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奥尔夫音乐教育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
2018-05-14徐欣
徐欣
【摘要】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对中国音乐的教育思想、教育实践影响深远,通过学习、借鉴与研究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原则和方法,从而获得对开展奥尔夫音乐教育本土化实践的科学认识和指导经验,对当今音乐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育传播;声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按照奥尔夫音乐教育在我国各个时期的传播特点,我们粗略地将其划分为播种阶段、萌芽阶段、成长阶段和壮大阶段。
一、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在中国的播种阶段
20世纪70年代,我国奥尔夫音乐教育先驱在翻译西方音乐教育经典著作过程中,接触到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20世纪70年代末,在德国具有最高权威性的洪堡奖金资助下,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所长廖乃雄教授赴德国考察学习,在慕尼黑一个庄园中,已84岁的卡尔·奥尔夫接待了这位来自东方古國的不速之客。两人一见如故,奥尔夫先生将他的乐谱全集、唱片以及八大卷的回忆录陆续赠送给廖乃雄教授。1980年,廖先生回国后,将这套教材翻译成中文,还亲自动手编写教材,并先后到西安、成都、南京等地讲学。1986年施奈德夫人再度来华讲学,来自全国二十几个省市八百余名学员参加学习。自此,广大学员大开眼界,很多人对奥尔夫教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回到各地举办报告会、培训班,介绍奥尔夫教学法,许多地方还自发组织了奥尔夫教学法实验小组共同学习、相互交流。此后的两年,中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也在中国开始真正的生根、发芽。与此同时,廖教授与其研究所有关人员还和杭州一家乐器生产厂合作,制作了一批高质量的奥尔夫乐器供中小学、幼儿园使用,这无疑加快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国的传播,在我国开始大范围的认同、传播奥尔夫音乐教育,奥尔夫音乐教育在中国成长起来。
21世纪以来,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开始由东部城市深入到中西部城市,逐步由城市深入农村,国外奥尔夫音乐教育专家应邀来我国举办讲座或培训的频率越来越高,愈来愈多的人接触到了奥尔夫音乐教育。此外,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农村也初见端倪,进入21世纪后,在我国许多地区,奥尔夫音乐教育培训仍旧开展得如火如荼。
二、奥尔夫音乐教育对欣赏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音乐属于听觉艺术,音乐作品的形式尽管多样化,但都是需要聆听的。因此,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首先要做的就是聆听音乐,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在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积累过程中,大量地聆听和欣赏是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式。为此,奥尔夫音乐教育法采取的措施是: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各种类型的音乐,引导学生体会各种类型音乐的魅力,比如古典音乐中的巴洛克音乐、浪漫主义音乐、印象主义音乐、偶然音乐等,流行音乐中的乡村音乐、爵士、摇滚、朋克、舞曲、民歌、电子音乐等。为了吸引学生的聆听兴趣,老师可以播放一些时下流行的歌曲;在聆听音乐的同时,老师也可以引导学生使用一些简单的乐器伴奏,比如欣赏民乐可以让学生使用锣鼓伴奏,让学生更能够融人到音乐情境中。
三、奥尔夫音乐教育对理论知识的培养
没有音乐理论知识,就无法系统地学习音乐,也就没有音乐,就失去了内涵和深度。因此,在音乐教育中,不管是专业的音乐学习,还是业余的音乐学习,都要掌握基本乐理。比如在对歌曲进行欣赏的时候,音乐老师可以讲解歌曲创作的背景、旋律和表演技巧,让学生在音乐理论教学中体会到音乐之美,在掌握乐理的基础上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在欣赏和理解音乐作品中,人们会通过音乐形式抒发自己的内在情感,这就是音乐表现能力。在大学音乐教育中,对非音乐专业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要求不高,而着重让学生在音乐中投入更多的感情,理解音乐内涵。大学生在增长心理年龄的同时,慢慢变得内敛,表现力变弱。表演音乐是学生在表现自己时,一种比较容易接受方式,从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所以,老师在音乐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演唱,并给予赞赏和肯定。
四、结语
自21世纪以来,先后有以色列耶路撒冷音乐学院的凡罗伊克·科恩博士、国际著名奥尔夫音乐教育专家索菲亚女士、美国音乐教育界十分有威望的莫尔教授等来华开展有关奥尔夫音乐教育的讲座或培训,从世界音乐教育发展的角度来看,由奥尔夫创立的音乐教育体系,经过将近80多年的发展历程,不仅成为20世纪全球范围内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种音乐教育体系,并且也是中国当代音乐教育史上在相当大的范围内被接受、较具影晌力的一种外国音乐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