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反思与重构

2018-05-14陈彬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8年9期
关键词:课程内容重构思政

陈彬

[摘           要]  现阶段,在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我国高校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思政课程也在高校中使用了创新的实践教学模式,并且取得了初步效果。但是作为新型的教学模式,在实际使用中仍然存在问题,需要进行反思并且针对现存问题进行重构,以此不断完善优化高校思政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

[关    键   词]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反思与重构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獻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6-0158-01

近年来,整个社会彻底进入了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上真真假假的言论以及信息,都会对学生的心态以及价值观产生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更应该加大高校思政课程的教学力度,提升思政课程的教学效果。目前,高校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思政课程的热情,开展了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式教学,为了切实帮助高校学生树立健康正确的价值观,应该对当前的实践教学进行深入研究并重构优化。

一、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反思

(一)学生参与度低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当下,我国高校的思政课教育也在这种背景下积极地进行教育模式的思考与创新,进而产生了应用于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模式。传统的高校思政教学具有理论性较强的特点,当教师在进行传统形式的授课时无法引发学生的兴趣,导致学生积极性不强,学习效果不好。而创新型的实践教学将实践内容搬入思政课堂当中,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提升课堂的互动性以及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就目前的相关数据显示,实践课堂的教学模式,虽然让学生很快接受,但是从实际的互动性来说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以教育成本为例,实践课堂的引入对教学成本来说是巨大的压力,当前高校的教育资金并不足以将实践教学覆盖到所有学生。因此,在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中只有少部分学生可以完全参与其中,大大影响了其他学生的参与感,实践教学本身并没有真正得到开展与落实[1]。

(二)间断性特点严重

就我国高校目前的思政课实践教学现状来说,存在着明显的间断性特点,具体表现为实践教学的内容与思政课程内容并没有很好地融合,只能针对性地融合部分课程内容。这就导致教师在思政教学中有时使用实践教学模式,有时使用传统教学模式,这种间断性的教学模式很难让学生提升思政课程的学习效率,同时也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产生了消极影响,无法真正实现思政课程的教育目的。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高校思政教师队伍没有针对实践教学模式以及课程内容进行深入研究,进而将两者有机融合,导致无法连续稳定地产出与课程相关的实践内容。除此之外,部分高校还存在着某些专业可以使用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思政课教学,而其他专业仍使用传统方式进行教学的专业隔离现象[2]。

二、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重构

(一)增加对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科学水平的不断升高,信息技术在教育方面的应用越发广泛,相关的可利用资源也越来越多,在这种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程的实践教学同样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相比于传统的实践教学可覆盖的学生更加广泛,另外利用信息技术辅助的作用,也可以大幅度削减实践教学的经济成本,而信息技术中承载信息所使用的图片、视频等具备引发学生兴趣的先天优势,可以帮助学生在了解实践活动内容的基础上,对课程内容进行更为深入的了解。例如:当教师在讲解新民主主义总路线的课程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诗《沁园春·雪》,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解读与鉴赏,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战略线路更改的重要性以及其中的含义。

(二)以学生为课堂主体

中国教育体制的改革以及学生积极性的提升,除了教学模式的改变,更重要的是教学意识的改变,为了实践教学模式可以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发挥出真正的作用,就需要教师真正在教学中凸显学生为教学主体的课堂环境,真正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这样一来就自然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在这一过程中,首先应该赋予学生充分的自由选择权,让学生根据课程内容自行选择实践教学的具体内容,彻底改变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的原始地位。其次,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综合实践中获得成长以及综合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的实践内容,从内在进行自我激励和完善,促使实践教学的终极目标达成。我国高校思政教学在积极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教学课堂的主体。这是因为只有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当中,该教学模式才有真正的意义[3]。

综上所述,对于提升学生的思政课学习效果,除了要创新学习形式之外,还要对根本的教学理念加以改变。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加以解决。只有这样才能让实践教学达成目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观念,发挥最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郭联俊.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反思与重构[J].教育现代化,2017,4(22):198-199.

[2]刘远林,远婷.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反思与重构[J].才智,2017(6):167.

[3]汤堃.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反思和重构[J].科教导刊(下旬),2017(1):66-67.

猜你喜欢

课程内容重构思政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长城叙事的重构
课程思政视域下职业院校实训课程内容的重构
重构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析课程内容 谋教学佳策——“数的认识”模块知识的教学思考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新生态学校如何诠释课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