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美术色彩教学的有效方法探究
2018-05-14杨冰如
杨冰如
[摘 要] 中职美术中色彩教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但是从以往的教学实践来看,中职生多半对色彩的把握度不高,加之教师教学方式不尽合理等原因,造成了中职色彩教学效率低下的现状,结合对中职色彩教学的认识,谈一谈色彩教学的拙见,希望可以帮助到各位同仁。
[关 键 词] 中职美术;色彩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2-0084-01
中职美术色彩教学是组成中职美术整体课程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培养职业型美术人才的主要渠道,本文主要从中职美术色彩教学的现状以及对策进行分析,希望通过揭示造成教学低效的原因和实施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有效提升中职美术色彩教学的效率,为国家、为社会输送大批合格的具有美术赏析、美术发现、美术创作能力的综合性人才。
一、中职美术色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从如今的中职美术教学整体现状来看,色彩教学情况不容乐观。其表现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1)对色彩的整体把握程度不佳。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一部分来自学生前期本身知识积淀的薄弱,也有一部分由于教师教学方式的不当所致。由于对色彩的把握度不佳,他们往往很难跟得上中职美术教师的教学进度,导致教学进程出现停顿、搁置、放缓等困惑。(2)中职教师教学手段偏落后。主要是对于一些新鲜的教学方式不懂得如何应用,如多媒体教学、小组分工合作教学或者微课视频讲解等。(3)教师的教学视野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少中职教师认为只要将教材中关于色彩方面的知识讲给学生,学生也理解了,就可以了,也完成了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要求,须知时代在不断发展,美术知识也在不断更新,因此对于知识我们还要做好向课外延伸,拓展学生的美术视角,才能采众家之所长,促资源之共享,达人综合之发展。
二、优化中职美术色彩教学的创新、有效方法
(一)在中职美术色彩教学中实施差异性教学
在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启蒙家孔子就曾提出过“因材施教”的理论,这便是差异性教学的雏形,通过实施差异性教学,针对不同学生、不同学习兴趣、不同学习基础、不同学习方法等进行差异性、区别化教学对待,才能照顾更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者,也才能保证每一个阶段、每一个层次的中职学生学到属于自己的知识,进而学以致用。
比如,中职美术色彩中的差异性教学,对刚刚入学的中职美术学生,我们课堂训练的主要手段是短期练习和景物临摹、写生,其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初步掌握色彩的调配;第二学期的美术色彩教学,主要以单色画和冷暖色彩的区分和应用训练为主;第三学期,学生的基础较为殷实,我们开展色彩教学的注意力则应当集中到大色块和有针对性的设计构图训练,具体来讲,如彩色雕塑、山水画绘制等,让学生掌握色彩的调配比例和展示色彩渐变的梯度,从而提升其着色的技巧。
(二)提升色彩教学在美术指导中的教学地位
提升中职美术色彩教学在美术指导中的教学地位,这一点不仅是针对教师而言,也是针对学生来讲的,对教师来说,首先,必须要认识色彩教学在整个课程设计中的重要性,这样我们才会主动地去寻找有效的教学方法,比如多媒体教学展示色彩的多样性和渐变性;又如利用微课教学让学生感受世界史上著名艺术家趣味性、艺术性的利用色彩进行创作的风格等,这些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色彩教学的效率。其次,还要让中职学生认识到美术色彩教学的重要地位,可以采用大环境熏陶和色彩教学常态化的方式,让学生意识到色彩应用对美术功底的强化意义,进而优化中职美术色彩教学质量。
(三)组织美术绘画比赛,点燃色彩调配兴趣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培养中职学生的美术色彩应用能力,强化其美术创造性、审美情趣等,我们不能仅停留在口頭表达上,还应当付诸有效的实践,即绘画。中职学生是一群活泼、朝气旺盛的青少年,他们的竞争意识强烈,因此,中职教师可以采用美术比赛的形式点燃他们艺术创作的热情和兴趣,一旦点燃则如星星之火,其呈现的燎原之势必势不可挡。比如,让学生根据基本的三原色,自行调配比例,看哪一位学生能够得到我们要求的色彩效果;又如开展综合性的山水画绘制比赛,考验学生对色彩的整体应用能力,从而调动中职学生的色彩调配兴趣,有效推进艺术创作进度,优化校园美术教学质量。
概言之,在中职美术教学中,我们应当尊重中职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兴趣和特点,依据传统美术色彩教学的基本框架和路线,在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能力基础上,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化、趣味化和深入化,展示色彩活泼生动的一面,更培养中职学生美术综合素养,促进其向着多元化、全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丽丽.中等职业教学中少数民族美术元素在广告设计与制作中的运用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6.
[2]李静.中职美术教学色彩心理在动画电影中的体现应用[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6(4).
[3]蔡江萍.对中职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策略的探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