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工专业煤化工方向实践体系构建的探讨

2018-05-14侯侠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8年9期
关键词:煤化工化工应用型

侯侠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为保障高职煤化工专业人才满足当下新形势的发展需要,对化工实践教学进行科学体系构建工作迫在眉睫,究其原因是以“岗位需求、模块化训练”为基本框架的实践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不仅保障了高职机构培养过程的有效性,同时在培养煤化工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鉴于此,主要深入探讨了化工专业煤化工方向实践体系的构建,以期为培养应用型化工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    键   词]  化工专业;煤化工方向;实践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6-0107-01

一、人才培养模式的顶层设计

在进行实践体系构建过程中,高职机构应在构建前期对其进行充分的调研,根据院校实际的办学定位,开展人才培养模式顶层设计工作,加紧与企业的产学合作。在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顶层设计过程中,各高职院校可遵循以下几点:

其一,通过走访当地多家产业集团,了解现阶段企业对于人才的需要和技能要求,从而制定出符合时代发展的专业课程体系和内容;其二,提高对实践体系构建的重视程度,将“培养较强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高等化工应用型人才”作为当下化工专业的教学目的;其三,任何活动的开展、专业课程的设置、人才方案的制定、教学改革的过程都应该贯彻“应用型人才”这一发展主线,突出对于实践应用能力的重视度,从而为培养出满足新形势发展的人才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实践课程体系的建设

所谓的实践课程体系,其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期满足当下社会发展对实践型人才的需要,换言之,实践教学质量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成败的关键。故此,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对实践课程体系建设过程的规范,即:其一,在进行实践课程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各高校应该从本校办学定位的实际出发,展开地方特色实践实验,从而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创新能力;其二,实践课程体系的建设,应该以校内实践教学平台、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平台和产学研合平台为基础,即在不同的平台完成不同实践课程体系的建设,校内实践教学平台是实践课程体系建设的中心,依靠其教学平台教育工作者應该完成无机及分析化学实训、化工原理以及反应工程课程设计、拓展及科研训练等教学工作,而依靠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平台,教育工作者应该完成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的教学工作。最后在产学研合作平台完成毕业实习的教学工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为高职学生初期良好实验操作习惯的养成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其后期的创新思维的拓展、创新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实践教材的编撰及选择

实践教材的编撰及选择在一定程度上不能脱离煤化工专业教学内容的本质,即在各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应该在多年实践教学的基础上,结合本区域产业的发展特色与发展规划,编撰能切实帮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课程内容,选择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实验教学材料,从而为学生实践技能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进行实践教材的编撰和选择时,教育工作者应该将对基础知识的熟练度和灵活应用能力作为其重点考虑内容,然后结合当下产业实际的生产特色,注重教学环节中生产实习以及专业技能培养等方面的实践教学环节,进而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技术改造、技术管理等能力。

四、开放实验室的建设

加快对开放式实验室的建设工作是保障实践体系构建有效性的重要前提,也是进一步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培养的基础保障。故此,在进行开放型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各高职煤化工教育工作者为确保学生综合水平的全面提高,开放实验室需具备以下特点:

其一,其内容须是教学计划内容的拓展,不能与课内实验内容相类似,即主要包括综合性、创造性实验的软件开发、课件制作等;其二,其开放对象应该是全体学生,而非某一群体或个人;其三,在进行实验室开放建设过程中,实验的主要内容可通过网上预约平台等形式,学生自主进行选题,然后由指导教师进行指导,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近年来,建设应用型的教育机构在一定程度上不仅保障了教育过程的有效性,同时在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推动社会经济建设发展方面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国是煤产量大国,随着石油资源的不断减少,煤化工在加快社会主义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其应用型人才的数量不足以满足当下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这也是现下煤化工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故此,为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各高职教育应该提高对化工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重视度,在进行化工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加紧其与企业的结合性,从而对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改革,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熊楚安,张增风,邵景景,等.以煤化工为特色的应用型化工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实践[J].化工时刊,2011(9):62-64.

[2]李菊青,张立庆,李惠.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以浙江科技学院为例[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4(6):477-480.

猜你喜欢

煤化工化工应用型
煤化工生产安全管理问题分析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学生作品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纳滤膜在盐化工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思路浅述
浅谈化工分析在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煤化工专业建设探讨
浅析压缩机在煤化工工艺中的应用和实践
“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
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