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3+4”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衔接

2018-05-14吴日胜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8年9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课程体系院校

吴日胜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增长,企业和国家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中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为例,各省都在大力推进“3+4”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发展,比如广东、福建、浙江等。“3+4”专业指学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3年,进入普通本科学习4年。7年学习期间,由对口试点的中职校和本科院校,统筹制定对口专业理论知识课程和技能训练课程衔接贯通教学体系,系统化培养本科层次高端技能人才,该项目学生通过对口单招进入本科阶段学习,然而传统的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已经不能满足当下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但是,解决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衔接问题并不容易,就当下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衔接存在的问题,以“3+4”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以及课程内容等多方面作为研究方向,分析行业形势、就业前景,希望有关教育学者可以从中收获一些灵感,从而有效提职高院校的教育水平。

[关    键   词]  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高职衔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6-0228-02

一、基于中职衔接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中职衔接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往往以普通高中生为重心开设课程。我们都知道,这个课程开设的对象有中职生和普通高中毕业生,而且普通高中毕业生居多,所以开设的课程也偏向于普通高中毕业生。我们可以明显发现,中职生由于自身能力比较薄弱,如果课程设置不合理,就不能合理地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因此,传统的基于中职的衔接显然不适应目前的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以下是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3+4”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衔接的问题分析。

(一)课程简单重复

课程简单重复是对中职生而言的。目前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缺乏沟通和交流,没有协调好课程的设置,很多在中职院校已经学习过的课程在高职院校依旧开展,这对已经学习过这些课程的中职生来说无疑是浪费他们的时间。这些课程在高职院校依旧开展,普通高中毕业生零基础,但是他们的学习能力相对较强,而且这些课程内容是比较容易理解的,所以他们学习起来也很快。他们不免沾沾自喜,或者对会计专业学习产生倦怠,除了少部分的学生会认清现状之外,大部分学生在毕业的时候才会感觉到就业困难,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远远不及企业招聘的能力要求。

(二)文化素质课程少,素质培养力度不够

在中职院校,会计专业的课程十分繁多,而文化课被压缩,课时量相对普通的高中学校本来就匮乏很多。所以中职生的文化基础就比普通高中生的薄弱,在进入高职院校学校的时候文化素质能力就显得不足。而在他们刚进入高职院校的时候,学校会对他们进行文化基础课的测试,然后根据他们的情况分成几个层次的班级,在接下来几个月进行文化基础课的教育。然而,在高中就应该掌握的基本的文化知识,虽然在高职院校可以进行补救,但是这种亡羊补牢的方法为时已晚,因为文化基础课的教育作为一个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基础,在大学才进行学习是一种本末倒置的手段,已经脱离了高中素质教育的初衷。同时,在大学进行文化基础的补救学习,也迫使中职生在中职院校学习的时候,文化基础课的匮乏依然如此,而他们的素质教育也停滞不前,当他们进入大学的时候,和别人的差距就会显现,这会迫使学生不能有效地融入在一起,甚至出现自卑心理。

二、重新构建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3+4”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在改善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3+4”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之前,我们必须对中职生和普通高中生进行合理的划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统筹学生的能力和所学过的知识,学生才可以更有效地学习新知识,对会计专业的学习才更有兴趣,才能促使他们协调发展,为他们的梦想提供一个更坚实有力的载体。

(一)明确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3+4”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首先,作为大学生,职高院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不能局限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方面的体现,文化素质培养是基础课程,在大学根据国家教育院的人才培养目标规定,文化课依然是大学不能忽视的重要部分。我们要合理规划开展文化素质课程,比如《中国近代史纲要》《职业发展规划》《马克思主义原理》《毛泽东思想》《大学应用英语》《中国特色社会注意理论体系》等,甚至还要鼓励学生去多参与网上课程的学习,全面提升自我素质和自我修养,促进在德、智、体、美方面的统筹兼顾和全面发展。当然会计专业学习最重要的是抓好专业课程的学习,提高在会计专业方面的专业技能。对于中职生,他们已经学习过的课程就不要把这些课程加入他们的大学课程之中,可以让他们先接触更高水平和难度的专业课程,逐步提高他們的专业能力;对于普通高中毕业生,专业基础课是入门基础,他们要学习这些基础课,但是同时也要正确设置这些课程的内容,既不能让他们觉得课程繁重学得吃力,也不能任务太简单耗费他们的大学时间,应该合理安排课程,使学习效率达到最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他们不应该局限于课本知识,学校有能力的话尽可能让他们进行实验操作,从基本的文化专业课拓展到复杂的业务处理课,注重成本计算和分析、税费计算和申报、纳税筹划、财务管理等职业核心能力,注重操作后的分析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完善课程的设置

合理的课程设置往往可以使学生的专业学习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一旦课程设置不合理,学生难以很好地掌握专业知识,甚至出现厌学的情绪。在设置课程时,针对大学生人才培养目标,文化素质课程是基础,专业课程是核心,而职业拓展课程是锦上添花,在拓展知识和提高专业能力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文化素质课程

作为大学生,我们不能只发展自己的专业,而要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才能在就业的时候得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大学时光才会充实,生命也才会变得绚烂多姿。文化素质教育可以从大学数学、语文、英语这样的基础课程出发,配合与高职院校相适应的难度,继续提高学生在语文、数学、英语方面的知识水平。此外,计算机发展迅速,是会计专业人员日常都要使用的基本设备,所以学校要开设计算机课程,并且和会计专业所需要的计算机技能相配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音乐、舞蹈、美术、体育课程都应该在每个学期选择两门左右课程作为选修课,但是每个学生必须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至少选择其中的几个,以达到自身的全面均衡发展。学校还要积极鼓励学生去网上选课,因为网课形式多样,可以多方面满足学生的发展要求。

(一)专业课程

专业课程可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及定岗实习实训课。中职生与普通高中毕业生所学的知识不同的,并且中职生之间的水平也参差不齐,所以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对已经在职中学习过相关课程并已经取得了会计从业资格证的学生就不用在大学再学习基础会计和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对没有修这两门课程的学生可以通过其他课程来抵充学分或者直接免修课程,如此才不会浪费资源和学生的时间,可以让他们去学习钻研新知识,使时间得到合理分配。同时,学校可以采用必修和选修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自由去选择直接想要学习的课程,如此学生才能做好自己的学业分配,他们的专业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二)职业拓展课程

很多学生的职业和专业是不对口的,为了大学的学习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学校要积极推进和鼓励学生参加一些职业拓展课程。比如,在会计之上,可以开展职业规划课程,拓宽学生的眼界,让他们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或者让学生自由选择,完全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选择一些对自己有帮助的课程,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致高,也更能去学习一些专业以外或者和专业相关的知识,这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三)分化和整合课程内容

对专业方面的知识,学校可以开展不同的课程,但是对这些专业知识,它们是紧密结合的,所以学校要适当地对这些知识进行整合归纳,得出一个统一的专业思路。学校可以邀请一些企业家和专家在学校开讲座,讓他们整合会计专业的发展趋势,人才市场、就业情况与专业技能的关系。同时,学校还要对会计专业课程进行创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发散能力。福建省邮电学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紧紧围绕会计行业和邮电通信企业的会计岗位能力要求,以职业能力和岗位技能为核心进行课程整合、优化课程结构,结合邮电中职学校特色,在教学中融入邮政、电信、邮储等行业会计内容,进而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将课程内容划分成若干可独立进行的项目,主要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引导法和项目教学法,建立了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体系,使专业技能课程学时超过总学时的68.2%,大大提高了学生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的培养力度。

四、基于中职衔接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实施保障措施

(一)加强与中职学校的交流与合作

高职院校要多和中职院校相互讨论学习,在教学课程、教学方法方面进行深入探究,要避免课程重复单一的问题发生。

(二)加快基于中职衔接的高职会计专业教材开发

之前的教材一般是以普高生为重点写出的教材,学者教育体系的更新必然使教材和专业知识不匹配。所以,学校要和相关教材出版中心沟通交流,有效地改良教材内容。

(三)提升高职会计专业师资队伍素质

师资水平往往象征着一个学校教育能力的优劣,也往往对学生的专业水平有很大影响。学校要推进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就有责任和义务去建立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专业教师团队,这样才能使基于职业发展的会计专业发展得越来越强。

“3+4”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关乎学校的教学质量,关系着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有效地改善课程体系是社会对职高学校教育的基本要求。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福建省邮电学校建立了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的会计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近年来发展的更是越来越好,希望全国的职中和职高院校都能尽快合理地做出规划,在教育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韩德静.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衔接问题的分析与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

[2]高蓉.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衔接的研究[J].会计教育,2015(12).

[3]舒岳.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探讨:基于中职衔接角度的思考[J].财会通讯,2013(7):46-48.

[4]王增民.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目标和原则[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13(6).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课程体系院校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会计专业课程与思政教学的融合方式研究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基于OBE理念的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优化策略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