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探现代学徒制与工匠精神培育的载体和路径①

2018-05-14毋海亮高娟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8年9期
关键词:载体工匠培育

毋海亮 高娟

[摘           要]  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工匠精神培育载体和路径进行研究,明确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模式和工匠精神的内涵,分析我国人才素质和职业素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针对性的挖掘载体和寻求路径,丰富完善现代人工匠精神和打造工匠大师的人才培养机制。

[关    键   词]  现代学徒制;工匠精神;培养模式;培育载体;培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6-0082-01

在现代生产活动中,机械化生产使人们的工匠精神越来越缺失。随着中国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工匠精神成为时代的召唤,是现代企业崇尚技能体现的关键。现代学徒制的出现是在传统学徒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社会需求而进行的教育改革,它注重技术的传承和职业素养的培养,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追求品质与文化的核心,为此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角度探讨工匠精神培育是技术人才输出的起点,是中国大国尚技的关键所在。

一、现代学徒制定义和工匠精神内涵

(一)现代学徒制定义

在现代职业教育中,培养技术型人才使其满足技术岗位需求的工作能力是教育的本质,目前人才输入与人才需求比例失衡现象普遍存在,所以培养专业能力强、技术过人、职业素质高的人才是当代社会的需求。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是以“师傅带徒弟”的形式与院校教学形式相结合,强调学生技术能力的拔高与职业素质的培养,为社会输出优秀人才。

(二)工匠精神内涵

工匠精神是指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精益求精,不遗余力地向着更高的追求发展。在现代社会中,机械化生产替代了人工操作,解决了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和批量生产的问题,这使得一段时间内人们失去了对工匠精神的信仰与追求。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阶段,再一次将工匠精神上升到人才培养的精神层面,说明了工匠精神是中国大国尚技的核心精神。

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工匠精神培育载体和路径

(一)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工匠精神培育载体

1.政府。政府是现代人才工匠精神培育的引导载体,通过方向性的指引和政策的落实,让工匠成为时代进步的引路者和获利群体。唤醒工人的工匠精神,提高薪酬待遇和社会地位,重视职业化、市场化教育,为一线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教育渠道和个人职业发展空间,引领年轻人在工作上精益求精,加强产品质量与品质,立法保护专利技术,为工匠精神培养肥沃的土壤。

2.职业院校。职业院校是现代人才工匠精神培育的基础,在进行职业教育的过程中,进行教育差异化管理和标准化授课,逐渐提高学生对技术能力和技术质量的认知意识,逐步形成良性的学习思想和自我意识,在专业方向上有所建树。在教育评价中要注重对学生个人能力和职业素质方面的评价,树立学生的工匠信心,不断要求学生脚踏实地地学习和树立精益求精的精神。

3.企业。企业是现代人才工匠精神培育的基地。在产学研一体化市场的推动下,企业要弘扬工匠精神,将工匠精神融入企业文化中,用工匠精神引领员工工作和生活,通过树榜样、抓质量的方式让员工向着职业的最高层次努力奋斗,为每一位员工搭建可以到达职业巅峰的通道,夯实员工的质量品质意识,为员工创造学习和晋升条件,设置激励条件和奖励制度,让工匠精神获得实际利益,给员工创造工匠精神的追求空间。

(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工匠精神培育路径

1.职业教育改革,重视“工匠精神”教育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是在院校教育模式的基础上演变而来,其注重理论知识而在实际操作和技术工作应用上缺乏实质性内容。为此在以现代学徒制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下,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不断突出技术的实用性和实质性,课程设置与实际社会需求相挂钩,让学生具备高技能和创造能力,将职业教育与职业岗位无缝对接。重视工匠精神的培养,让学生在思想意识上追求极致,培养学生在专业领域的兴趣和创新精神,为社会需求输出高质量合格人才。

2.提高匠人社会地位,打造工匠责任

目前在社会上普遍存在统招学生与职业教育学生能力差异的认识误区,在实际待遇中也存在教育等级与工资水平挂钩的普遍现象,这导致工人工资水平低,缺乏奋斗精神和工匠精神。为此要从提高工匠社会地位的角度出发,将普通员工树立成为企业工匠,不论是在社会地位还是待遇水平上都相应的提高,消除人们对学历与能力认知的误差,发挥一线工人的创造力,树立工匠责任,充分发挥工匠责任的力量,将创新基础源于实践,落实在实际中。

3.树立匠师榜样,弘扬工匠文化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工匠精神传承和发展的渠道,同时工匠精神也是社会进步的精髓。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延续了工匠培养的形式,同时也与现代教育和现代生产相关联,精益求精不断创新和发展,让学生能够成为一代工匠大师。工匠精神需要榜样的力量和文化的沃土,将工匠精神融入社会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求专、求精、求变,形成社会的统一认知,推進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刘明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工匠精神”培育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2):159.

[2]李海洲,唐衍军.现代学徒制视域下会计人才工匠精神培育[J].职教通讯,2017(20):36-38.

[3]张帆.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工匠精神培养的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7(27):34-35.

[4]胡志强.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科技资讯,2017,15(23):252-253.

猜你喜欢

载体工匠培育
90后大工匠
以多媒体信息为载体,展数学课堂魅力
以几何画板为载体,探究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
光影视界
工匠神形
以学习故事为载体 提升教师察析幼儿学习行为的能力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