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

2018-05-14姜国庆黄守义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8年9期
关键词:炼钢教学内容评价

姜国庆 黄守义

[摘           要]  介绍炼钢生产技术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设计过程,主要包括课程项目化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设计、课程教学内容设计、课程教学实施和教学方法、课程评价及考核方式。

[关    键   词]  课程改革;项目化教学;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6-0148-01

一、引言

在炼钢生产技术课程改革中,我们遵循企业实际工作任务,重构课程教学内容,对课程进行项目化设计与实施,创新改革教学组织模式和考核评价方式,教学效果和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

二、课程改革目标

炼钢生产技术课程改革,是以钢种冶炼为载体,以完整的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从职业(岗位)入手,依据钢种冶炼的实际工作任务设计实训项目。针对每个实训项目的特点,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培养学生综合技能和基本素养。

三、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为了搞好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变革,调整优化课程结构,根据能力培养设置课程模块。基于此,对炼钢生产技术课程内容进行如下调整:

1.能力培养:能识别转炉炼钢所用原材料,并具备一定的质量判断能力;具有正确使用和维护转炉炼钢设备的一般能力,并能分析和排除一般的故障。课程结构模块设置:转炉炼钢原料和设备认知。教学内容:掌握转炉炼钢所用原材料的种类和要求;熟悉转炉炼钢生产工艺设备。

2.能力培养:能够准确控制钢中有害元素(P、S、O),钢液和炉渣成分在吹炼过程中的变化。课程结构模块设置:转炉炼钢基本原理。教学内容:掌握钢中元素的氧化;炉渣成分的变化对炼钢的影响。

3.能力培养:能依据原材料条件和所炼钢种要求,合理进行工艺操作与控制,完成一炉钢冶炼。课程结构模块设置:转炉炼钢工艺与操作。教学内容:掌握转炉炼钢装料、造渣、供氧、过程与终点控制、脱氧合金化操作及其控制要点。

四、课程项目化设计思路

1.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将企业真实项目引入课程,实现课程内容与真实项目互融,设计“双线并行”的项目化教学方式。

深入企业研讨、密切合作,在教学设计上确立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体的课程教学目标。从企业引用真实项目,采用真实的工作任务作为载体设计教学环节,形成能营造真实工作情景,高度仿真企业工作环境的教学案例。

2.根据课程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基于岗位工作任务设计和序化教学内容。

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项目化课程开发体系和企业的炼钢真实工作流程,创设真实企业背景下的教学情境,序化教学任务模块,使课程设计更加贴近企业应用。

3.依据课程设计理念,创新“虚拟+真实”的实训教学模式。

在课程教学中,以“炼钢虚拟仿真实训系统+企业现场”间切换教学时空、“全真+仿真”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全方位、多角度地认识、了解炼钢生产工艺过程与操作控制、车间布置及设备结构。

五、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

以冶金行业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按照“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一体化”对炼钢生产过程的基本操作步骤及任务进行分解,重构课程教学内容;按照“每个钢种冶炼项目都是一个完整的冶炼过程,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选取设计教学项目,依次以“Q235钢的冶炼→ML08Al钢的冶炼→70#钢的冶炼”为项目载体,由“教师利用虚拟仿真系统教学生完成Q235钢的冶炼→教师看学生利用虚拟仿真系统完成ML08Al钢的冶炼→学生自己利用虚拟仿真系统完成70#钢的冶炼”,学生在3个项目中重复冶炼工作步骤,但工艺控制内容在改变,在“手把手→放开手→甩开手”、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的一体化中,通过不断地重复比较,有效提高了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对炼钢工岗位操作技能的掌握。

六、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每部分根据典型工作任务设置学习型工作任务,由教师布置任务,解释完成任务要求。然后学生按“咨询、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个步骤进行。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目标,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1.教学方法:“咨询”阶段采用课堂集中讲授、现场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法。“任务决策、计划实施”阶段根据不同学习内容,采用分组讨论、独立学习、仿真实训、角色扮演、问题探究等方法。“评价”阶段采用学生或小组互评、教师总评等方法。

2.教学手段:信息咨询环节:利用多媒体课件、现场录像、精品课程网站资源和图片等,以教师讲授为辅,学生独立学习为主。任务实施阶段:利用转炉炼钢仿真实训室的各种功能进行训练、用生产现场的真实数据、技术经济指标、管理模式进行仿真操作。

七、课程评价及考核方式改革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评价模式融入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采用“全方位、多角度、综合性”的考核评价模式。注重对过程的控制,以满足职业岗位需要为目的,具有过程性、多元化、双向性和可持续性的特点。

通过探索,本人建立了注重过程、综合评价的考核体系。考核内容中的考勤、课堂讨论、期末笔试只占50%的比例。而学生的生产计划方案设计、总结,生产中各环节的技能操作情况,生产效益占到50%。目的是引导学生重视炼钢生产的每个环节,让学生明白,课程成绩更多的是取决于“实践”的表现和成果。

参考文献:

[1]廖鸿飞,梁奇峰.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設计研究[J].职教通讯,2013(24).

[2]王峰,丁金林.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实践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6(1).

猜你喜欢

炼钢教学内容评价
转炉炼钢脱磷原理及措施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炼钢连铸供水装置的研究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PLC在转炉副枪控制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