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声乐演唱中声音和支点的关系
2018-05-14吕碧瑶张玉春
吕碧瑶 张玉春
【摘要】支点对于声音就像磁场对于磁体一样,始终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也就是说,声音要始终以支点为支撑,在上面完成发声和吐字。声乐演唱中声音和支点的关系的辨析,能够帮助演唱者找到歌唱支点,并根据作品要求来进行色彩的调整,让歌者以美妙的声音诠释各种声乐作品。
【关键词】声乐;演唱;声音;支点;关系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声乐演唱中声音和支点的关系的辨析,能够帮助演唱者找到歌唱支点,并根据作品要求来进行色彩的调整,让歌者以美妙的声音诠释各种声乐作品。
一、歌者是调整支点的主体
歌唱支点的大小和位置变化都要在通道中进行,这个支点的变化同时会影响声音色彩。声音色彩的变化和调整不是随意的,是要有依据的。这里的依据,首先是依据唱歌者本人,其次是依据作品。支点的位置和大小要依据人、依据作品来调整。就每一位演唱者而言,音色并非一成不变,可以通过方法的调整获得宽窄、粗细、明暗不同的色彩。同一个人,在喜怒哀乐的情绪变化中,音色也不尽相同,高兴的时候其声音就略显明亮清脆,痛苦的时候声音就暗淡沉闷。因此,歌唱时所要表现的个人情感也会影响音色的变化。由此可见,演唱方法及情绪在音色调节中的重要性。在这个调节过程中,势必要根据唱歌者的自身特点来选择支点的位置和大小,这会起到关键作用。
二、支点要根据作品的需要来调整
作品本身所要传达的形象和意境是音色调整的一个重要因素。作品决定演唱风格及色彩,因此,同一个人演唱不同的作品时,音色的调整、选择要服从于作品。比如,在演唱《长江之歌》的时候,要选择高亢铿锵的音色;在演唱《小二黑结婚》选段《清粼粼的水蓝莹莹的天》的时候要展现出悠扬清脆的音色,这都是根据作品的意境情节来决定演唱风格和色彩的;在演唱陕北民歌《兰花花》时,则要通过充满澎湃情感而又幽怨无奈的声音表达对情哥哥的思念和对封建社会的抗争等,这都是根据作品人物形象的塑造要求来决定演唱的风格。歌曲不同、人物形象不同,歌唱时音色的控制就有所不同,支点的位置彰显出其在音色调节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支点与声音保持相吸相斥的动态平衡
支点的位置和大小可以根据人的特点、作品的需要来变化和调整,但是无论支点的位置如何变化,声音都要与这条支点保持一定的距离。演唱者在演唱的时候首先要快速找到“支点”的位置和大小,这里所说的“快速找到”,是指培养演唱者的一种敏感程度。不管支点的位置如何变化,声音都要紧紧地追随,使声音贴住位置。声音始终触不到支点,是指歌唱时要寻觅和感受声音与支点相吸相斥的感觉,而不是真正地触到支点,这样才能使状态持久稳定。声音一旦真触到支点,就等于丢掉了“哼”,声音就重了。如果在通道中声音没有被支点拽住,那么声音就散了,这时声音就像断了线的风筝,或浮或沉,没有凝聚感和感染力。在歌唱训练中,哼鸣与歌唱训练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处理好声音与支点的关系还需要运用好哼鸣的演唱方法。
四、通道中声音和支点的控制技巧
放声音时,整个过程都要在通道中完成。因为声音在捕捉支点的时候容易使声音掉位置,容易丢掉哼鸣,这样就失去了通道感。特别是在支点处于比较深的位置的时候,声音在没有挂住哼鸣的情况下只抓住了支点,此时的发声因为丢掉哼鸣,气息就不贯通了,声音也就不通透了。哼鸣对声音和支点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因此,我們把哼鸣比作小猫的嗅觉,提醒演唱者要挂着哼鸣去寻找和贴紧位置。这样演唱时,声音在寻找支点之前就先做好了准备,很快地挂上了位置。哼鸣就像闻东西的感觉,轻轻挂在头顶,保持通道感,保持声音的通透和流畅。因此,用小猫嗅鱼比作哼鸣演唱时的状态,可以形象地、直接地表述哼鸣的感觉。
演唱者在放声音的过程中,身体是积极的、快乐的、放松的。演唱者在唱歌时嘴巴的状态要放松。嘴巴放松,就容易适当地加入笑,声音的收放也就具有了可控性。
五、声音和支点在调节音色过程中的作用
通过支点位置高低和支点大小的调整,再加上笑肌的抬起程度可以改变演唱时的音色。在“U通道”的垂直线上。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当支点向上移动时,支点相应就会变小,此时笑肌抬得越高,就越会凸显脆美润亮的音色。比如,张也在唱《走进新时代》时的声音特点。当支点向下移动时,支点就会相应变大,加上笑肌相对回撤,此时声音就会显得浑厚豪放,比如殷秀梅在唱《长江之歌》的声音特点。
六、结语
声音和支点在音色上的调整作用是有前提的,也就是要始终注意两点:一是始终要在通道中;二是始终不能提气。
参考文献
[1]余笃刚.声乐艺术美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5.
*为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