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改革中的审美核心因素
2018-05-14原哲
【摘要】当今社会,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文化水平有所提高,除应试教育外,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模式为大家所认同。在学校教育过程中,音乐教育逐渐受到更多的重视,如何发展音乐教育,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建设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模式是当今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现今学校音乐教育的现状,提出几点浅显的见解。
【关键词】审美;引导;音乐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育改革不仅仅需要在语、数、外这类主要学科之中进行,更需要在美术、音乐、体育这类学科中深入,根据社会要求培养出具有多方面才能的社会人才,是目前教育的基本目标。因此,音乐教育也必须随着教育改革而不断深化,让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逐渐进入音乐课堂。跟其他主要学科教育不同的是,音乐教育有着教育性与审美性两方面的基本诉求,在进行音乐学习的过程中,音乐教育不仅能教给学生们必要的音乐技能,同时在学习各种音乐知识与乐曲的同时逐渐学会欣赏不同的音乐风格,音乐的鉴赏能力。作为一种大众的艺术形式,音乐跟审美一直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一定程度上讲,音乐就是一种审美,所以,倡导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是必然的,也符合目前社会对教育的基本要求。
一、音乐学习与音乐审美的关联
音乐属于一种需要长期学习和研究的专业学科,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和学习才能掌握其精髓,音乐审美能力必须在不断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慢慢形成。音乐学习一般指的是学习音乐的技法以及音乐原理等理论知识,这其实只是音乐学习的基础,在此基础之上,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要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音乐审美。学生形成自己的音乐审美后,在学习和研究音乐的过程之中才能更好地理解音乐乐曲的内涵和精髓,并在长久的学习过程之中,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研究自己所偏爱的音乐类型。从广义上进行理解,审美是一种人类的主观认识,对于外界的客观事物所形成的一种极具主观色彩的认识,音乐审美亦是如此。在学习和鉴赏音乐的过程之中,学生会形成自己的主观认识,这就是所谓的音乐审美,这种审美是基于大量的音乐学习和音乐研究的基础之上,所形成的主观审美认识。
二、音乐教育及审美教育的特点
相比其他的知识教育而言,音乐教育具有自身典型的特点,在音乐教育过程之中,体验性和技能性是音乐教育的典型特点。因此,在音乐教育改革过程之中,应根据音乐教育的典型特征采取相应的措施,从音乐教育的体验性和技能性的特点方面进行音乐教育改革。
审美教育是在基础技能教育的发展之上所形成的,传统的音乐教育属于技能教育,从学生学习音乐原理和音乐知识的方面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教育,在熟练技能和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形成音乐主观审美,即是审美教育,审美教育具有很强的主观特点,属于引导性的主观审美教育。
三、音乐教育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提高,教育也随之发展变化。在最近几年的教育改革过程之中,我国普遍推行教育改革,并且在这一段时间的改革过程之中取得了很大的成效。随之进行的是学校的音乐教育改革,在音乐教育改革的过程之中也已经取得很大的进步。在取得进步的过程之中也逐渐发现一些音乐教育改革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音乐教育过程之中,音乐教育主要集中在音乐理论和音乐知识方面并不重视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更加注重的是音乐技能的提升;其次,我国传统的音乐教育比较古板,并不能传达很好的音乐体验,令学生们感受到音乐的情感,音乐教学方式比较单一落后;最后,虽然我国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之中倡导创新和改革,但实际落实的情况并不是很好,在实际的音乐教育改革过程之中,许多学校并没有及时落实改革新观念,仍旧采取之前的办学理念进行教学,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只重视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
四、改革措施
(一)转变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育工作的核心,对于教育工作来讲,教学理念有着指导与统帅的作用。教学理念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教育方式与教育思想,其对于学校、教育机构以及教师来讲,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学理念是通过教学的实践活动来反馈给学生的。以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就是要提高音乐教育的合理性,不再以学习成绩为基本评价准则,去除传统教育之中的功利性,从音乐本身的角度来感受音乐、体验音乐,从而真正能够发挥音乐自身的审美功能,改变学生在音乐方面存在的一些偏见,让学生从审美的角度了解音乐这门学科的趣味性。审美教育真正重视的是学生的内心,通过调动学生内心的音乐来激发其对于音乐的兴趣,增强其学习的动力,从而达到教育改革的目的,也为音乐的发展打下基础。
(二)改进方法
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只注重理论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对音乐审美不重视,因而之前的音乐教学方法在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改革中是用不上的了。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改进原有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适应改革的需要。因而,教师在具体的音乐教学中,要不断根据需要改进教学方法,将情感性和体验性逐步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从而实现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改革。音乐教育改革是一项长期工作,由于受我国传统音乐教育模式的影响,我国的音乐教育始终停留在对技能和知识的掌握上。随着教育改革的提出,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改革的开展,从学生出发,不仅要教会他们理论知识和技能,还要教给他们鉴赏音乐的方法。这样才能培养出在音乐上有审美、富于创造的人才,完成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改革。
(三)改善环境
环境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是巨大的,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改善学生很多不良学习行为,让学习更有效率。在音乐教學之中,环境极其重要,因为音乐这门学科自身的特点,更加需要一个安静且稳定的环境,还需要营造出一种良好的视听氛围。所以,在音乐教学之中,教师需要创造出一种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保证在教学过程之中没有外界的纷扰,也不存在一些自身的干扰因素,这种教学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营造出和谐的音乐教育氛围。同时,在具体的音乐课堂上,教师要避免课堂播放的音乐音量过大或者是过小;避免出现音质过于嘈杂,在进行音乐示范的时候,必须以身作则,避免出现错误的情况,这样学生才能够体会到音乐中所蕴含的美感,培养其对音乐的兴趣。
五、总结
音乐教育不仅仅要教会学生掌握音乐理论知识以及相关的乐器演奏方式,还需要教学学生怎样用审美的眼光看待音乐,让学生拥有必要的音乐鉴赏能力,从而满足社会发展对学生的要求。从现在的音乐教育方式来看,音乐鉴赏方面的教育还欠缺很多。根据现状进行音乐教育改革,主要是以审美为核心,培养学生多方面的音乐素养,这既符合社会发展对学生的要求,也是教育改革的基本目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陈昭君.浅谈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改革[J].戏剧之家,2017(21):206.
作者简介:原哲(1989—),女,汉族,河南林州,硕士,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单簧管演奏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