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科护理临床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2018-05-14李雪飞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8年9期
关键词:实习生儿科患儿

李雪飞

[摘           要]  目的:探讨儿科护理临床实习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儿科护理临床实习不同于其他科室,实习生适应性差、依赖带教、不会沟通,带教老师教学时间与精力不足、教学方法不妥,还有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要求高等。结论: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和技能、沟通能力的岗前培训;优化带教;根据大纲制订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带教;认真选择带教老师;鼓励自主学习 ;采用分层次带教,多种带教方法相结合,完善检查考核制度等有效措施解决儿科护理临床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关    键   词]  儿科护理;临床实习;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6-0158-02

护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护理临床实习是课堂教学的延续与补充,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直接表现形式。儿科护理实习作为护理临床实习的一部分,相对于其他科室的实习而言,具有明显的专业性,而且儿科护理对象特殊,包括患儿和患儿的家长;并且疾病的表现涉及年龄小、病情变化多端、操作要求高、工作难度大的问题。我们通过在儿科临床实习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儿科护理临床实习的水平,现将儿科护理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儿科临床实习中的常见问题

(一)儿科护理的特点

1.儿科疾病特点

儿科患者年龄段从出生到满14周岁,包括新生儿、婴幼儿、学龄前和学龄期及一部分青春期的小孩儿。他们对疾病的防御功能在逐渐的形成中,有些疾病的过程和表现形式与成人截然不同,特别是新生儿和婴儿,症状不明显,体征不典型,病情进展快,变化多端;同时他们不会表达或表达不清病情,增加了评估的难度。

2.儿科用药的特点

小儿时期由于肝解毒、肾排泄功能不足,对药物的毒性作用、副作用较敏感,并且小儿病情多變,对小儿用药必须慎重,在药物选择、剂量、给药途径及间隔时间等方面要慎重考虑。例如,同样是液体疗法,小儿与成人明显不同,儿科常用的混合溶液如4:3:2液、2:3:1液等,在成人内科从未接触过。

3.儿科常用护理技术

有些仪器只有儿科才有,例如暖箱、光疗箱、辐射床等一系列儿科专用仪器,这些仪器的使用只是停留在书本上的一些知识,缺乏应用;还有一些基础护理也与成人不同,例如静脉穿刺术在儿科的操作要求更高;还有新生儿心肺复苏术的复苏程序是A—B—C,这些都是与成人不同的。

4.儿科服务对象

儿科护理服务对象不仅是患儿,更多的还是家长,当今绝大多数患儿是独生子女,极受关注,因此家长大多对护理的要求更高,使实习生产生压迫感,同时对实习缺乏信任,担心操作技术不过关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痛苦,因此常常拒绝实习生的护理操作,这就使实习生在儿科实习期间动手操作的机会更少。

(二)实习生自身问题

1.适应实习环境能力差

从学校进入医院,成为一名实习护士,在科室间轮转,要求实习生具备较高的适应环境能力,而我们的实习生刚刚进入临床实习,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适应,到儿科实习的适应时间更长。

2.依赖带教老师

绝大多数实习生年龄偏小,自我意识强,基础知识薄弱,学习的自觉性、灵活性、独立分析思考能力相对较差,过于依赖带教老师,在实习过程中只跟着带教老师进行机械操作,很少问为什么这样操作,缺乏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沟通能力不足

由于儿科护理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实习生不懂得或者不会与患儿及患儿家长沟通、交流,缺乏耐心,缺乏责任感。

4.护理操作理论和实际脱节

实习生在校期间学习了相关的基础知识,多数护生不能将书本上所学知识灵活地运用到临床实习中,有些知识能熟练地背诵出来,但在操作中却又无从下手,不能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缺乏练习造成操作不规范。

(三)带教老师方面

1.教学时间与精力不足

带教老师是工作在临床一线的护士,每天有自己的职责、自己的工作,整天忙于各项护理工作,没有时间和精力给实习生讲授知识。

2.教学方法不妥

带教老师在带教过程中只注重传授,而不关注实习生是否理解、掌握,不能对实习生因材施教;有些时候带教老师担心实习生会出差错,凡事亲力亲为,无形中减少了实习生的实际操作机会;还有就是一些带教老师年轻资历较浅,教学意识不强,只把实习生当跑腿工具,影响了实习生的实习质量。

(四)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要求高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患者对医院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注重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并使用自己的权力选择护士,不愿配合实习生的实习工作,尤其是拒绝实习生的操作,也打击了实习生的工作积极性。

二、对策

(一)有针对性的岗前培训

1.思想培训

从学校进入医院,成为一名实习护士,要对医院的制度和法律法规进行学习,注重实习生在临床工作中对自身常见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使实习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实习的重要性。

2.操作技能培训

将儿科的常用护理技术进行复习,做到温故而知新。

3.沟通能力的培训

与患儿及患儿家长沟通是一门技巧,注意语言清晰、语速恰当,认真主动地沟通,贴近患儿的年龄和心理需求,不要轻易承诺及下结论,必要时可请求带教老师帮助。

(二)优化带教

1.根据大纲制订计划

有计划地安排临床带教项目,有效地实施实习内容。同时充分利用小查房、小讲座,讲解儿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病情观察与护理以及儿科急症的应急处理措施,真正做到在做中学。

2.带教老师的选择与培养

选择具有5年以上临床经验、主管护师进行带教。这样的带教老师专业理论扎实、技术操作实习强,能够将临床教学贯穿于护理过程的始终,让实习生在操作过程中熟练技能,巩固理论,师生共同完成实习计划。

3.鼓励自主学习

在儿科护理实习中,要求实习生必须随身携带《儿科护理学》及笔记,带教老师可随时有针对性地指导实习生看书,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鼓励实习生要胆大心细,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大胆地进行各项护理操作,使实习生真正成为儿科护理活动的实践者。

4.分层次带教

对于理论知识丰富、沟通能力及学习主动性强、临床操作能力相对薄弱的实习生采取跟班的带教方法,多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对于基础理论薄弱、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较差的实习生采取跟人的带教方法,加强引导,强化基础理论及基本技能。通过有针对性的分层次带教方法,引导实习生将所学知识、技能灵活地运用到临床实践中,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巩固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培养独立思考、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5.多种带教方法灵活应用

带教过程中带教老师采取多种带教方式:讲解法,用于理论知识结合实际病例讲解;讨论交流法,利用个案病例以查房的形式进行专题讨论,带教老师指导补充,实现教学相长;示范练习法,儿科护理技术具有很强的实践要求,带教老师多做示范,实习生多模拟练习,提高操作技能。

6.完善检查考核制度,及时获取教學反馈信息

带教过程中利用晨会针对病房中患儿护理基本理论和相关护理知识进行提问,了解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和指导,强调护理的要点。定期组织实习生进行考核,了解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技能掌握情况。

总之,临床实习是实习生从一名学生过渡到一个合格护士的转轨阶段,是带教老师与实习生相互作用的过程,带教工作不仅要求带教老师有较高的理论和技术操作水平,而且要为实习生创造良好的实习环境,调动实习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保证实习质量,为将来的护理培养合格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高凤,张宝琴.儿科护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2]王仙园,赵小玉.护理教育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3]赵琴.护生临床实习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3,11(18):854-855.

[4]谭尚晨.实习护生在临床实习中常见的自身问题分析及对策[J].吉林医学,2012,3(8).

猜你喜欢

实习生儿科患儿
小儿肺炎护理4重点
儿科临床中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方法探讨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地氟烷与七氟烷用于儿科麻醉的术后恢复效果分析
小儿惊厥不要慌,记住这些护理知识
安徽推出儿科分级诊疗规范
我国将恢复儿科本科招生8所院校今年7月招生
最牛实习生
白血病·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