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问题探讨
2018-05-14李映萍
【摘要】近年来,随着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思想的提出,重视民族文化,便成了国家关注的重点,民族音乐作为民族文化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上承中华民族上千年的文明与精神,下启华夏儿女们共同的思想渊源,是中华儿女们多年来共同创造出的文化财富。但在当今高校的音乐教学中,就继承与发展民族音乐文化来说,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关键词】音乐教学;民族音乐;民族精神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同发展,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新时代的中坚力量,大学生更应该承担起文化传承的责任,因此,如何将民族音乐文化传承融入高校音乐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传承民族音乐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音乐教学逐渐西化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落实,我国各领域不断吸收西方的先进制度与文明,在音乐教学方面,也做出了许多改变。 学校与教师偏重于模仿西方,是由于教学观念比较陈旧。未能贴合中国实际进行课程设计,而是按照西方课程照搬硬套,造成大学生精通西方音乐史,熟练演奏西洋乐器,却对民族音乐与民族乐器一窍不通的情况。 这种现状让民族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难以立足,加之教师注重技能而忽视民族文化对学生三观的影响,使得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态度更加淡漠。
(二)社会氛围偏重于外来音乐
随着网络文化的盛行,西方音乐逐渐变为主流音乐,大学生作为网络文化的重要主体,对西方音乐的了解远远高于民族音乐。外来音乐在社会宣传中成为“潮”、“时尚”的代表,而大学生们为了紧跟潮流,自然不屑于民族音乐,甚至对民族音乐产生偏见,出现厌烦情绪,不愿意接触与学习。
二、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意义
(一)民族音乐可以产生民族自豪感与认同感
中国民族音乐的风格特征是线条、和谐与意境。民族音乐蕴含着中华民族上千年的文化,集合了华夏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民族音乐,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音乐鉴赏,更多的是对民族精神的理解与感悟。 民族音乐经过几代中国人的记录与改编,融合了前辈们的经验与思想,是我们了解历史,继承传统的重要桥梁,油然而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认同感,让各个民族精诚团结,不忘初心,共同进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民族音乐可以产生巨大的文化价值
民族音乐可以产生巨大的文化价值。 随着中国国力与国际地位的上升,我国的民族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得到重视,国外的时装秀使用中国元素已不足为奇, 二胡、琵琶、古筝也成为国际新宠,谭盾等大师将梁祝等民族音乐带上国际舞台,这都证明,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重视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能够带来巨大的文化价值。
三、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措施
(一)改变教学方式与手段
改变教学方式方法、改变完全西化的课程设计与手段,将民族音乐引入课程中,是高校音乐教育来进行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的关键[1]。
例如开设民乐兴趣小组,加入民乐赏析等,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其中,教师还可以设计趣味性强的集体活动,例如听音辨声等,让学生了解民族乐器。搜集民乐小故事,将历史与音乐结合在一起,更能够加深民族认同感。利用网络、多媒体等技术,全方位的展现民族音乐的文化底蕴与魄力,如08年奥运会开幕式,将新技术与昆曲相结合,给世界人民带来了一场文化盛宴。
(二)转变思想更新理念
民族音乐的传承在点滴之间,只有教师与学生转变思想理念,才能够真正做到欣赏与创新。
对教师队伍加强培训,开设课程进行指导,教师是学生的指明灯,只有他们率先理解与欣赏民族音乐,学生们才能对民族音乐加以重视。民族音乐蕴含着丰富的精神文明财富,教师队伍要随时提升自我修养,才能真正理解民族音乐背后的文化底蕴。例如适当地将民族音乐加入教师考核目标,规定其每学期开设几次民乐活動,教师与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比拼,更可以增强趣味性与学习兴趣。
让学生们参与民乐活动,例如组建民乐团或进行民乐知识竞赛,只有真正参与其中,才能体会到民乐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在亲自参与中转变思想,才能更好地传承与创新。
四、结束语
将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引入高校音乐教育,不是短期内就能完成的,而是长期的、艰巨的任务。 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虽在历史的潮流中失去了往日的光彩,但经过打磨后会更显其瑰丽与光华。 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更应该重视民族音乐的力量,不仅仅是传承其文化,更要结合实际进行创新,让其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光彩!
参考文献
[1]任淑婧.高校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问题探讨[J].黄河之声,2015(15):22.
作者简介:李映萍(1994—),女,江西吉安,本科,从事教育方面工作,研究方向:民族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