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2018-05-14李海琴
李海琴
【摘要】陶行知曾经说过:“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在强调素质教育的当今,音乐教育中的动手动脑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要比傳授知识更重要。在音乐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作为音乐教育者必须要认真思考和专心研究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音乐;动手动脑;实践;创造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音乐的自由性、不确定性和模糊性的特征给人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演绎提供了想像的翅膀和广阔的空间。”作为正处在萌芽时期的小学阶段对于创造力的培养更是重中之重。但就目前的音乐教学情况来看,还存在相当多的问题,如:照着歌谱教唱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可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但对于小学生而言难度大,学生学起来枯燥无味,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谈不上让学生主动地去创造。
一、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创造力发展的关键期在童年。童年时代是最纯真、无邪的年代,也是创造力发展最自由,最迅速的阶段。“一方面,创造力既是人类所具有的一种潜在的、天赋的自然属性,同时又是必须经过后天的学习、训练和开发,才能得以发挥和显露出来的一种社会属性”。在小学阶段,很难出现“天才的音乐家”,但是只要他们不是照本宣科,哪怕有一丁点的创新在里面,就应该给与表扬。这样学生的创造意识才会一点一滴地建立起来,从而树立了他们的创作自信心。如在上《我是小音乐家》让学生进行歌词创编时,尽管有的同学只把地名和乐器名称稍稍做了改动,但对于学生的创作热情和态度,我还是给与了真诚的表扬和鼓励。
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培养创造兴趣
研究表明: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学习的内驱力。曾经有人问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为什么有那样伟大的成就,他是这样回答的:“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的追究问题罢了”。因此,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非常必要的。而对正处在儿童时期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好奇心往往是最强烈的。如在教学《花喜鹊与小乌鸦》这一课时,我采用了绘声绘色讲故事进行导入。这样就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最后为学生理解和创造性的表现歌曲打下了基础。
三、创设情境,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音乐是一种非语言的信息,是一门抽象的艺术。由于音乐的这种特殊性,更容易使人们展开丰富的联想。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而孩子们的想象力又是最丰富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想象力却在逐渐减退。这是因为我国目前的教育太注重公式和标准答案,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比如:一个普通的圆圈在小孩子的眼里可以是太阳、盘子、球、一张脸、一只苹果……但到了中学生眼中却只是字母O或数字0了。那怎样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为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美打好基础呢?这就要求老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如在欣赏小提琴版的《牧歌》前,先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一幅幅呼伦贝尔大草原的场景,并配上悠扬的音乐,一下子就把学生们带到了美丽的大草原中。接下来,在欣赏《牧歌》时,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聆听边展开丰富的联想。于是孩子们轻而易举的说出了:“蓝蓝的天空、洁白的羊群、低头吃草的骏马、雪白的蒙古包、悠闲的拉着马头琴的蒙古大叔”等等。
四、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
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挥或阻碍,加强或削弱,培养或摧残创造力的是环境”。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努力创设一种宽松、民主、平等、愉快的课堂环境,让学生能够放松自己的大脑,自由的思考、大胆的想象。允许他们“胡说八道”和“手舞足蹈”,尊重并引导他们的异想天开。许多名人的成长经历也证明了这点,如“捅马蜂窝被蛰的满脸红肿的爱迪生”,“将毒虫子含在嘴里”的达尔文,这些超出常规的行为,很可能就是发明家、科学家最初显露出来的创造火花。因此在教学中千万不能用硬性的“对不对”“行不行”来约束学生的行为。而应该用赞赏的态度去捕捉这些创造性的火花,加以鼓励。记得有一次带同学们欣赏《森林深处的杜鹃》时,班上一个平时就调皮好动的学生在底下吹起了口哨,我有点生气,但没有立即阻止,待乐曲听完之后,来到他的身边,装着若无其事的问:“能告诉老师为什么要吹口哨吗?”见我好像没有批评他的意思,就站起来大声说:“这首曲子有点阴森、恐怖,而且就听到杜鹃鸟的叫声,显得太单调,我在模仿百灵鸟跟他作伴呢。”听完他的话,我特别震惊。不但没有批评他,还当众表扬了他的异想天开。最后,我还鼓励其他同学也参与进来,模仿各种鸟的声音来和乐曲中杜鹃的叫声,大森林里顿时热闹了起来。
当然,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和创造力的方法还有很多,而音乐又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因此,作为一名21世纪的音乐教师,应该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实践和创作,为素质教育较好地开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