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琵琶曲《十面埋伏》的艺术特色分析

2018-05-14李紫琛

北方音乐 2018年13期
关键词:艺术特色

李紫琛

【摘要】琵琶曲《十面埋伏》是古典艺术中的瑰宝,也是我国四大古曲之一。通过大型套曲结构模式,刻画出了楚汉之争的悲壮、激烈场面。本文基于对琵琶曲《十面埋伏》的简介,分析了《十面埋伏》的曲式结构、演奏技法,探讨了《十面埋伏》的音乐特性。

【关键词】琵琶曲;《十面埋伏》;艺术特色;音乐特性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琵琶曲《十面埋伏》为中国十大古曲之一,是优秀的音乐文化遗产,也是琵琶曲艺术中的代表性作品。《十面埋伏》所描绘的是楚汉之争“垓下之战”的场面,全曲结构完整,演奏技巧丰富音乐特性突出。分析《十面埋伏》的艺术特色,无疑对加深优秀传统音乐文化了解,继承传统音乐文化有重要意义。

一、琵琶曲《十面埋伏》简介

传统琵琶乐曲分为文曲与武曲,《十面埋伏》属于武曲。《十面埋伏》所描绘的是楚汉之争中的“垓下之战”,主角是刘邦。“垓下之战”无疑是我国历史中极为有名的一次战役,琵琶曲《十面埋伏》则完美地通过琵琶艺术表现出了这场经典战争的惨烈与悲壮,将刀光剑影的楚汉之争刻画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十面埋伏》与一些文曲节奏舒缓、旋律优美的风格不同,其节奏多变、激昂壮丽,情景交融,有极强的感染力。《十面埋伏》流传至今已有十余个版本,不同流派版本在艺术特征以及技法上也略有差异,其中以浦东派、重名派以及汪派流传最为广泛。作为琵琶曲中的经典代表性作品,《十面埋伏》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都可以说是古典艺术中的瑰宝。[1]时至今日,《十面埋伏》在演奏了几千年后,仍然是琵琶艺术领域最具代表性的名作之一。

二、《十面埋伏》的曲式结构

《十面埋伏》所使用的是我国传统大型套曲结构模式,全曲共有三大部分、十三段,第一大部分为“战前准备”,其主要包括“擂鼓”“号角”“吹打”以及“放炮”等,此四小段将士兵列阵、旌旗满布的战争准备场面烘托得淋漓尽致。第二大部分为“战争过程”,主要包括“埋伏”“小战”“大战”以及“呐喊”,用激昂壮阔的音乐色彩将战场上互相厮杀、万马奔腾的场面展现出来,同时在“大战”部分中也描绘出了“四面楚歌”背景下楚军将士的思乡之情,使此段更显凄美悲壮。第三大部分为“战争结束”,内容包括“凯旋”“收兵回营”等,描绘的为刘邦胜利之后率领军队凯旋的战争场面。此部分表露出了胜利后欢乐和平的气氛,节奏与前两部分相比较为舒缓。总体来看,全曲三大部分表现出了“起承转合”的特征。

三、《十面埋伏》的演奏技巧

第一部分的音乐节奏由慢至快,节奏变化性強,在演奏技巧上主要使用拂轮技法,通过力度大、入弦深的技法应用,表现出尖锐强烈的音乐效果,极具听觉震撼力;在号角部分应用了轮指,扫弦力度由弱变强,音乐情绪逐渐强烈,弦数由少到多;在“放炮”部分则使用了遮划技法,情绪齐整激烈,意在表现汉军将士们挺拔、飒爽的风采。

第二部分中,“埋伏”和“小战”两个部分在演奏中主要应用了双线以及绞弦的推拉技巧,这种节奏明快、力度强的演奏技巧刻画出了楚汉军队在垓下交战的激烈情景,使听众似乎感受到了楚军被埋伏、汉军全军伏击的战斗场面。“大战”部分通过夹扫空弦表现出战场上的马蹄声,此后用长轮的演奏方法描绘出张良吹箫的凄凉场景,暗喻楚军的惨败即将到来。“呐喊”部分是全曲情绪最激烈的部分,此部分在演奏技法上使用了推、吟、拉以及长滚、长轮等,演奏出了激烈的战争情境。

最后的“战争结束”部分作为全曲尾声,乐曲气氛与前两部分相比变化巨大, 在演奏技法上主要应用了扫弦、分弦、划拂等,曲调流畅缓慢,节奏自如,让人听后回味无穷。其中扫弦力度大,利落干脆,速度节奏快,衬托出汉王刘邦在大获全胜后凯旋而归的胜利情境。

四、《十面埋伏》的音乐特性

《十面埋伏》作为一首武曲,音乐特性也非常鲜明,首先表现在情感性。虽然其整体主要表现出了气势磅礴、激烈悲壮的战争场面,但在全曲中也融合了对楚军、对楚王项羽悲惨结局的渲染,尤其是在第二部分后半段,对“四面楚歌”的表现突出了战争的残酷,也通过悲凉的氛围凸显出全曲的情感性。情感性特征无疑是琵琶曲《十面埋伏》的点睛之笔。

五、结论

综上所述,作为不可多得的传统音乐艺术瑰宝,琵琶曲《十面埋伏》以一把琵琶演奏出了史诗级惨烈、悲壮的楚汉战争场面,其艺术特色需要深入地研究与分析,未来也应花更多的精力做好这一文化艺术经典作品的传承与发扬工作,让更多人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宋博媛,刘静.琵琶曲《十面埋伏》作品分析[J].大舞台,2015(03):132-133.

猜你喜欢

艺术特色
论苏辙碑诔文的艺术成就
少年小说的突破与期待
论林兆华戏剧的先锋观念及创作风格
论长阳南曲的艺术特色
指下云山意无穷 信手写来入化境
对《水浒传》中梁山好汉绰号艺术特色分析
基于女性主义批评视域看《啼笑姻缘》的艺术特色
江西安义糕点印模的艺术特色
浅谈《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
《琅琊榜》浅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