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感培养策略分析
2018-05-14盛鲜仙
盛鲜仙
【摘要】音乐是小学教学的重要学科,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课程。节奏感是音乐能力的重要体现,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推进,要求加强音乐教学,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强化学生节奏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技巧,促进学生音乐素养、音乐能力的提升。本文主要分析了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节奏感。
【关键词】音乐;节奏感;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音乐是人们抒发情感,传达思想的重要方式之一,音乐是人们生活中的一股清流,在陶冶人们性情,驱赶内心寂寞,安抚烦躁心灵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性。小学音乐是小学生音乐学习的启蒙阶段,重要性不言而喻。节奏感是音乐的生命,是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具有“音乐的生命”之称,西德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独创的音乐教育体系,就将音乐节奏教育训练放在了第一位。笔者从借助肢体动作,培养学生节奏感;结合学生喜好,激发学生音乐节奏感兴趣;加强听力节奏训练,培养学生音乐节奏感;引入击打乐器,加强音乐节奏感教学等方面,分析了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感的培养策略。
一、借助肢体动作,培养学生节奏感
在音乐教学中,笔者发现这样一个奇妙的事情。低年级的小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伴随着优美的音乐曲调,往往会手舞足蹈、兴奋不已。小学生肢体语言丰富,通常会使用身体动作来表达对音乐的感受,抒发自己情感。因此,在音乐教学中,结合这一现状,可以借助于肢体动作,加强培养学生节奏感。让学生把身体当做乐器,通过身体所表现出来的不同肢体动作,发出具有节奏感的声音。一般来说,這些动作都很简单,如拍拍手、跺跺脚、拍拍腿、甩甩头等等,结合音乐曲调,做出不同的肢体动作,强化学生对节奏的感知和掌握。如在歌曲“如果感到快乐你就拍拍手”教学中,教师让学生结合歌词,在拍拍手、跺跺脚、伸伸腰、挤挤眼、拍拍肩等处,分别做出相应的肢体动作,将抽象的音乐节奏转换为形象的肢体动作,大大活跃了教学氛围,提高了学生音乐节奏感。
二、结合学生喜好,激发学生节奏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潜在的动力。古语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影响教学成效的重要因素,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笔者发现部分学生对节奏感的学习和训练兴趣匮乏,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小学生理能力有限,逻辑思维尚未形成,很难理解“节奏感”这样的抽象概念,导致了学习兴趣淡化。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结合学生喜爱,从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切入,强化学生对节奏感的感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如当下小学生喜欢流行歌曲,就可以选用节奏感强的流行歌曲,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比如,周杰伦的“双截棍”,就是一首节奏感较强的流行歌曲,在教学导入环节中,笔者使用多媒体辅助工具,向学生展示了“双截棍”的精彩歌曲视频,大大提高了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对接下来的音乐节奏教学大有裨益。
三、加强听力节奏训练,培养学生音乐节奏感
音乐听力训练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音乐素养,培养学生音乐情感、音乐表达能力及其音乐节奏感的基础前提。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节奏感可以从音乐听力训练着手,以此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进而提升音乐节奏感。那么,如何对学生开展听力训练呢?音乐与大自然紧密相关,音乐节奏美感蕴藏在大自然方方面面,如清晨的鸟叫、风吹树叶的沙沙声、小河流水的哗哗声等等。大自然赐给我们悦耳动听的音乐之声,在教学之外,可以组织学生迈出教室,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引导学生细细聆听和欣赏大自然的节奏美感,静静品味大自然的律动。在聆听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模仿这些声音,如模仿大雨滂沱的声音等等。
四、引入击打乐器,加强音乐节奏感教学
乐器是音乐的载体,是优美韵律的源泉。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可以引入乐器,为音乐课堂教学注入血液和生机,增添课堂色彩,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欲望,培养学生音乐节奏感。乐器的类型很多,打击乐器的节奏感最强烈,如架子鼓、快板、锣鼓。
五、结语
节奏感培养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音乐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在借助肢体动作,培养学生节奏感,结合学生喜好,激发学生节奏感学习兴趣,加强听力节奏训练,培养学生音乐节奏感,引入击打乐器,加强音乐节奏感教学的同时,还应当改变传统音乐教学的随意状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提高音乐课程教学地位,转变音乐“副科”的错误认识,落实好音乐课程教学,提高课程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杨丽.浅析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感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