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钢琴演奏教学中音乐表现力的培养
2018-05-14罗丽娟
【摘要】钢琴作为艺术体系结构当中的重要组成元素,其演奏虽然并不需要多么高深的技艺,但是却总能引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鳴。笔者在本文中就专门针对当前我国钢琴演奏教学过程中对音乐表现力的培养问题进行了探讨,首先简要分析了影响音乐表现力的主要因素,然后就教学的优化措施进行了分析,以备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钢琴演奏;教学;音乐表现力;培养;分析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一、钢琴教学中影响音乐表现力的主要因素
就当前我国钢琴教学的整体情况来看,影响学生音乐表现力的主要原因分别来自于教师与学生两方面。教师方面:钢琴演奏专业教师资源严重短缺,无法满足教学工作的建设要求。另外,这些教师当中还有一些教师专业素养不足,对待教学工作态度不够端正,教学目标模糊,教学手段效果不够明显,忽略教学技术指导作用,没有对重难点知识形成正确的认识,教学过程中不注意学生的信息反馈,因此无法对学生相关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全面性的了解和掌握,没有很好地履行教师的职责,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效果与质量。学生方面:想要获得好的钢琴演奏效果,具备良好的演奏心理素质是学生必不可少的一个先决条件,这种心理素质主要体现在钢琴演奏过程中的心理活动方面,例如对作品的记忆与想象以及表演者的情绪控制和表现等。但就当前学生的实际演奏情况来看,演奏心理素养仍是急需攻克的一大难关,舞台表演过程中常会出现紧张、怯场现象,继而影响其表现力[1]。
二、提高钢琴演奏音乐表现力的主要途径
(一)加强听力训练以促进乐感的提升
钢琴演奏中的音乐表现力是指将演奏者的情感体会通过音乐的方式演奏出来,也可以说这门学科实际上就是一种听觉艺术,为了加强情感体验效果,有必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体力训练水平,分别从对音色、声音的追求和曲调感、节奏感方面入手,以充分发掘演奏者自身的内心情感为基础,通过手指动作产生音乐并记在心里。一部完整的演奏作品是由多种声音元素共同构成的,当中的任何一种声部的变化都会直接影响着作品的整体演奏效果。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通过合理的课时安排保证学生的听力训练,切忌片面性追求旋律声部效果而致使单薄音乐效果的产生。同时也不能只重视重度和响度而忽视伴奏声部。通过加强对学生听力的训练使其准确地掌握声部的相应位置,以此构成意识性的声部安排,达到提高乐感培养效果。
(二)促进想象力的发挥以促进音乐表现力的提高
想要将一部钢琴音乐作品演奏得淋漓尽致,就离不开想象力的充分发挥。例如贝多芬的《英雄进行曲》这部钢琴作品,就是自身通过对拿破仑加冕情景那种激动人心场面的想象而创造出来的灵魂作品。由此可见,想要使一部钢琴作品赋予灵魂,让更多的听众产生共鸣,就一定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促进情感表达效果。其实,钢琴作品的演奏过程也可以说是演奏者情感变化的一种表述过程,而音符就是表述的语言符号,乐章是演奏者的情感宣泄,但这种情感宣泄更需要充分的想象作为基础。一般来讲,音乐家在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常常将自身带入一个虚拟的场景当中,并且在这个场景中 “颠沛流离”或“扶摇直上”,继而实现一种现实情感的表达与展现。基于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演奏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虚拟与年时的有机结合。想象力的形成并不是凭空实现的,它是以真实存在过的场景为基础而进行情境再现的一种心理活动,学生需要将演奏过程中的想象力建立在对作品的理解与体验的基础之上,通过长期实践形成理解与体验音乐的意识性认知能力。在这方面教师可以先将需要演奏的作品题目下发给学生,并向其展示不同基调的情景,时期可以按照不同作品的感情基调而进行演奏风格的变换,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简单描述有关音乐表现的情景。通过这样的训练久而久之便能够培养其学生良好的形象能力。
(三)提高演奏实践
所有艺术均来自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对于钢琴表演艺术而言也是如此。加强学生的演奏实践表演训练可以提高使学生更好的适应表演的舞台环境,避免以后在钢琴演奏的过程中出现紧张、怯场的问题,影响演奏技艺的发挥,塑造学生从容的表演气质,帮助学生冲破演奏瓶颈,上升到更高的表演水平[2]。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钢琴演奏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表演能力的培养需要从多个方面分别入手,例如文中提到的想象力的培养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等。通过不同环节教学方式的审视与完善促进学生对作品情感的深刻体会,在自身表演素质塑造成型之后,以从容的姿态完成音乐符号的表述,使更多的听众能够自然地进入作品的情景中,从而产生情感共鸣。
参考文献
[1]贠婷.谈钢琴演奏教学中音乐表现力的培养[J].大众文艺,2016(17):250.
作者简介:罗丽娟(1976—),女,汉,山西榆次,硕士,副教授,山西传媒学院,研究方向: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