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桂剧字幕英译的思考

2018-05-14王秀荣易永忠

名家名作 2018年3期
关键词:刘三姐译法字幕

王秀荣 易永忠

[摘 要]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大背景下,研究桂剧字幕翻译意义深远。从桂剧字幕英译现状入手,通过分析英译现状的成因,结合桂剧字幕翻译的特点,提出桂剧字幕翻译应考虑到受众群体,翻译过程中应合理地处理归化与异化的翻译策略,应适当运用增译法和减译法等翻译方法。旨在使桂剧艺术既能保持原戏剧的文化特点,又能让译入语受众接受。

[关 键 词]桂剧;字幕翻译;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J8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8854(2018)03-0148-03

桂剧俗称桂戏或桂班戏,是广西主要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主要流行于以桂北方言为主的桂林、柳州和梧州等广西北部地区,自产生以来已有近300年的历史。桂剧是受民众欢迎的重要的满足人们文化需求的娱乐活动项目,于2006年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后剧目被制作成CD、VCD等音像作品,以促进桂剧的传承、发展和传播。桂剧作为中国文化瑰宝的一部分,应“走出去”展示其独特的民族艺术魅力。目前桂剧尚未被英语国家所了解和接受,因此翻译桂剧字幕,有助于桂剧文化的传播,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出去”,便于英语国家的观众通过视觉、听觉感受桂剧艺术的强大魅力。

桂剧剧目繁多且丰富,其题材大致分为民间神话剧、历史传统剧和现代题材剧。民间神话剧丰富多彩,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如《宝莲灯》《钟馗打鬼》等,是民间文学与民族信仰的有机融合。历史传统剧则注重继承、弘扬我国的传统道德和民族精神,通常由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或地方风物相关的传说故事组成,如《孔雀东南飞》《柳宗元》等。现代题材剧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符合时代背景、紧跟社会思潮,并服务于社会政策宣扬和思想传播中发掘出的“新”剧目,如《广西娘子军》和《红松店》等。

一、桂剧电影字幕英译的现状及其成因分析

(一)桂剧电影字幕英译的现状

目前,桂剧剧目被制成音像作品,观众可通过购买VCD、DVD或在互联网上搜索观看。大多数桂剧音像作品只有中文字幕,极少数桂剧作品配有英译字幕,如《刘三姐》等。

部分桂剧字幕翻译缺乏实用性,译文未以观众为中心,未充分关注观众的文化背景、目的与特点,存在译文晦涩难懂的情況。以桂剧《刘三姐》为例,对歌中刘三姐被取笑为“小小黄雀刚出窝”,字幕直译为“You are a young titmouse that has just come out of its nest !”刚飞出窝的黄雀意指黄雀才学会飞,比喻人太年轻而没见过世面。由于中西文化差异,如果使用直译,会使译入语受众难以理解其中蕴含的寓意。再如刘三姐被取笑为“井底青蛙想出头”,字幕直译为“You show off yourself like a frog at the bottom of a well”。对白“井底青蛙想出头”蕴含井底之蛙的成语故事,译入语受众不太了解中国的成语故事,无法理解井底之蛙喻指人见识短浅、思路狭窄之意。字幕过度直译,未从译入语受众的角度出发,未充分考虑到受众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这样译文易让观众产生误解或费解。

(二)桂剧电影字幕英译现状的成因分析

桂剧作为舞台表演艺术,曾经辉煌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娱乐方式的多样化,桂剧剧场开始萎缩,观众逐渐减少,曾一度陷入危机。桂剧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政府开始着手保护桂剧艺术,将剧目制成音像影视作品予以传承。与其他文学翻译相比,影视作品的字幕翻译历史较短,处于比较边缘的地位,从事字幕翻译实践的人员数量相对较少。而戏剧翻译是翻译研究中一个比较特殊的领域,有区别于其他文学形式的特殊性,一直是“最复杂又最受翻译研究冷落的一个领域”。桂剧音像影视作品制成较晚,其字幕翻译又属于戏剧翻译,因而处于更加边缘的地位,大多数桂剧都没有英译字幕。

1.桂剧的文化背景复杂

桂剧剧目丰富、题材多样。许多桂剧电影中常出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典故,外国观众对中国历史了解有限。桂剧字幕翻译不同于一般的文学翻译,一般文学作品的翻译以纸质形式呈现,读者可反复阅读;而桂剧字幕伴随人物对白,在屏幕上转瞬即逝,译者要在短时间内解释复杂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关系并非易事。桂剧字幕英译的主要受众为外国人,多数外国观众对中国戏剧文化了解不深,对桂剧的了解更是少之又少。加之中西方有着截然不同的戏剧文化,桂剧重表现和抒情,是写意的虚拟性艺术;西方戏剧重再现和叙事,是行动模仿的写实性艺术。戏剧文化差异给桂剧字幕的英译工作造成很大的语言障碍。

中西两种文化和社会背景存在差异,比如中国经历过很长时间的封建社会,桂剧中时常出现具有中国时代特征的词语,以桂剧《刘三姐》为例,剧中出现了地主、官府、土司、财主、老爷、巡抚等具有中国特色的词语。西方则没有对应的词语。受字幕即时性的制约,要准确翻译这些词语并让观众快速理解,难度可想而知。

2.桂剧的语言特点独特

桂剧作为一种广西地方艺术,其人物对白有独特之处:结构整齐、对仗押韵、用词平实,有的剧目使用多种修辞手法,语言颇具地方特色。桂剧的人物对白不同于一般电影对白,一般电影对白的形式和结构比较自由,桂剧唱词则基本是七字格(二二三)和十字格(三三四),是整体对称的韵句。如桂剧《大儒还乡》中的对白:“清晨为君煮米粉,灯下为君补衣裳。”对白的对仗和押韵无疑使桂剧字幕翻译困难重重。根据剧目的不同,人物台词会出现成语、双关语、歇后语和诗歌等,运用诸如“起兴、对比、讽刺、引用、比喻、谐音”等修辞手法以表现人物的特点。如桂剧《刘三姐》中唱词“姓陶不见桃结果,姓李不见李开花,姓罗不见锣鼓响”,巧妙地运用了谐音和讽刺的修辞手法,语言诙谐生动。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桂剧字幕的翻译更是难上加难。

二、桂剧电影字幕翻译的思考

为使桂剧“走出去”,我们得对桂剧进行英译,而桂剧字幕英译的主要受众是英语国家的人。根据受众理论,译文应充分考虑到受众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并符合译入语的语言特点和表达习惯。字幕的翻译受时间限制,应尽可能向译入语靠近,避免译文晦涩难懂。

桂剧字幕的英译应注重功能对等和意译相结合的翻译手法。字幕翻译具有无注性,遇到解释不清的不可加以注释,必须采取灵活的方式处理。桂剧字幕翻译应更多地考虑功能对等和意译相结合翻译手法,而非重形式对等和直译的翻译方法。中西文化存在差异,若过度采用直译,观众难以理解对白真正承载的信息。字幕翻译应在功能对等原则下,对内容采用意译法,避免译文让观众产生误解或理解费力的现象。

桂剧字幕的英译应以观众为中心,偏重对白的内容而非形式。选择观看桂剧的外国观众,不是为了接受教育,而是寻求娱乐和放松,没有时间、精力、兴趣来探究字里行间复杂的文字游戏,对白对于他们而言,是了解剧情发展和主人公情感纠葛的线索,或是一些引起共鸣,使他们黯然泪下或开怀大笑的“包袱”。字幕受时间制约,在屏幕上转瞬即逝,译文必须更注重翻译内容,使用畅达、简明易读的标准语言,避免观众需要付出额外努力的语言因素,以便让观众将注意力集中到画面上。

三、字幕翻译策略和手法

桂剧电影字幕的翻译既要做到文化间相互转换与交流,同时又要尽可能地保持各民族间文化的多样性与独特性,译者应合理地选择归化和异化的立场,灵活地采用直译和意译的译法,避免过度异化或极端归化,否则都不利于桂剧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一)归化法

所谓归化,是指以译入语文化为导向的翻译,寻找对应或近似译入语的表达形式或文学形象,或站在译入语立场上和价值观的角度解释翻译。归化的好处在于译入语的受众很容易理解和接受, 不会产生陌生感。比如,桂剧中出现附带爱情寓意的一对鸳鸯鸟,可采用归化法译为a pair of cooing doves,用cooing doves取代直译Mandarin ducks或意译love birds,用译入语中鸽子代表爱情的文学形象,代替源语中鸳鸯鸟代表爱情的文学形象。归化法便于观众快速理解译文,让观众能身临其境地欣赏桂剧,达到桂剧文化交流和传播的目的。

(二)异化法

所谓异化,就是保留源语中特有的语言表达形式或文学形象, 不采用译入语中的表达方式或文学形象。这种方法有助于加强译入语受众对源语语言和文化的了解。中西戏剧文化不同会出现大量的文化空缺,源语和译入语之间的不对称导致大量的“语言空缺”。桂剧字幕翻译除了发挥语言想象力尽量弥补之外,也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既有助于保持桂剧的风味和情调,也有利于丰富译入语的语言和文化。

(三)直译法

“直译”更有源语文化的痕迹。比如刘三姐,常见翻译有三种,第一种直译为Liu Sanjie,第二种为The Third Sister of the Liu Family,第三种为Sister Liu。刘三姐本身是壮乡山歌的代名词,直译为Liu Sanjie有利于两种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同时符合故事情节中刘三姐被亲切称呼为“三姐”时,译文可采用“Sanjie”的对应翻译。第二种译文过于冗长,作为电影字幕翻译,显然不合适。第三种译法使得源语文化的异国色彩消失,不利于桂剧文化的传播和中西戏剧文化的融合。

(四)意译法

“意译”可使译文更接近译入语的表达习惯,受众可轻松地理解和接受译文所传达的信息。如“孟婆汤”,在中国的民间传说中,喝了“孟婆汤”可以忘记所有烦恼和爱恨情仇。若将孟婆汤直译为The Mongpo soup, 译入语观众不了解中国民间传说,显然无法理解孟婆汤的特殊用途,应采用意译法译为“失忆汤”,以便于观众理解。

(五)增译法

增译法,就是根据剧情需要,增译与人物对白思想有密切联系的内容,帮助强化人物所要表达的内容或塑造人物形象。特别是译入语存在文化空缺现象时,译入语观众不了解中国的文化背景,加上字幕的无注性和即时性,应使用增译法来帮助受众理解。如桂剧常出现许多特定的历史人物,以“岳飞”为例,在翻译中根据场景需要,应加译人物背后所承载的特殊信息,译为爱国者岳飞The Patriotic Yuefei。

(六)减译法

减译法是指删除一些无关紧要的附属性内容或冗繁的内容,删除后对人物所要表达的内容没有影响。如《大儒还乡》经典唱段“心惶惶,意惶惶,含羞带愧归故乡”。“心惶惶”和“意惶惶”表达内容相似,若直接翻译,译文会显臃肿重复,不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受众也会接收到多余和重复的信息。为了更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避免译文冗繁,译者需删去重复的部分,直接减译为心惶。减译后,目的语在语言表达方面与源语产生同等或相似的效果,译文更易获得受众的认同。

根据受众理论,桂剧字幕翻译只有得到受众的认同和共鸣才是成功的翻译。因此,译者在翻译桂剧时,需充分考虑译入语受众,以观众为中心,充分考虑中西戏剧的文化差异和思维差异,合理地选择翻译策略和翻译技巧,通过字幕最大限度地再现源语对白的信息功能和诱导功能,使人物对白通俗易懂,便于观众理解和欣赏。从而帮助译入语观众欣赏桂剧艺术,促进桂剧艺术的传播,达到中西戏剧文化交流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单英. 從多元系统理论看“直译”与“意译”之争[J].商,2015(9):113.

[2]董海雅. 西方语境下的影视翻译研究概览[J]. 上海翻译, 2007(1):12-17.

[3]李和庆,薄振杰. 规范与影视字幕翻译[J]. 中国科技翻译,2005(2):44-46.

[4]李基亚,冯伟年. 论戏剧翻译的原则和途径[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161-165.

[5]黎明婉,陈月梅. 从受众理论研究桂剧的翻译[J].海外英语,2016(5):106-107.

[6]孟伟根. 论戏剧翻译研究中的主要问题[J]. 外语教学,2009,30(3):95-99.

[7]王南颖. 从语用学视角看《刘三姐》歌词的修辞法译[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5):204-206.

[8]吴霜,王桢. 桂剧剧目研究[J].民族艺术,2012(2):123-124.

[9]徐苗. 壮族山歌译配的探究:以刘三姐山歌为例[J].海外英语,2016(7):118-119.

[10]赵春梅. 论译制片翻译中的四对主要矛盾[J]. 中国翻译,2002(4):51-53.

[11]郑德威. 桂剧特色探析[J].中国戏剧,2017(4):50-52.

[12]朱江勇(主编). 桂剧[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王秀荣(1986—),女,广西桂林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易永忠(1965.10—),男,汉,广西北海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研究生学历,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刘三姐译法字幕
向往刘三姐的故乡
电视剧字幕也应精益求精
快速搜寻和下载电影字幕文件
自己动手 调整错乱的影视字幕
简单快捷提取视频文件中的字幕
刘三姐对歌
“快”字的不同译法
“好”字译法种种
谈“经脉”等词的英译
注目“刘三姐”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