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教育技术在中职机械课程中的应用探析

2018-05-14李旭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8年9期
关键词:传动齿轮机械

李旭

[摘           要]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为中职机械课程教学注入了活力。着重从创设信息化问题情境、拓展学科专业知识容量、突破教学难点、细化教学评价四方面探析其应用方法。

[关    键   词]  中职机械;信息化技术;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6-0183-0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信息教育技术为特征的多媒体教学,为搭建中职机械信息化教育情境提供了技术支撑。中职院校在立足学科人才培养目标方面,不仅要注重机械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更要突出学生对机械实践动手能力的养成。信息化教育技术,以其直观、生动、立体化的教学模式,为丰富课程教学、激发学生主动思考、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创造了条件。

一、信息化教育技术为机械课程创设趣味教学情境

在中职机械专业课程教学中,由于中职生基础薄弱,学习热情不高,对课程知识学习和掌握的积极性不足。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怎样改变中职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利用信息化教育技术,搭建生动、形象、有趣味的机械课堂环境。如在学习液压千斤顶的构造结构与工作原理时,我们可以引入模拟动画课件,让学生从动画观察中认识液压千斤顶的工作过程,从吸油到加压,再到顶起重物,从而很好地启发学生认识液压传动工作原理,清楚地理解千斤顶的内部结构。同时,利用模拟动画形式来展现机械构造及工作原理,还能将液压千斤顶延伸到液压传动装置,为学生营造直观、形象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机械课堂的教学成效。

二、信息化教育技术能够快速扩充课堂知识学习容量

在课堂教学中,传统课程以教材为主线,受限于知识讲授与课堂进度,其课堂知识容量有限。但在信息化教育技术支撑下,在45分钟的课时内,我们可以围绕教材知识点,有序延伸和拓展相关知识,特别是利用多媒体技术,拓展课程教学容量,大大增强课堂教学动态性、趣味性、知识性。机械课程知识,原本知识背景枯燥,表现形式以书面为主,学生很容易产生学习倦怠。而在现代教育技术下,以课件形式来展现机械知识,让课堂教学趣味横生。如在“机械密封常识”教学中,由于知识点多,琐碎,教师单凭口授+板书,很难在一节课内完成教学预期。不过,利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对机械密封知识进行分门别类的图示化展现,并从机械环保安全、防护常识等方面进行动态、直观展示,学生可以在短期内全面了解该模块知识,大大提升课堂知识容量,也能提升教学效率。另外,在“碳素钢”知识教学中,对于碳素钢的概念、碳素钢相关元素与钢性能关系变化等知识,我们可以通过课件,对相关碳钢的型号、标注方式、化学成分、力学性能进行全面解读。如利用“Q+数字”代表牌号,而“Q”是“屈”的首字母,代表屈服强度值;如Q195代表屈服强度为195MPa。同样,在标注A、B、C、D时,代表不同的质量等级。A级硫磷含量高,依次降低,D级硫磷含量最低。对于字母“F”,表示沸腾钢,对于字母“b”表示半镇静钢。结合信息技术,便于学生从中快速掌握碳素钢的相关常识,也能够扩充课堂知识容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全面理解。

三、利用信息化技术突破课堂教学难点

在中职机械课程教学中,随着机械专业化知识程度的不断加深,一些难点知识,学生无法直观感知,也无法更好地掌握,导致学习难度增大,教学效率降低。在机械原理教学中,由于抽象性、复杂性强,一些知识超出中职学生的认知水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引入信息化教学方式,化解理论性强、教学难度大的问题。如在学习“齿轮传动”时,该节内容有齿轮的类型、传动结构与工作原理,由于知识较为抽象,学生学习难度较大。为此,我们引入多媒体技术,将齿轮传动过程制作成思维导图。在导图中,以齿轮传动为中心,由此延伸平面传动、空间传动两个类型;接着,再由平面齿轮传动延伸为直齿圆柱齿轮传动、斜齿圆柱齿轮传动、人字齿齿轮传动三类;而空间齿轮传动延伸为传递相交运动、传递交错轴运动两类;然后,再由直齿圆柱齿轮传动、斜齿圆柱齿轮传动分别细分为内啮合、外啮合、齿轮齿条;传递相交运动分为直齿、斜齿、曲线齿,传递交错轴运动分为交错轴斜齿轮传动、蜗杆涡轮、准双曲面齿轮,这些共同构成齿轮传动的全部内容。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快速实现对齿轮传动知识结构的类型化划分,也让学生能够从复杂的、抽象的齿轮传动中化解学习难点。

四、利用信息化技术构建多元化课堂教学评价

从课堂教学评价来看,传统课堂教学以教师的口头评价、期末成绩评价为主,导致学生在学习机械课程中无法获得学科成就感,也降低了学生对机械课程的学习热情,更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机械素养。为此,结合信息化教学模式,我们在课堂前、课堂中、课堂后,分别导入多元化评价机制,关注学生的预习、课堂交互及课后复习巩固。如利用微信群发送机械课程知识预习任务,根据学生的预习参与,统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给予学生恰当而合理的学习评价;我们在课堂上,结合微课程来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从小组合作、课件交互中获得相应的学习评价。在课后作业布置方面,以分层性作业任务来突出不同层次学生的巩固学习,提升评价的针对性,而非泛泛评价。在这个评价过程中,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能够从相互评价中获得心理激励,增强学习动力,提升学习积极性。

五、结语

当下,信息化技术在中职机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为学生拓展知识视野、唤醒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供了契机。不过,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过程中,还要关注与教学模式的衔接,注重知识点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避免过度运用信息技术,偏离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郏堅军.浅谈信息化技术手段在中职机械CAD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6(9):79-80.

[2]芦孝民.信息化技术在中职机械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决策探索(中),2018(4):57.

猜你喜欢

传动齿轮机械
关于齿轮的有趣问答
调试机械臂
你找到齿轮了吗?
异性齿轮大赏
骑车上班日
坚朗五金获得“传动器及门窗结构”发明专利
数控卧式重型车床主传动设计
数控卧式重型车床主传动设计
简单机械
按摩机械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