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碳足迹”理论的低碳校园研究

2017-04-20汪强许信旺路漫其张小辉

绿色科技 2017年6期
关键词:碳源

汪强+许信旺+路漫其+张小辉

摘要:运用碳足迹计算方法,计算得出了池州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碳排放结构以及碳排放存在用电的CO2排放量突出,碳汇缺口大等问题,并提出了建立健全低碳制度、完善低碳设施、整合校内资源等措施,以期为低碳校园的构建提供参考。

关键词:碳足迹;低碳校园;碳源;碳汇

中图分类号:X7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6-0062-02

1 引言

京津冀、长三角以及珠三角等地区近几年出现的雾霾现象,与碳排放不无关系。梁明霞等[1]借鉴城市碳汇研究,以首都师范大学为例,运用碳足迹法,建立了“校园碳循环模型”,估算出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碳汇缺口为3676 t,并在提高校园绿地碳汇能力上提出了生态景观规划方面的建议。

黄钰铃等[2]运用碳足迹法计算了2009年三峡大学不同功能区的CO2排放量。文章对数据进行了分析,并从低碳意识、低碳行为、低碳制度、低碳设施等角度提出了建议。

本文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得出池州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以及2014年1~8月份碳排放情况,并针对一些突出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2 数据来源与方法

2.1 低碳校园的内涵

“低碳校园”是指在以保障正常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的前提下,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以人为本,积极倡导和推广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益的理念,通过宣传教育、改善设备、加强管理等手段,整合校内资源,提高师生环保意识,最大程度上减少CO2的排放量,构建一个集现代化、信息化、低碳化于一身的可持续发展的校园。

2.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碳足迹(carbon footprint)是指个体或团体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以CO2为标准计算,用以测量能源消耗产生的污染对环境影响的指标[2]。文章运用碳足迹计算方法,通过分析所得数据得出池州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以及2014年1~8月份碳排放情况。文章数据来源于池州职业技术学院后勤集团的统计资料及官网数据。

3 结果与分析

3.1 水电消耗产生的碳源

池州职业技术学院用电量有着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其中,2013年11月到2014年1月份期间,用电产生的CO2明显偏高,尤其是12月份,用电量达到215440 kW·h,由此产生的CO2排放量为169.12 t。2013年3月到6月份,用电产生的CO2排放量趋于稳定,基本维持在110 t左右。2013年2月及2014年1月为寒假假期,因此用电的CO2排放量明显减少。

2013年用水的CO2排放量总体上呈现出减少的趋势。从全年用水的CO2排放情况来看,除寒暑假排放量较少之外,其他月份之间并无太明显的变化。

3.2 人体产生的碳源

根据池州职业技术学院官网上的数据显示,2013年在校师生人数为4930余人。

人口碳呼出总量=4930人×0.9kg/人·d×(12/44)×365=441683.18kg/年=441.68 t/年。

3.3 校园土壤产生的碳源

根据池州职业技术学院官网数据,校园总面积为700亩(约合46.67 hm2)。根据公式可得校园土壤碳排放量速率为:

校园土壤碳排放量速率=28.11(t/hm2·年)×(12/44)×46.67hm2=357.79 t/年

3.4 校园植物

池州职业技术学院总面积为46.67 hm2,绿化覆盖率为38.9%。

植物碳呼吸量(t/hm2·年)=8.275×10-3×绿化覆盖率=8.275×10-3×38.9%=0.003219t/hm2·年。

因此,池州职业技术学院植物的碳呼吸量为:

池州职业技术学院植物的碳呼吸量=0.003219 t/hm2·年×46.67 hm2=0.1502307 t/年。

4 校园碳排放存在的问题

池州职业技术学院最主要的碳源为电的消耗,占总碳源的比重高达57.24%,其次人呼吸所产生的CO2,占20.72%。校园植物所产生的碳源最少,仅占总碳源的0.01%。最主要的碳汇为植物对CO2的吸收,为42.17 t/年。因此,池州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的碳汇缺口达2089.22 t(图1)。

5 构建低碳校园的建议

5.1 宏观建议

5.1.1 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

池州职业技术学院在建设低碳校园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借鉴国内外高校成功经验,并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建立自己的低碳模式[3,4]。

5.1.2 建立健全低碳制度

制度是约束师生行为的有效方式,池州职业技术学院要从整体战略层面出发,建立健全保障低碳校园建设顺利运行的规章制度。成立相关工作小组,深入摸排各部门水电等能源消耗情况,统筹规划,明确节能减排目标,分阶段实施,严格落实责任。

5.2 具体措施

5.2.1 完善低碳设施建设

加大对节能减排设施的投入,包括节水、节电设施等方面的投入。在节电方面,要更多地使用节能电器,减少不必要的电气设备。采用电路智能控制系统,减少教室彻夜通明现象。限制学生宿舍大功率用电量,以杜绝浪费。

5.2.2 整合校内资源,减少碳排放

加大对教室、多媒体设备、图书馆以及自习室等校内资源的整合力度,合理安排,优化配置,提高各种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资源闲置和浪费现象。

5.2.3 前瞻规划植物搭配,增加碳汇

作为池州学院原址所在地,池州职业技术学院校园内的各种植物已经形成了特有的生物群落,且树龄较长,不宜进行大规模的景观改动。但在校园扩建过程中,在植物搭配上要具有前瞻性,增加碳汇。

6 结语

高校碳足迹的研究有助于大学生形成低碳生活方式,促进低碳校园的构建。进而可以将低碳校园建设的成功经验推广到低碳社会的建设中,促进人与自然和諧发展,维护好“自然—经济—社会”这个大系统。

参考文献:

[1]梁明霞,姚晓东.首都师范大学校园绿地碳汇初探[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29(11):111.

[2]黄玉铃.高校碳足迹计算——以三峡大学为例[J].大众科技,2012,14(7):102.

[3]赵 晶.国际低碳校园建设之于中国高校的经验[J].国际城市规划,2010,25(2):110~114.

[4]孙桂娟.低碳经济概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

[5]马建清.论节约型校园建设中的水电管理[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9).

[6]宋振宁.高校建筑节能探讨[J].科协论坛(下半月). 2009(9).

[7]刘 锋,贺芳玲,张 迪,等.利用"生态足迹"促进绿色校园建设[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3).

[8]邵向涛.创建节约型高校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今日科技, 2009(8).

[9]吴 旭,张 清.建设资源节能型校园校园节约水电运行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10).

猜你喜欢

碳源
秸秆还田与耕作方式对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污水处理厂外加反硝化碳源系统的设计应用分析
罗非鱼养殖水体中添加碳源对水质及生长的影响
基于组合工艺对碳源的物料衡算
从进水碳源角度分析改良A2O工艺生物除磷作用
生防菌XM—10培养基的优化
上海宝山区生态游憩系统碳源碳汇研究
叶面喷施不同碳源对白菜生长、品质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玉米小斑病菌对碳氮源的利用
一株巨大芽孢杆菌J1的生胞培养及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