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长阳南曲的艺术特色

2016-12-13周箐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艺术特色

周箐

摘   要:长阳南曲是湖北地方小曲中一个较为古老的曲种,它具有浓郁的民族民间特色和鲜明的鄂西风格,它唱词文雅,内容丰富。本文以歌曲《春去夏来》为例,对其旋律、歌词、唱腔、表演形式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来论述长阳南曲的音乐特色。

关键词:长阳南曲;《春去夏来》;艺术特色

中图分类号:J8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32-0135-02

长阳南曲,原名“南曲”或者“丝弦”,1962年改为现名。它最早是由浙江温州一带的民间歌舞发展演变而来,中国最早的两支戏曲唱腔就归于长阳南曲和北曲并列。长阳南曲属于曲牌体唱腔,其曲调简单大方、方言性强,可以很好的诠释土家族音乐当地特色。早期的南曲唱腔自然,器乐三弦,唱词不讲平仄、声律,随着它的流传可以每传到一处就与当地的方言、民族民间音乐相融合而产生新的音乐。而现如今的长阳南曲讲究发音、讲究字正腔圆,完全凭自己真声演唱,还注重三弦二胡的伴奏;其唱词也讲究平仄、押韵。

一、长阳南曲的现状

长阳南曲目前主要流传于长阳、五峰两个土家族自治县内,其中以长阳资丘镇为盛。长阳南曲是在明清俗曲——我国整个曲唱艺术总的源流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长阳南曲跟当地的土家族山歌和歌舞有着很大的差异,但它和汉族文化的属性有着相同的地方。当地的土家族音乐一般充斥着很浓的乡土气息,也有很强的地方特征,代表性也很浓,因此就没有这种比较雅的艺术。

长阳南曲的传统曲目约400余个,大多是短篇书目。有讲述历史故事的、有富于生活情趣的;有说唱爱情故事的,更有写景抒情的;还收反映现代生活的曲目的。

演唱南曲的艺人,有务农的、有手工艺人(石匠、木匠、裁缝等)、有商人、医生、教师、也有迷信职业者等。他们一般都具有二年私塾以上的文化水平,很多艺人读过《三国演义》《封神榜》《水浒》等古典小说。南曲艺人一般在山里,或者一天劳累之余,大家相互邀约,又或者一人在家,自唱自乐,消愁解闷,悠然自得,这种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解放前,在丧事场合中,一般是不唱南曲的,解放后,有的农家办丧事,为了混夜,既请歌师跳丧,也邀南曲艺人唱曲,不过,在丧事场中场南曲者,较为少见。长阳南曲的传承方式多为挚友相教、子从父学、无专业艺人。

二、长阳南曲的艺术特色

(一)《春去夏来》的概述

歌曲《春去夏来》内容属写景、抒情的段子。它向我们勾画了一幅长阳渔翁悠然自得、无限欢乐的生活场景。由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编制的《长阳南曲资料集》中所提到,“《春去夏来》最早是由欧阳达泉、王仁山述唱。王仁山是泉水派艺人,有很高的弹唱记忆。欧阳达泉是古镇派艺人,是个“半边把式”,善唱而不会弹。此段《春去夏来》乃是欧阳达泉述唱,王仁山三弦“跑腔”(伴奏),所以系古镇派唱腔。

(二)《春去夏来》的歌词特色

长阳南曲的唱词精致优雅,讲究对仗,首先“春去”和“夏来”在语义上面就是对仗工整的,体现了长阳南曲的歌词特色。在《春去夏来》的[垛子]部分的歌词是:头戴斗笠/身披蓑衣/手执丝竿/腰系渔盘,这四句听起来朗朗上口,也再现了长阳人民生活当中的情景体现了长阳南曲情景交融的特点,不同的曲牌有不同的唱词风格,《春去夏来》的唱词采用了叙事的手法,表现了长阳人民向往的一种生活。

(三)《春去夏来》的旋律特色

长阳南曲的旋律听起来跟其他的戏曲曲牌没有什么区别,《春去夏来》是典型的单一曲牌,它的[南曲头]的旋律和《长坂救主》的旋律听起来几乎都是一样的,而其他相同曲牌的开头都有一些相似之处,且每一句的骨干音都是相同的。《春去夏来》整个旋律听起来很富有当地的地方特色,包括一些方言和语气叹词的运用,也更加增添了整个曲子的土家地方性色彩,也体现了长阳当地土家族民间音乐典型的音乐特征。歌曲《春去夏来》[南曲尾]部分的谱例。

谱例1:

(四)《春去夏来》的唱腔特色

《春去夏来》的演唱,一般为“平声”(即本嗓音)而不用假嗓,艺人们注重吐字、发音而伴奏者则重视用三弦“包腔”。例如《春去夏来》开头的二、三、四句的结尾词分别是秋、舟、头,它们做到了押韵,声音是发o的音,使人听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而它的第一句是全曲的陈述句[垛子]由两个乐句组成,一般唱两个四字句,在南曲中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上下句]又叫[等板],它听起来缺乏终止感,一般可循环反复多次,[上下句]适应性强,能唱七字句,也可容纳十字句和十字以上的句式,通过艺人对这支曲牌的速度、抑扬顿挫等不同唱法的处理,将喜、怒、哀、乐等多种情绪表现的淋漓尽致,是南曲音乐中抒情叙事的主调。[南曲尾]是南曲段子的煞腔,在音乐布局上是稳定终止的“合句”。其曲调是[南曲头]的变化再现,因而显示出首尾呼应的统一性。长阳南曲的唱腔结构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联曲体,二是单曲体,《春去夏来》属于联曲体唱腔,是传统曲目的主要结构形式。

(五)《春去夏来》的表演形式

《春去夏来》的表演形式是艺人自弹自唱的形式。它的出场特别简单,一个小方桌,两条小板凳,一个炭火盆,四人,一个人自弹自唱,另外三个人齐唱帮衬,基本上无表演动作,不用任何化妆,就是这么简单纯朴。

三、结语

长阳南曲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是我国民族民间艺术的财富,目前是长阳最富有特色的艺术品种,体现了浓郁的艺术风情。1961年、1962年,省、地、县文化主管部门在长阳挖掘整理了一批传统曲目,同时进行发扬创新,参加了1962年湖北省文化局、曲协武汉分会首次举办的湖北小曲观摩演出大会,自此定名为“长阳南曲”。以后,“长阳南曲”又曾两度出席全国曲艺调演,多次在全国、省地文艺会演中获得奖励。学者对于长阳南曲的各种研究现在不计可数,为长阳南曲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春去夏来》作为长阳南曲的代表性曲目,有着很深的研究意义。同时,能够继续研究长阳南曲的音乐内涵,了解当地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魅力,把这些发扬光大是目前我们可以深入研究的主要内容。长阳南曲的更多的研究对于促进社会和谐、改善当今传统说唱艺术滞后局面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田玉成.巴土文化探究集[M].北京:民族大学出版社,2011.

[2]陈洪,田冲.土家族长阳南曲渊源新论[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8(01).

[3]徐颖周.长阳南曲曲牌唱腔的旋律特征分析[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12(01).

猜你喜欢

艺术特色
《鲁滨逊漂流记》的艺术特色浅析
论苏辙碑诔文的艺术成就
少年小说的突破与期待
论林兆华戏剧的先锋观念及创作风格
指下云山意无穷 信手写来入化境
对《水浒传》中梁山好汉绰号艺术特色分析
基于女性主义批评视域看《啼笑姻缘》的艺术特色
江西安义糕点印模的艺术特色
浅谈《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
《琅琊榜》浅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