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对策分析

2018-05-14金芸芸

课外语文·上 2018年3期
关键词:实施策略情感教育小学语文

金芸芸

【摘要】现阶段,随着素质教育及新课改的不断推进,给我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更加严峻的要求。在新课程标准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情感教育,就是以学生的情感特点为基础,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教育,实施情感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及审美能力,而且还能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因此,我们应将情感教育贯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始终。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将情感教育融入小學语文课堂教学中呢?这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点。本文首先阐述了什么是情感教育,其次分析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特征,再次探讨了在小学语文中融入情感教育的意义,最后探讨了在小学语文教学融入情感教育的具体 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情感教育;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什么是情感教育

首先,我们应清楚地了解什么是情感教育。情感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和认知教育相对的一个概念,是学校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谓的情感教育,就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采取相应的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的情感发生积极的变化,从而形成新的情感品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情感的沟通与交流,能够充分地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认知,从而激发出一定的探索精神,使得学生能够形成具有情感色彩的人格特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情感教育不仅创新了教学模式、策略,而且还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情感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特征

(一)情感教育要具有情感性

和其他的科目相比较而言,语文这一门课程所具有的情感性更加明显。情感性,就是指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利用真实的情感,以情动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积极进行互动,促进情感间的交流,不仅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且还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所以说,情感性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特性。也是情感教育的基本特性。

(二)情感教育具有形象性

要想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老师应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其形象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任务形象具有形象性;其次,在课堂上老师会运用形象的语言来进行教学,利用形象的教学方式,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发展,从而产生更多的具体形象。

(三)情感教育具有审美性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要积极地开发具有审美价值的内容,有美感的内容能够引起学生兴趣。如果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没有美感的话,那么情感教育也就是一种枯燥、乏味的教育形式,只有充分满足学生对美的追求,才能促进情感教育的成功实施。

三、在小学语文中融入情感教育的意义

(一)引导、丰富学生的情感

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往往对于很多新鲜的事物都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再加上自控能力较弱、思维能力存在一定的不足,这一系列的因素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情感教育,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情感发展方向,丰富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自控能力,这对于学生以后的生活、学习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陶冶学生情操

情感教育,大多是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的。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应充分发挥出语文课文中所特有的情感因素,使得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不但能够掌握语文知识,而且还能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此外,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对于很多事物都缺乏正确的认知与判断,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一定的情感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陶冶学生的情操。

(三)净化学生的心灵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情感世界非常单纯。但是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网络世界的虚拟性以及很多不利因素,都在很大程度上干扰着学生的情感世界。所以,我们就应积极将情感教育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让学生处于丰富的情感体验中,净化学生的心灵。

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具体策略

(一)引领朗读潮流,落实情感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朗读可以说是落实情感教育的有效手段之一。在课堂上,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这一过程其实就是在利用情感的教学方式来向学生示范,同学们在聆听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就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从而提升了情感水平。例如在学习《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课文时,老师就可以先做一遍示范性的朗读:人们心情沉痛,目光随着灵车移动。好像有谁在无声地指挥。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约而同地站直了身体,摘下帽子,静静地望着灵车,哭泣着,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通过老师有感情地朗读,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总理去世后人们的悲痛。再接着,还可以采取老师朗读一句,学生跟着朗读一句的方式,并积极地对学生的朗读状况进行鼓励性的评价,在得到老师的鼓励之后,就更会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从而落实情感教育。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落实情感教育

通过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也是落实情感教育的重要方法。情感教育具有一定的形象性,在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当节课堂所要讲述的内容出发,合理地运用教学资源,充分开发文中的情感因素,从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氛围。另外,老师还可以借助相关的多媒体设备来进行教学,当老师讲到一些具有英雄气概的课文内容时,可以选择播放一些震撼性的音乐,当讲到一些抒情的课文内容的时候,可以通过播放一些舒缓的、抒情的轻音乐,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营造一种和谐、愉悦的课堂环境,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真实的情境中,更利于情感互动,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教育。例如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时,可以对文章的这一情节利用相关的影视资料来进行教学:

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学生通过观看电影,能够真实地感受到战斗的激烈与残酷,心系着每一个情节的发展。在视频的帮助下,使得课堂教学环境更加真实,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英雄前辈们的大无畏精神,从而产生敬佩之情。通过建立良好的课堂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思维,极大地帮助了小学语文情感教育的实现。

(三)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落实情感教育

落实情感教育,老师应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在以往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语文老师过分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从而忽略了学生的精神需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传授语文知识,另一方面还要培养学生对于学习的精神,让学生能够乐学、会学、愿意学。老师可以建立相应的学习合作、竞争小组,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力,各个小组之间积极地讨论课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竞争成长的意识。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这节课时,文中在描述桂林山水的时候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老师在这个时候可以让各个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讨论,合力找出所运用的修辭手法。在这样的学习模式中,能够增强学生的团结合作与竞争观念,形成正确的情感认知。

(四)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落实情感教育

要想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就需要老师对课本内容进行相应合理的加工。利用创新的理念对教学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引入新的课外学习资源,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创新意识。通过资源加工,整合出符合小学生情感发展需求的内容,促进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落实。

(五)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落实情感教育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一点尤为重要。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极大地促进情感教育的落实。当前,部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在面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时,会给学生扣上“笨蛋”“弱智”的标签,这样的行为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只有尊重学生,创建一个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才能从根本上落实情感教育。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情感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应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应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怀,让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落实情感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范凤运.浅谈新课程标准实施背景下如何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赤子:中旬,2014(4).

[2]李姝颖.寓情于景——情感教育在小学美术教学应用中的实践和探索[J].才智,2013(25).

[3] 栾艳枫.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4(29).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实施策略情感教育小学语文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策略探讨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