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反思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2018-05-14何辅四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8年9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师教学

何辅四

[摘           要]  效益是企业的生命线,也是课堂教学的生命线,没有效益的教学,其智力产品就是不合格的。要想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老师就要用智慧来审视、评判自己的行为,反思教学方法、策略、过程对学生是否产生有益的影响,这是每个老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

[关    键   词]  有效教学;教学反思;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6-0188-02

为了促进素质教育,新课程强调要关注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成长和以学定教。在评价教学是否达到预期效果,不是以教师是否完成教学任务,或教得是否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东西。它所关注的是学生在教师教学行为的影响下,在教学情境中怎样建构知识,发展探究知识的能力和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也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

有效或高效教學,是需要一名教师长期的教学实践与不断的教学反思才能形成的,是要对课堂教学实践进行自我诊断与自我修正,自我肯定或否定,从而实现自我提升与成长。教学反思作为一种思维形式,是个体头脑对教学问题进行的反复、严肃、执着的沉思,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特殊形式,是一种高级认知活动。目前教师正以课程改革的参与者、课程的研制者的新形象展现在新时代的历史舞台上。孔子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困然后自反也”。曾子曰:“吾当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了教师的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这些明确告诉我们:教师的成长过程应该是一个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反思教学实践的过程。

我校是一所市属中职学校。职校的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动力不足、热情不高。他们的厌学情绪,会导致老师教学积极性大打折扣,由学生不想学、学不好,到了教师教不好、不想教的境地。这必然违背了教育初衷,也背离了我国大力提倡发展职教的方针、政策。随着新课改的落实及领导的重视,内涵发展成了我校立教之本。一股清新之风吹拂校园,课课讲实效、人人谈教研,时时话反思,把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学生的进步紧密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学习的命运共同体。一节课你可以暂时做不到有效、高效,但你不能没有经验的积累与反思。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就教学反思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方面做了有益的探讨。

一、 今天,你反思了吗

新时代赋予教育更多的责任与义务,教师更要铭记自己的使命与初心。每天在课堂上面对着学生,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来启迪学生的心智,成就他们的梦想,这是何等神圣与荣耀。如果教师没有一颗对教育的赤忱热爱之心,怎么教学生打开拳拳报国之门呢?如果缺少对学生润物细无声的关怀,怎能接纳满天下芬芳桃李的感恩之情呢?选择了教育,就要热衷于教育;培育学生,就要关爱学生,唯有此,一个老师方可潜心研究教学,才会时常思考今天自己的教学对学生有帮助吗?自己在这节课上哪些做得不到位?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扪心自问何功德,五管支离治繲人。

每学期开学初我们信息技术组的老师都要将师德师风作为学习要点,并将教学反思拟定为长期的教研内容。人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惰性,有不愿意改变过往做法与思考方式的心理倾向。在教学工作上的表现就是墨守成规,故步自封,这样哪来的发展呢?所以我们的做法就是让教学反思成为一种新常态,成为一种习惯。组内的老师经常相互提问: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学生对这节课有什么评价?请把你这节课上最大的亮点告诉我……老师在教学中总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由于自己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够全面,无法全面客观地发现问题。正所谓: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集思广益,就能找出痼疾。听课议课是我们组常用的合作性反思策略,教师之间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探讨改进的措施。

二、 反思,从何处入手

教学反思是一个认识过程,既是过去教学的总结,又是今后教学的启示;既可以是一堂课的反思,也可以是教学中一个片段、一种方法的反思。我校信息技术组以青年教师居多,他们对怎样开展教学反思起初存在畏难情绪。我告诉他们,教学反思可以立足于两个角度、三个环节。所谓两个角度,就是正面反思与反面反思。正面反思即对自己或他人课堂教学中的成功经验、有效教学行为进行理性的思考。反面反思即反思课堂教学中的不足或缺失。所以说,反思性教学的问世是对将教学简单地贴上成功或失败标签的超越。这些有问题的教学也是教学的资源,有问题才会有突破口,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教师成长的过程。

三个环节即课前、课中、课后。课前反思是教师在经验与理性的思考基础上,科学、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在本学期开学初,学校要求每位教师完成超课时备课任务。在检查时我发现本组一个青年教师,教学设计和教材一样是以项目化的方式呈现,一次性描述了10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没有体现出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与重难点。于是我与他一起分析这样做的不妥之处。作为成长中的教师,每节课的设计都要有明确的三维目标与重难点分析、学生分析,研判自己的教法是否贴近学生的实际,能否对学生起到有益的促进作用,是否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对新问题的探究能力。以学生的视角来审视自己预设的过程,同时纠正以前的错误与不当之处。

我在教VB6.0程序设计时,曾按照教材上编排的顺序教学,这种由浅入深的模式对优秀学生来说自然没问题,但多数学生在学到后面时忘记了前面的知识,积极性不高,效果不理想。后来我思考:因为每个学生都有QQ号,他们熟悉聊天的操作流程。这样我规划设计成用VB来模拟制作“从QQ号的申请,登录验证窗口、在线面板、聊天窗口等制作”。实践证明,这种贴近生活的项目化设计使学生有了参与的兴趣和热情,对控件的学习有了目的性,他们的学习更加投入了,同时还激发了学生对更多知识、领域的探究。

课中反思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直接指向课堂教学行为的反思,主要解决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如导入新课、情境设计是否科学,提出问题、知识讲解的语言表达是否准确,对各个知识点的衔接是否自然和有艺术性,自己的教态是否亲切、言行举止是否得体等。教学设计只是课前的预设方案,实际教学中,因人为因素、学生学习时遇到的障碍、师生之间的争议都会导致课堂上发生一些突发事件。面对这些问题,教师要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是否合理,及时做出调整,确保教学有效,所以说它是一个动态生成的反思。

相比于课前反思,课中反思具有突发性、随机性。很多情况是在预设范围之外,这就需要教师的教育智慧来“化险为夷”。当然所有的调整都要在课程标准范畴内,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进行。我在教Flash动画时,有一课是以人物的行走为例来学习逐帧动画的制作。课前我认为人每天都走路,画出人物行走时的几个关键动作应该没问题。但事实上,当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时,几乎没人能准确回答出来。这时我必须尽快调整策略,引导学生把这个问题弄清楚才能完成接下来的教学任务。于是我就请几个学生上台以慢动作的形式走两步,让其他学生从侧面认真观察走路时两腿分开、两腿并拢时身体各部分的姿态。我也亲自示范,重点分析其中五个关键动作。之后,学生根据人物行走的规律利用软件很快做好了动画。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我又增设了一个环节:制作出其他动物行走的动画。当我巡视时,发现杨××学生在制作一个七彩毛毛虫的爬行动画时,遇到了问题,于是我协助她分析原因与解决的办法。当她做出来后信心爆棚,我把这个动画转发给其他学生时,大家都觉得有创意并受到启发,也纷纷制作出自己的作品来。这节课完全打乱了我之前的部署,却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思维与创造灵感,我也体会到了教学创造美的乐趣,获得了教学目标之外的收获。

课后反思是多数教师习惯运用的反思。它是教师在课后对整个课堂实践活动进行思考性的回忆,对课堂教学的成功或失败进行理性的分析。比如,教学效果如何?哪些教学环节没有按照教学设计进行?有没有值得回味的亮点?

三、用文字记录成长的历程

每学期结束工作后,我校的教师都要提交一篇教育叙事或反思性的案例,教务部门把它装订成册,以供全体教师相互学习与借鉴。教案检查上也要求教师在每课时的教学设计后面撰写本节的教学反思随笔。这种用文字记录下教师的思维活动过程和跟进的行动过程,对个人、集体来说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既可以作为今后教学参考的依据,更是见证了教师成长的过程。大家在思考中进步,在交流中发展。“教后记”是教师每节课上微观的鲜活心得体会,而一学期结束的教学反思案例则是教师长期对自己教学行为的概括与提炼,是自己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一个碰撞与检验。有专家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師,如果坚持写三年的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

当教师真正感悟到反思对于自身专业发展的价值和意义,当反思成为教师个人自我意识和自觉行为,当教师在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学生反馈中不断优化教学行为时,教学反思才会产生真正的效果,教师才会真正的成长。

参考文献:

罗祥龙.中职历史课堂实施情感体验教学法的意义及有效途径[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11).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教师教学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秋天在哪里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美育教师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