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曲《长安八景》演奏艺术特点
2018-05-14宋蕊王洪丽
宋蕊 王洪丽
【摘要】古筝曲《长安八景》采用中国传统套曲的形式,将依据诗意所创作的八段音乐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传神地描绘了古长安的八处胜景。乐曲把人们带入了古长安这些如诗如画的胜景中,令人流连忘返,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
【关键词】古筝曲;《长安八景》;演奏;艺术特点
【中图分类号】J632.3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长安八景》这首筝曲的作者则采用中国传统套曲的形式,将依据诗意所创作的八段音乐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传神地描绘了古长安的八处胜景。乐曲把人们带入了古长安这些如诗如画的胜景中,令人流连忘返。
一、古筝曲《长安八景》创作技法
《长安八景》这首古筝乐曲是1990年杨洁明、李婉芬根据清代文人朱集义的诗“关中八景”而創作的。20世纪现代作品《长安八景》在传统的古筝演奏技法的基础上,将快速指序、和弦、左手参与弹奏、扫摇等新的演奏技法来运用在创作之中,突破传统的以旋律为主的写作模式,丰富了作品的音响效果和意境。该作品非常具有现代乐曲创作的特质,是20世纪筝曲创新技法创作的典范。
二、演奏特点
第一部分雁塔晨钟。摇指微弱地奏响了黎明(可以运用滑音带入),发出一点点光亮,悄悄驶进耳畔的是西安小雁塔旁神秘的钟声(用左手弹出模仿钟声的音响)。之后,慢起见快的节奏把情感调动起来,似乎在讲述着这钟声漫长的历史故事。第一、二个乐句末,以小撮的形式奏出钟声的效果,要弹得稳健、浑厚。结尾部分又回到钟声的主题,更加鲜明地展现雁塔晨钟的音乐形象。这个部分整体以慢速、自由为主,适当运用强弱不同的音响效果来完成远景和近景的描绘(例如远处的钟声或近处的钟声)。
第二部分草堂烟雾。位于户县的草堂寺内有一口井,传说当年井中有石一块,每见一蛇卧石上,便有白雾冲天并缭绕于帝都长安,形成烟雾井,被称为“草堂烟雾”。缓慢的节奏、缥缈的旋律,恰似一缕缕烟雾飘荡。这一段旋律细膩、婉转、优美、完整,多运用滑音、花指、颤音等手法,使音乐形象生动化,如临其境。这段中模仿了古琴的音色特点,要特别注意滑音演奏,余音要饱满。
第三部分灞柳风雪。西安东郊的灞河两岸,人们筑堤植柳。逢亲友离去,人们折柳相赠,伴着阳春三月柳絮纷飞,犹如雪花飞扬。温柔而空灵的声响,仿佛穿越古今。第一段与第二段悠扬的递进关系旋律用琶音展现,似随风飘动。它们在速度、音色上要稍有改变。灵动的乐音好像晶莹剔透的雪花在风中舞动。这一乐段中,借鉴乐曲《浏阳河》中的分解和弦手法,表现了古人与亲友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怀。
第四部分曲江流饮。曲江位于西安巿东南,曾是汉唐时期的美丽园林。因池水曲折而得名。皇帝在曲江赐宴时,把酒杯放在曲江上,杯随水势流动到来宾面前,即一饮而尽。此段一开始,由左手配合右手小撮奏出的短小、精练、活泼的旋律,恰似飞溅的浪花、活泼的水流。后面扫弦点指的段落快速而热烈,似水流湍急。最后的段落由三连音构成,旋律似江水连绵不断,奔腾不息。扫弦的部分跨度较大,要弹得准确。最后的琶音部分,旋律音要弹得清晰。
第五部分咸阳古渡。歌唱性的优美旋律,唱出了秦都咸阳关中渭河的故事。右手的摇指奏出主旋律,左手伴之以三或四度和音,使得旋律丰满而富有活力。两个整齐的乐段富于变化层层递进,末句的琶音和弦,令古都韵味久久回荡于耳畔。
第六部分华岳仙掌。传说古代黄河有大山阻拦,河神用手掌托起华山,给黄河开辟入海河道,拯救万民,而河神托华山的掌印就留在了华山上。此段开始就以扫摇加刮奏,展现华山的雄伟之势,让人为之一振。左右手大撮,以渐快的方式把旋律带人紧张的氛围。接着,双手的快速旋律,表现了华山之惊险、陡峭。这一部分,借鉴了乐曲《将军令》中的某些手法(如扫摇等)来表现华山之巍峨、险峻的景象。
第七部分太白积雪。太白山是秦岭山脉主峰,山势陡峭,终年积雪。三伏盛暑,积雪依然银光四射,有道是“太白积雪六月天”。此段中速,开头就以磅礴的气势开场,仿佛雪山的壮丽景致展现在面前。左手的三连音和弦精致而有力,刮奏更使得旋律舒展、饱满,展现了雪山的庄严与豪迈。在这一乐段中,左手三连音模仿钢琴的演奏特点,烘托出太白山上积雪宏大的气势、壮丽的景观。
第八段骊山晚照。骊山位于西安临潼区。夕阳西下时,疆山风光秀美,山水草木披上一层红霞。右手一连串下行音阶作为背景音响引出此段,左手小指拨奏出的音响空灵、纯净,好像一整天的喧嚣在此刻皆化为寂静。此时,草堂烟雾的主题重现,深化主题形象。这一乐段中需要用小指弹弦时,触弦可适当深一些,以弹奏出夕阳西下时安详、宁静的氛围。
三、结语
古筝曲《长安八景》每一个部分都是一处景致,亦是一段古老的故事。在了解典故之后再进行演奏表演,更易表达出乐曲中的形象。
参考文献
[1]蒋莉.中国传统文化对古筝艺术发展的影响[J].电影评介, 2007(13).
[2]杨凡.以当代古筝演奏新技法看文化脉络中的传统音乐[J].福建艺术,2007(03).
*为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