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戏传承的场域
2018-05-14向娟
向娟
【摘要】侗戏是侗族人自己的戏剧,有侗族人特有的审美要求。侗戏拥有独特的表演场域、时间、表演特色、音乐和独特的戏班结构、戏班角色,戏班结构包含戏班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地域结构、家族结构、文化结构等。一场侗戏的演绎必须具备以上所有合理的结构,才能给观众呈现出一台完美的侗戏。
【关键词】侗戏;传承;场域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侗戏的表演是需要特定的场地,比如戏楼或是宽敞的大坪。侗族有一个特殊表达爱情的风俗,那就是 “行歌坐月”,晚上夜幕降临的时候,青年男女就会来到鼓楼下唱情歌,互诉心声。
一、演出时间
侗族基本上在每个月都会有节日,侗戏的演出大都在节日期间,侗族的节日主要有正月初一,二月初五庙会,三月初三,四月初八牛节,五月初五,六月初六新米节,七月十四,八月十五中秋节,九月初九等,以及侗寨里自己认为最重要的节日都会来表演侗戏。所以说,侗戏是侗族人用自己的语言来演唱自己喜欢的故事,是侗族人自己的戏剧。侗戏的演出一般是晚上。因为侗族是一个农耕社会,白天多数侗民要进行生产劳动,要到晚上才披星戴月地回到寨子,这时才有空闲时间来开展侗戏的演唱与观赏。一出侗戏剧目表演的时间有长有短,要依据具体情况而定,过去的传统侗戏一般会演两、三天,因为古典剧目比较长,要分好几幕来表演,一幕就要演一两个小时。现代侗戏的剧本也根据人们的要求有所改变,剧本短小,人物也比较集中,剧情活跃,突出演技,剧目基本上是一个多小时,有些剧目还是有两三个小时,但是与以往传统侗戏相比较,还是有了很大的改变。
二、演出地点
侗戏的演出过去是在戏楼,现在一般在戏楼或者是广场,或者是别人家里(根据具体情况地点变更)。因为在过去,侗戏中的角色出场人数都比较少,一般两、三人左右,所以对戏台的大小要求不高。现在逢年过节的侗戏表演有时在戏楼,有时在广场。现在的侗戏也改变了一些表现形式,人数有所增加,以往的戏楼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这种表演需要,所以现在的戏楼用的就比较少一点了,也没有维修。而且现在看戏的人也比较多,戏楼前的宽坪已经不能满足观众的需求了。例如通道阳烂的侗戏表演场地就由过去的戏楼变迁为村中心的大坪。
三、侗戏流程
一出完整侗戏的流程主要分为五个方面(唱大戏的时间主要是正月初一)。
(一)祭祀
在侗乡,萨母是侗族人民最敬仰的祖母神,在每个村寨都会设有萨坛,这是保佑村寨风调雨顺、平平安安;同样,戏台也有它的戏台神在镇管,所以在开台之前,都必须要请有地位的戏师来祭神“踩台”,才能保护整个村寨和戏班人员逢凶化吉,平安无事。这是侗族人民祈求“萨”和各位神灵的庇佑,希望通过祭祀这种形式表达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二)闹台
主持闹台的主要是戏班的戏师,闹台也就与戏台神凑热闹,是和神的一种形式,也是告诉各家各户的村民放下手中的劳作,来戏楼看戏了。演员们在后台积极的准备当中,戏师们在戏台的两侧坐下。 “哐起哐起哐哐起”在戏师的一声吆喝,乐队伴奏的各种乐器一起奏响,寨子里的村民不管多远,听到乐队的乐鼓响起,他们就会非常高兴地赶到戏楼前的大坪来看戏,不一会儿就聚集了很多观众。闹台的乐鼓聲是有顺序的。开始是“普天同乐”,二是“起板”,三是“长程”,四是“狗赶羊”,五是“江流水”,最后以“普天同乐”结尾。
(三)开台
由于吴文彩是侗戏发展的鼻祖,侗戏演员们格外尊重他,戏班的开台仪式也是要纪念他。虽然“开台仪式”并不是演戏的部分,但是确不容忽视。以前的开台是请大将军(钟馗)来驱除妖魔鬼怪、保平安,但是现在侗戏的开台是请一个旦角来完成,主要是祈求侗戏祖先和各位神灵保佑整场演出圆满成功。首先旦角从舞台内伴随着锣鼓的伴奏声用舞台小碎步走出来,打开四方门请神进来。然后从舞台后方的桌上取出毛笔、砚台走到舞台前方正中间,拿出毛笔对着前方说:“吉日文昌开化,子童替君,点化文武科场。一笔状元,二笔亚元,三笔会元,连点三笔,三元齐地。来呀(观众附和:好呀)”。随后再用舞台小碎步走至舞台后方桌子,放下毛笔和砚台,取出一面四方旗(旗子一面写着紫薇高照,一面写着一品当朝)走到舞台前方正中间,等着观众(以前是用银元,现在是用红包)来砸中旗子上的字,想祈福的就会丢“紫薇高照”,想当官的就丢“一品当朝”。开台旦角就拿着旗子在舞台的左右平行慢慢移动,让所有的观众都能来丢中旗子。请神完毕后,开台旦角就会拿着旗子走着舞台步慢慢退回到幕后。这样开台就结束了。
参考文献
[1]林良斌.浅析侗戏的流程与仪式[J].民族论坛,2009(06).
[2]吴定国.侗戏的源流及特点[J].贵州文史丛刊,1992(02).
基金项目:2016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湘黔桂边区“侗戏”的民族志记叙研究”(项目编号:16YBX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