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体育课改后高职院校体育课改趋势
2018-05-14周永刚
周永刚
[摘 要] 随着中小学体育课改的不断推进和深化,对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课程改革,高职体育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的体育文化,培养其“终身体育”的意识,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体育实践技能,更使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体育学习意识。首先介绍了当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其次提出了一系列对应的课改对策和措施,希望以此加快高职院校体育课改的进程。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体育;课改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2-0097-01
一、当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大纲无法满足当前教学的需要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通常会有一个教学大纲,会列明不同年级和专业的体育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教师只需要按照教学大纲完成教学任务就行了。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根据学生对肢体动作和体育相关技能的掌握,对学生进行评价。这样的教学模式过于专业化,虽对学生的技能训练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没有照顾到学生对体育教学相关技能的适应能力,教学主旨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实现教学任务,没有从学生的身体素质出发。一味地训练,会对一部分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同时学生之间的沟通以及适应能力并没有得到训练,良好的思想品质也没有得到培养。以往的体育教学以教学大纲为准,教师不用花心思去设计课程,只需要知道该做什么,怎么去做。但是新课改的出现,导致当前的教学大纲已经无法满足实际发展的需要,新课改的体育教学主旨是“以人为本”,学生才是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二)教学目标与新课改相悖
由于体育教学长久以来的发展并不是很受重视,导致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在教学实践和教学场地、器材上都受到一定的限制,很多其他课程的教师会占用体育课,教学场地非常有限,体育器材也较少,学生的选择性较少。由于以上种种原因,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完成教学任务,加强学生身体素质,对学生各方面的培养和文化的建设并没有兼顾,导致与新课改的教学目标相悖。
(三)教学评价无法充分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
当前的体育教学评价是量化的,就是将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通过数量来体现。比如,学生在进行篮球教学时,期末考试中教师通常会设置定点投篮的考核项目,给学生规定几次投篮的次数,考核学生能够投进的次数,根据次数对学生的教学情况进行评价。根据研究表明,这样的评价方法是不合理、不科学的,没有考虑学生的身体情况、学习能力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等实际情况,加之学生在之前体育能力的不同和学生的突发情况,使衡量教学水平和质量的考核模式更加缺乏科学性。
二、高职体育课改的对策和措施分析
(一)创新教学模式,树立“终身体育”理念
由于不同的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不同,不同地区学生的体质也存在差异,因此,为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很多高职院校都创新了教学模式,采取“俱乐部体育教学”模式,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体育运动项目,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通常只会告诉学生需要做什么,怎么去做,并不会向学生解释这么做的原因,学生只是盲目地训练。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引进了“终身体育”的理念,就是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这样做,将体育意识贯穿到学生学生成长生活工作的各个阶段,体育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更是一种生活态度,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锻炼意识。
(二)创新教学大纲,贴近生活实践
当前的教學通常过于关注理论知识的传授,并没有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例如,在篮球教学中,教师通常只关注学生的技术动作,在教学中不断指出其行为规范,可以看出,教师是采用竞技比赛的要求去规范学生的,但是这样的方式对学生生活而言是合理的吗?并不是。在实际生活中,通常是学生之间打比赛,一般都是以投入数量进行衡量。因此,教师应当创新教学大纲,不能以通用的体育教材为教学基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地区之间的差异,结合当地的风俗习惯,立足高职院校的教学特点。
(三)创新教学评价方式
随着人们精神生活的丰富,当前所说的健康已经不仅仅是人们身体的健康,更加注重的是心理上的健康。但是,当前的高职体育教学中对学生教学质量的衡量仍然是以学生的身体健康作为标准。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当变“绝对”为“相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的不同,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这样的教学评价方式才是科学的、合理的,才能够充分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积极向上的品格。
新课改为高职体育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教师应当创新教学模式,改革教学大纲,完善教学评价手段,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体育的学习,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
参考文献:
[1]徐红.新课改下高职体育课程教学专业化建设探析[J].魅力中国,2016(35).
[2]陈尧鑫.中小学体育课改后高职院校体育课改趋势[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0(6):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