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碳、氮对茄病镰刀菌与棘孢木霉菌丝生长及产孢的影响

2018-05-14吴娜朱金峰王海涛康业斌郑伟

南方农业·上旬 2018年3期
关键词:碳源

吴娜 朱金峰 王海涛 康业斌 郑伟

摘 要 为了解茄病镰刀菌与棘孢木霉对碳源、氮源的需求,试验在培养基I与培养基II的基础上调整碳源、氮源及C/N比,测定碳源、氮源对茄病镰刀菌和棘孢木霉菌丝生长量与产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碳源对茄病镰孢菌生长的影响不明显,甘露醇有利于其产孢;氮源对茄病镰孢菌生长的影响显著,硝酸钠最有利于菌丝生长,磷酸氢二铵有利于其菌丝生长与产孢;C/N比值对茄病镰孢菌菌丝生长及产孢的影响显著,C/N达到12∶1时,菌落直径6.55 cm,每毫升产孢量3.36×106个。碳源对棘孢木霉菌丝生长的影响不明显,蔗糖和葡萄糖有利于其生长与产孢;氮源对棘孢木霉菌丝生长的影响显著,磷酸二氢铵与硝酸钠均有利于菌丝生长,磷酸氢二铵有利于其产孢;C/N比值对棘孢木霉菌丝生长及产孢的影响显著,C/N达到9∶1时,菌落直径6.20 cm,每毫升产孢量1.45×107个。

关键词 茄病镰刀菌;棘孢木霉;菌丝生长;产孢量;碳源、氮源需求

中图分类号:Q945.8;S435.72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7.001

近年来,我国老烟区由镰刀菌侵染烟草引起的根腐病为害愈来愈重[1]。贵州省烟草根腐病病原菌的优势种是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2]。河南省为害烟草的镰刀菌有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茄病镰刀菌、轮枝镰刀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及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其中尖孢镰刀菌分离频率50.0%,茄病镰刀菌分离频率31.8%[3],为主要的致病菌。目前,通过增施生物有机肥,达到抑制病原菌生长、调节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增强植物抗病性之目的,从而防止土传病害的生物防治措施倍受重视[4]。棘孢木霉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拮抗作用[5]。陈小均等用施有100~200 g·667 m-2木霉菌的肥土包根假植后盆栽,可有效防治烟草镰刀菌根腐病,并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和促生效应[6]。本试验测定碳源、氮源对茄病镰刀菌与棘孢木霉丝生长及产孢的影响,为进一步利用棘孢木霉控制烟草镰刀菌根腐病提供理论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和培养基

供试菌株: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和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由河南科技大学植物免疫学实验室提供。

培养基:PDA培养基、PSA培养基、Czapek培养基、MA培养基、OA培养基、基础培养基I(磷酸氢二钾1.0 g、氯化钾0.5 g、硫酸镁0.5 g、硫酸铁0.01 g、葡萄糖30 g、酵母膏2 g、琼脂20 g、蒸馏水1 000 mL)与基础培养基II[酵母膏0.9 g,蛋白胨1.8 g(测试碳源时加入),磷酸二氢钾0.9 g,琼脂18 g,蒸馏水900 mL][7]。

1.2 试验方法

1.2.1 不同培养基对茄病镰刀菌与棘孢木霉丝生长及产孢量的影响

茄病镰刀菌转接于PDA培养基上,25 ℃下恒温培养6 d,用直径5 mm的取样器打取菌饼,接种于PDA、PSA、基础培养基I、Czapek、MA固体培养基中央,于25 ℃下恒温培养,6 d后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10 d后用血球计数法测量产孢量。每个处理重复4皿。

棘孢木霉转接于PDA培养基上,25 ℃下恒温培养2 d,用直径5 mm的取样器打取菌饼,接种于PDA、PSA、Czapek、MA、OA固体培养基中央,于25 ℃下恒温培养,2 d后测量菌落直径,6 d后测量产孢量。每个处理重复4皿。

1.2.2 碳氮源和C/N对茄病镰刀菌菌丝生長及产孢量的影响

以Czapek培养基为基础,每1 000 mL添加葡萄糖、蔗糖、淀粉、甘露醇、乳糖各30 g,制成含5种不同碳源的固体培养基;添加硝酸钠、硫酸铵、硝酸铵、磷酸二氢铵、磷酸氢二铵各3 g,制成含5种不同氮源的固体培养基。将直径5 mm的茄病镰刀菌菌饼转接于上述培养基平板中央,同上述方法测量菌落直径及产孢量,以不加碳源、氮源的培养基为对照。每个处理重复4皿。

以Czapek培养基为基础,调整上述筛选出的最佳碳源、氮源的比例,制成1∶1,3∶1,6∶1,9∶1,12∶1(均为质量比,下同)的培养基,以碳、氮比值(19∶1)的培养基为对照。同“1.2.1”的方法接种、培养,定时测量菌落直径及产孢量。每个处理重复4皿。

1.2.3 碳氮源和C/N对棘孢木霉菌菌丝生长及产孢量的影响

以基础培养基II为基础,每1 000 mL添加葡萄糖、蔗糖、甘露醇、淀粉、麦芽糖各6.6 g,制成含5种不同碳源的固体培养基;添加硝酸钠、硫酸铵、磷酸二氢铵、硝酸铵、磷酸氢二铵各3 g,制成含5种不同氮源的固体培养基。将直径5 mm的棘孢木霉菌饼转接于上述培养基平板中央,同上述方法测量菌落直径及产孢量,以不加碳源、氮源的培养基为对照。每个处理重复4皿。

以基础培养基II为基础,调整上述筛选出的最佳碳源、氮源的比例,制成1∶1,3∶1,6∶1,9∶1,12∶1的培养基,以碳、氮比值(7.27∶1)的培养基为对照。同“1.2.1”的方法接种、培养,定时测量菌落直径及产孢量。每个处理重复4皿。

2 结果与分析

2.1 茄病镰刀菌与棘孢木霉在不同培养基上的菌丝生长状况及产孢量

茄病镰刀菌在5种培养基上均可生长,在PDA培养基上菌落直径最大,产孢量最多;在麦芽糖培养基上菌丝生长及产孢最差(见表1)。

棘孢木霉在5种培养基上均可生长,在PDA、PSA培养基上菌落圆形,白色菌丝呈放射状生长,菌丝浓密,每毫升产孢量在3.1×107个以上;在麦芽糖培养基上菌落圆形,白色菌丝稀疏,每毫升产孢量仅1.8×106个,最差(见表2)。

2.2 不同碳源、氮源及碳氮比对茄病镰孢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碳源对茄病镰孢菌生长的影响不明显,但甘露醇有利于其产孢,其次是蔗糖和葡萄糖(见表3)。

氮源对茄病镰孢菌生长的影响显著,硝酸钠最有利于菌丝生长,其次是磷酸氢二铵,且磷酸氢二铵也有利于其产孢(见表4)。

C/N比值对茄病镰孢菌菌丝生长及产孢的影响显著,C/N达到12∶1时,菌落直径6.55 cm,每毫升产孢量3.36×106个,接近对照值(见表5)。

2.3 不同碳源、氮源及碳氮比对棘孢木霉菌丝生长的影响

碳源对棘孢木霉菌丝生长的影响不明显,以蔗糖、葡萄糖更有利于其生长与产孢(见表6)。

氮源对棘孢木霉菌丝生长的影响显著,磷酸二氢铵与硝酸钠均有利于菌丝生长,磷酸氢二铵有利于其产孢(见表7)。

C/N比值对棘孢木霉菌丝生长及产孢的影响显著,C/N达到9∶1时,菌落直径6.20 cm,每毫升产孢量1.45×107个,接近对照值(见表8)。

3 讨论

据杨绍丽等报道,茄病镰刀菌病菌能够利用多种碳源和氮源,最适碳源是麦芽糖,最适氮源是硝酸钠[8]。据杨静美等报道,茄病镰刀菌菌丝在以葡萄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中扩展最快,淀粉中最慢,葡萄糖与其他碳源之间有显著差异;不同氮源培养基中,病菌在以蛋白胨为氮源的培养基中生长最快,在添加磷酸二氢铵的培养基中生长最慢[9]。本试验结果表明,碳源对茄病镰孢菌生长的影响不明显,甘露醇有利于其产孢;氮源对茄病镰孢菌生长的影响显著,硝酸钠最有利于菌丝生长,磷酸氢二铵有利于其菌丝生长与产孢;C/N为12∶1时,最有利于其菌丝扩展与产孢。

颜梅新等研究认为,棘孢木霉生长最佳碳源是甘露醇,其次是蔗糖,葡萄糖和淀粉[7]。于晓丹等研究认为,木霉生长的最佳碳源是蔗糖,其次是麦芽糖和葡萄糖,淀粉最差[10]。本试验结果表明,碳源对棘孢木霉菌丝生长的影响不明显,以蔗糖和葡萄糖更有利于其生长与产孢;氮源对棘孢木霉菌丝生长的影响显著,磷酸二氢铵与硝酸钠均有利于菌丝生长,磷酸氢二铵有利于其产孢;最适C/N比值为9∶1。

参考文献:

[1] 陈高航.烟草根腐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观察[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3.

[2] 桑维钧,祝明亮,吴兴禄,等.烟草镰刀菌根腐病研究初报[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1998,17(3):140-141.

[3] 田艳艳,王伟杰,苗圃,等.河南省烟草镰刀菌的初步分子鉴定[J].烟草科技,2014,328(11):89-92.

[4] 刘艳霞,李想,曹毅,等.抑制烟草青枯病型生物有机肥的田间防效研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4,20(5):1203-1211.

[5] 李琳,张雅梅,张祥辉,等.生防棘孢木霉T31菌株的分离筛选及其生物学特性[J].植物保护学报,2014,41(1):54-60.

[6] 陈小均,喻会平,顾怀胜,等.木霉菌防治烟草根腐病及其土壤优势微生物的相互作用[J].贵州农业科学,2007,35(5):57-59.

[7] 颜梅新,廖旺姣,袁高庆,等.荸荠储藏期腐烂病主要病原棘孢木霉生物學特性探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0,23(6):1900-1904.

[8] 杨绍丽,吴仁锋,杨德枝.豇豆根腐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室内杀菌剂毒力测定[J].湖北农业科学,2013,52(22):5479-5484.

[9] 杨静美,陈健,罗金棠,等.番木瓜茄病镰刀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J].中国热带农业,2011,38(1):56-58.

[10] 于晓丹,张彩霞,林英,等.拮抗木霉株T21发酵条件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5,33(2):215-216.

(责任编辑:丁志祥)

猜你喜欢

碳源
秸秆还田与耕作方式对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罗非鱼养殖水体中添加碳源对水质及生长的影响
基于组合工艺对碳源的物料衡算
基于“碳足迹”理论的低碳校园研究
从进水碳源角度分析改良A2O工艺生物除磷作用
生防菌XM—10培养基的优化
上海宝山区生态游憩系统碳源碳汇研究
叶面喷施不同碳源对白菜生长、品质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玉米小斑病菌对碳氮源的利用
一株巨大芽孢杆菌J1的生胞培养及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