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研究

2018-05-14张丽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8年9期
关键词:中华人文素质

张丽

[摘           要]  中華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凝聚力和精神财富。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五年制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中,通过开设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从而培养高职学生完善的人格,启迪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实现高职生“能力本位”。

[关    键   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五年制高职;人文素质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6-0200-01

高等职业学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技术应用型、服务型人才的任务。目前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领域存在着严重的实用性、技术性和功利性的价值取向,忽视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的培养,使高等职业教育背离教育的“本真”愈来愈远。如何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我们可以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找到答案。

一、中华传统文化、人文素质的概念

中华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孕育发展起来的,保留在中华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是主导国民思想并指导行为方式的精神支柱。

人文素质是人的基本素质,主要分为人文知识与方法、人文精神和人文行为三个层面。人文素质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

二、高职学校人文教育现状与原因分析

目前,由于高职院校更偏重于就业导向,所以在学校课程体系的设置中,更倾向于实用化,注重技能的培养,对不能产生立竿见影效果的人文素质教育相对来说不够重视,人文素质的教育处于边缘化的境地。

另一方面,学生由于对人文素质以及传统文化相对陌生,以及对未来职场要求的不确定,造成学生认知上存在一定的偏差,有63%的学生认为传统文化的教育并不一定使自己具备未来工作所需除了专业知识以外的能力。

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对高职学生的教育功能

(一)培养学生的民族凝聚力

“以和为贵”“刚健有为”的文化精神造就了中华儿女不畏强暴、团结一致、勇于抵御外来侵略的民族精神。这种民族聚合力对培养高职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民族自信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

(二)对学生的精神激励功能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刚健自强的精神,一直不断地激励着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在各种艰难困苦中,敢于与各种恶势力与外来侵略者作斗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以和为贵”的精神,激励着人们以大局为重,尊重集体的利益。

(三)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的职业素质培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有关自我修养和自律以及对社会的担当和责任、爱岗敬业等方面的内容,通过传播人文知识,彰显人文精神,可以使高职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树立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等良好的职业态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塑造不断追求创新的职业素质。

四、构建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1.构建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应树立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人文教育的理念,并建立长效机制,使其长期化、制度化。

2.构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体系应遵循在充分尊重高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下,不给学生增加过多的学习负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和艺术感染力。比如开设公共必修核心课《中国传统文化》和一些选修课,如《文学欣赏》《书法》等,让学生在练习书法的同时,领会中华书法中蕴含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神。

3.客观地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历史辩证地看待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要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即中华民族的精神。让学生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和熏陶,使接受过高职教育的学生不仅掌握了就业技能,而且具备了适应未来发展的能力和素质。

4.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师资队伍。提高教师本身的素质,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具有人文情怀的教师队伍是高职学校有效实施人文教育的根本保证。

综上所述,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深化教育,就要结合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从传统文化中提取精粹,以“工匠精神”为重点培养对象,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质。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传播中潜移默化地影响日常行为和思维方式,从而培养以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杨红荃.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当代工匠精神培育研究.[J]职教论坛,2016(16):27-32.

[2]阳桂桃.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推进途径探索[J].中国培训,2016(6):15-16.

[3]刘文韬.论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9):14-17.

[4]李晋丽.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的现代企业文化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

[5]李德万.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途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

[6]姜汉荣.势之所趋:工匠精神的时代意义与内涵解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1):9-12.

猜你喜欢

中华人文素质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人文社科
写人文的写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