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018-05-14韩锋

课外语文·上 2018年4期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培养策略语文教学

韩锋

【摘要】“创造性思维”这个词已经现在被越来越多的提到。新课程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也认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至关重要。那么什么是创造性思维呢?笔者认为创造性思维是指思维充满变通性和灵活性,解决问题时的思路是发散的,不同于常规的。创造性思维的人往往具有非常规的表现和见解,充满着创造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十分重要的,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日后的学习与生活。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语文教学;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多变的社会,教育所要培养的人才要想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社会的需求,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中生存,创造性思维是必不可少的。人们往往认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理科教师的任务,语文的教学做好语文知识的传授和价值观的引导就足够了,语文与创新性思维是没有关系的。然而并不是这样,语文是培养创新性思维优良的载体和形式,语文的教学要渗透创新性思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那么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对于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及身心发展规律的了解,就这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和研究思考,希望能对读者有所裨益,有所启发。

一、用“任务驱动、问题解决”作培养创新性思维的主线

经常有教育学家们说:“问题是教学的核心”。同样,问题也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思维是由问题而开始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好问题教学,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当学生在思考问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来思考问题,让学生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一系列的思考任务,学习到语文知识,形成创新性思维。例如,在教学鲁迅先生的名篇《社戏》时,教师要分时段,在适当的时机分别抛出以下几个问题:首先,为什么要去看社戏,社戏是什么?接着,看社戏的几个小伙伴的性格特点是怎样的?再接着,作者为什么对社戏念念不忘?最后,鲁迅先生想要表达什么思想,他还有哪些著名的作品表达了同样的思想?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分别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积极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教师可以将学生按照一定的比例人数分成若干小组,小组内的成员注意要“异质”,要让“先进”带“后进”。在小组内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考,互相交流、互相补充,接着派小组的一个或者两个代表向老师汇报讨论的结果。教师要注意总结学生的看法,并分条列出,使学生的回答具有条理性和逻辑性。因为每个学生的思路是不一样的,通过全班的参与思考,交流意见,才能够开拓思路,拓宽思维,丰富问题的答案。这样,学生不仅学习到了语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锻炼了思维,学会从多个角度和层面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因此,中学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注意用问题驱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引导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时,创新立意,写出新意

在语文的学习中,阅读和写作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很多中学生感到困难的部分。大多数学生的阅读和写作都是按照老的套路和模板来进行生搬硬套,没有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真情实感,写不出优秀的文章来。古人曰:“去陈言,立新意。”这就是说学生在写作和阅读时,要推陈出新,写出自己的风格和特点,而不能“变相抄袭”。这和我们现在所倡导的“创新性思维”不谋而合。那么中学语文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时推陈出新呢?可以先从审题开始。在面对阅读材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材料,不仅仅要理解材料中所表达的表面意义,还要挖掘出阅读材料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这样,学生的思维就比其他人更深了一层。例如作文题“铁杵磨针”读后感,有很多同学从正面对磨针老婆婆的精神给予赞扬,许多人都是这样认为的,但并没有给作文立下新意。有创新思维的同学却能够开辟出新的角度,从反面对其行为给予批评:用铁棒去磨一根绣花针是在消磨时间和浪费生命,为什么不买一根针,抓住大好的光阴去做其他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事情呢! 提倡人们做事要讲究方法和效率,花时间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就是创新性思维,从正反两个方面去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独到的想法,引起关注。中学语文教师往往倡导学生用“总分总”的结构来写作,但是有创新意识的同学也许会在文章开头设下悬念,引发读者思考,到文章的结尾处揭晓答案,用倒叙的手法,将文章写出新意,写出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因此,教师在平时进行阅读和写作的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学习新的写作方法和文章分析方法,不能固守老套路,用所谓的“万能模板”,那样阅读和写作能力就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三、结语

总而言之,万事万物都是处于变化之中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是势在必行。教育也处在不断的革新之中,培养的人才能否适应不断更新与变化,与接受的教育和锻炼密切相关。中学语文教师要想打破传统偏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方面,用“任务驱动、问题解决”作为培养创新性思维的主线;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时,创新立意,写出新意。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必须贯彻新课程理念,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适应瞬息万变的世界。

参考文献

[1]义祖国.语文探究性学习略谈[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

(编辑:马梦杰)

猜你喜欢

创造性思维培养策略语文教学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基于高中语文诗词欣赏教学下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