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宝山区生态游憩系统碳源碳汇研究
2016-06-16吕思莉
吕思莉
摘要:通过研究城市生态游憩系统的内涵,构建碳源碳汇评估模型,并以上海市宝山区为例,对其2005-2014年城市生态游憩空间的碳排放和碳吸收进行量化评估。结果表明:2014年宝山区生态游憩系统碳排放量为30.06万吨,碳吸收量为6.43万吨,较十年前均有显著增长,现有碳吸收量难以消除大量的碳排放;碳源部分以人为碳源为主,其中交通碳源占比近50%,碳汇部分以城市绿地为主导。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深入理解生态游憩空间的碳循环。为实现城市生态游憩空间的合理布局和推进低碳城市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城市生态游憩系统;碳源;碳汇
宝山区位于上海市北部,2014年,城市绿地面积为2759.25公顷,新建绿地面积160.6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2.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24.3平方米:全年新增造林面积74.86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14.5%:拥有公园14个,游园人数达1977.86万人次。尽管宝山绿化发展较快,但与生态型城区仍存在差距。宝山区公园绿地目前尚未形成一个高效的、完整的绿色生态系统,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潜能,其生态游憩空间服务功能处于第Ⅲ级(服务功能一般)的水平。由于近些年城市开发速度过快,城市生态游憩空间在数量、规模、空间布局的均衡性上仍存在不足,不能完全满足当地居民的生态游憩需要。本文通过阐述城市生态游憩系统的概念及功能明确研究空间范围,并选取上海宝山区为例,对其城市生态游憩系统的碳源碳汇进行测算。
1.城市生态游憩系统概述
(1)城市生态游憩系统的内涵
Recreation space,由台湾学者译为“游憩空间”,泛指人的消遣、游玩、社交的场所。游憩空间是近现代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产物,如今早已成为城市建设与规划必不可少的内容。城市游憩空间是具有一定游憩功能和游憩设施的城市空间,是城市空间尤其是城市开放空间的一部分,是人们体验城市精神和文化的主要场所。本文认为城市生态游憩系统是一个由游憩行为主体(即游憩活动实施者)、游憩行为客体(即承载游憩活动的城市生态游憩场所和设施等)以及游憩支持系统各种要素相互作用、相互联系而构成的具有一定层次、结构、功能和动态的复杂系统,其中城市生态游憩空间多以城市中的绿地、公园和保护区为主。
(2)城市生态游憩系统功能
城市生态游憩空间系统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休闲游憩功能和生态服务功能。休闲游憩功能——面对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工作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同时受休假制度和出行成本的影响,城市以外自然生态游憩目的地难以满足城市居民的日常游憩需求。而城市生态游憩系统以自然元素为基础,通过独特的景观规划为居民提供舒适、健康的休闲娱乐场地和环境,满足城市居民不断增强的游憩需求,使城市居民花最少的精力就能享受到体验自然、放松身心。
生态服务功能——如今,城市由于工业生产和交通产生了诸多等环境问题,居住环境质量明显下降。城市生态游憩系统,是城市生态系统中最活跃、最富有生命力的部分,既增强自然环境容量又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城市生态游憩系统有效地改善了人居环境而且系统中的游憩活动吸引要素为居民提供了体验参与的机会。
(3)城市生态游憩系统类型
国内学者秦学、吴必虎、吴承照,李华等人从范围大小、功能属性、形态特征等角度对城市游憩空间的分类进行研究,本文结合景观生态学理论及城市生态游憩系统的定义,认同将生态游憩空间按照形态分类主要有点(节点)、线(廊道)和面(斑块)三类,如表1所示。
2.上海宝山区生态游憩系统碳源汇研究
(一)上海宝山区生态游憩系统概况
宝山区位上海的北大门,东北濒长江,东临黄浦江,全区户籍人口936043人,区域面积293.71平方公里。属亚热带海洋性湿润气候,土壤大部分为轻壤土和中壤土,pH值7.5~8.5,限制了喜酸性土壤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宝山新城总体规划中绿地系统规划的整体概念构思为:以生态绿心和沿江绿带为构建新城绿化网络的核心,以主要快速交通干道及纵横交错的河网为载体,沿路造林,临水设绿,构建“一心一带,八横九纵,七大公园”的绿化网络,建立多形态、多层次的城市绿化系统,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规划综合公园3处,面积236.8公顷;专类公园4处,面积87.8公顷,社区公园10处,面积66公顷,规划带状公园面积83.44公顷:规划街旁绿地面积194.70公顷。水系统规划为到2020年水域及生态湿地面积达827.12公顷,占新城总体规划用地比例10.17%。宝山区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之一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中提到“宜居程度显著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3%,积极争创‘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由表2可见近几年宝山区绿化建设成效显著,有望完成规划目标。但是,宝山区城市生态游憩是否真正实现有效生态和游憩功能还有待论证,本文将针对系统碳源碳汇情况展开测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