管部门的监督,做到认定过程、认定结果都进行公示,有据可查,这是确保学生认定真实性和精准性的有效途径。但另一方面,也应充分考虑保护学生的隐私和尊严,对学生个人信息及敏感信息应严格保密。此外,还要特别重视互联网公开性特点造成的安全隐患。

(四)构建權利与义务对等的资助模式

传统的无偿资助模式不利于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责任意识和感恩意识的培养,容易滋生“等、要、靠”好逸恶劳的负面思想。构建权利与义务对等的资助模式,让学生建立感恩意识,在享受资助的同时也有意识履行对等的相应的义务,通过参加一系列感恩回馈社会公益活动或志愿服务活动,将感恩之心转化为实际行动,从“自助”走向“助人”。

总之,高校资助工作要把握住精准认定这个关键核心,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上“精准发力”、精准认定、精准资助,才能真正将高校资助育人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赵炳起.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机制:优化与重构[J].教育财会研究,2007(4).

[2]刘海军.高校贫困生认定及其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1.

[3]靳京阳.高校贫困生认定和资助问题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3.

猜你喜欢

贫困生资助困难
Challenges Build the Team困难中遇见团队
贫困生的隐私与尊严亦当细心呵护
上海大幅修订《专利资助办法》
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关于开展专利申请相关政策专项督查的通知》
高校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策
选择困难症治疗仪
选择困难症
黑龙江省启动2017年专利资助资金申报工作
教育部发布《2016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
大学用话费查“装穷”贫困生月超150元取消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