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与实践

2018-05-14詹东华

课外语文·上 2018年7期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实践

詹东华

【摘要】学习是每个人在学生时代最重要的任务。对于学生来说,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自己的班级中度过。因此班级中的氛围、纪律以及班级文化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其中,班主任是决定班级的学习氛围、班级文化的主要人员。所以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情况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学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效率的几点办法,为我国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领域对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要求下,小学班主任应提高班级的管理水平,在进行班级管理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并积极与学生家长建立良好的联系,形成针对小学生的统一的管理和教育方法,促进小学生的良好的发展。

一、小学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基本内容

班主任不同于学校中的学科教师,班主任既要承担知识传播者的任务,还具有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引导者的责任。尤其是小学班主任,小学生由于年纪较小,对世界的认识还不全面,需要教师对其进行谆谆教诲,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心理,为小学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小学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时,主要的工作内容有监督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和人生观、协调学生之间的关系、维护班级中的纪律、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改正学生的不良习惯以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班主任在班级中应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为学生的行為习惯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中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体,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传统中以单纯的理论知识讲解为主的教学方法,积极改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以满足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要求。这种趋势也为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班级管理工作观念,创新班级管理办法,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以学生为主体,跟随学生的主观意识变化来改变班级管理工作办法,达到提高班级管理效率、满足新课程改革理念要求的目的。但是在实际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小学班主任往往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仍然沿用传统的班级管理方式。这种过时的班级管理经验制约了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既与我国新课程改革理念相违背,又制约了学生的发展。

其次,班级管理工作应根据学生思想意识的变化而不断创新管理方法,以跟进学生的需求变化,适应时代的发展脚步。但是在实际的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小学班主任仍然采用传统、单一的班级管理方法,即用监督的方式督促学生的学习,对于在班级中违反纪律规范的学生,教师一味采取批判的处理方式,不会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辩证的班级管理,影响小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对学生以后的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三、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与实践措施

(一)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首先班级管理工作离不开制度的约束,班主任是班级制度的主要执行者,执行者需要具备一定的威信力,就是要让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对班级制度的服从感,如果学生不喜欢自己的班主任,就会产生逆反心理,有时会故意不执行班主任制定的相关制度。这就需要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小学生来说,班主任是除父母之外的监护人,所以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决定了学生对于班级的热爱程度以及对班级制度的执行程度。教师应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及时发现小学生的需求,并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与小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班主任可以对小学生说:“我是你们的大朋友,你们是我的小朋友,以后我有什么事都会告诉你们,那你们遇到事情也告诉老师好不好?”也可以通过进行集体小游戏的方式,增加学生对自己的好感。比如班主任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在游戏中,班主任扮演保护小鸡们的鸡妈妈,学生分别扮演老鹰和鸡宝宝。这种游戏的方式能使学生产生安全感和依赖感,学生加深了对班主任的喜爱程度,有利于班主任进行良好的班级管理工作。

(二)从班级管理的主体内容出发,制定班级管理工作目标

班级管理的主要内容有监督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和人生观、协调学生之间的关系、维护班级中的纪律、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改正学生的不良习惯以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结合班级管理内容,班主任可以建立一个小学班级管理的总体目标,例如提高学生的高尚品德、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等。有了班级管理目标的引导作用,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时就不会失去方向,将班级中发生的每个小事都放在总体目标下,对其加以衡量,对于对总体目标不利的事件,班主任应采取一定的措施制止;对于对实现总体目标有利的事件,班主任对其进行鼓励,这样能帮助班级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风。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以及提高学习成绩都具有有利的影响。

例如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过程中,一位学生因为帮助扶起摔倒的小学生而违反了学校的制度,被学校政务处扣分。班主任处理这个事件时,因为小学生违反了学校纪律的原因是帮助他人,这是小学生良好品质的体现,虽然扣分影响了班级整体的形象,但这种行为值得鼓励和发扬,班主任应帮助学生消除因为扣分而产生的自责心理。对其进行表扬和鼓励,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培养小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由于小学班级是一个整体,所以要想使班级中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还需要教师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也就是学生的集体意识,目前我国的小学生在家中大多是独生,家中由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姥姥姥爷共同呵护和抚养,因此他们不具有集体协作的精神和意识,这为小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带来了一定的阻碍,班级是锻炼小学生形成集体合作精神的关键场所,所以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促进班级中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具体办法有教师带领学生进行集体劳动以及集体游戏等。

比如教师带领班级中的所有学生进行班级大扫除,在扫除工作中,许多劳动需要学生合作进行,例如擦玻璃,在合作中学生之间增进了沟通和了解,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团队意识。在集体劳动过后,教师再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奖励,比如给每位学生发一块冰淇淋等,这种奖励方式能帮助学生品尝到劳动带来的好处和欢乐,使班级中的小学生乐于进行集体合作,促进学生的合作精神,有利于班级中出现良好的班级氛围,提高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效率。

(四)关爱和尊敬学生,将学生作为班级管理工作的主体

新课程改革理念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将学生作为主体,这不仅是对课堂教学的要求,班级管理也是教学活动的一部分,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在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工作时,也应将学生作为班级管理的主体,充分尊重与关爱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教师应观察班级中每一位学生的心理状态,当学生处于消极等负面情绪时,班主任应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工作。在这一过程中,班主任与学生的家长建立联系。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及时了解学生家中出现的变化,防止因家庭变动而给学生带来学习与心理上的不利影响,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做好保密工作,充分尊重学生,才能进行好班级管理工作。同时班主任与学生家长建立有效的联系还能促进学生与家长形成一个统一的教育方式,高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有重要的影响。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容易出现管理观念落后、管理模式单一等现象。对此,班主任应通过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从班级管理的主体内容出发,制定班级管理工作目标、培养小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以及关爱和尊敬学生,将学生作为班级管理工作的主体等方式进行有效的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为小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郎婷.小学班主任的学生管理与指导的现状研究[D].延边:延边大学,2017.

[2]王慧慧.浅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与实践[J].学周刊,2016(24).

[3]何玉花.试析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困境和突破[J].學周刊,2016(32).

[4]李丹丹.浅谈小学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J].才智,2015(27).

(编辑:郭恒)

猜你喜欢

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实践
浅谈对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几点建议
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探究
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工作探索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