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现“我想”:小学低段个性化阅读探索

2018-05-14盛莉

课外语文·上 2018年9期
关键词:困境阅读小学

盛莉

【摘要】在阅读过程中,“我想”必不可少,有意识的、无意识的,被察觉的、不被察觉的,都无声无息地在大脑中进行。正是这些诸多的“我想”,让“阅读”成为极具个性化色彩的行为,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个体”的力量在阅读的过程中不容忽视。但是,在小学低学段的阅读教学中,儿童的“个体”力量却非常微弱,语文阅读面临着令人尴尬的困境。

【关键词】小学;阅读;困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困境:教之主导与学之主体

(一)教之主导的“越俎代庖”

师:宋涛这个小朋友充满了奇思妙想!(师板书:奇思妙想)没有宋涛说的这句话,也就不会发生画风这个故事,(幻灯出示 宋涛说的话,宋涛说:“谁能画风?”)谁能读好这句话。生1:读。师:读得真像一个爱思考的宋涛。谁再来试一试?生2:读。师:最后是什么标点符号?(生齐答:问号)怎么读更生动呢?生3:读。师:更像一个爱思考的宋涛了,来!咱们都是充满奇思妙想的宋涛,一起来读一读。生:齐读。

在一群小朋友画画的过程中,宋涛的一句“谁能画风?”打开了孩子们想象的宝盒。风来无影去无踪,看不见抓不住,所以宋涛的这个提议有趣、新颖、具有挑战性,确实是属于“奇思妙想”。我们在聚焦“宋涛”这个人物的时候,“爱思考”的认定是经过分析步步得出,但课堂上的老师却越俎代庖地直接替学生为人物贴上自己的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作为阅读主体,对人物的理解只是一种“催眠”式的被动接受,并没有个体“我想”的介入与参与。

(二)学之主体的“邯郸学步”

在教学完第三段之后,老师出示了一个说话练习:

水果店里的水果真多呀,有 、 ……真是 。

马路上的车真多呀,他们 ,真是 。

回答之前,老师在黑板上出示了几个课文中的词语:琳琅满目、密密麻麻、一个挨着一个、不计其数、成千上万、数不胜数……要求学生在说话的时候用上。

老师的设计本意是让学生体会《鸟岛》文本那些描写“多”的词语,让学生明白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示“多”,非常明显地体现出“学用好词好句”的味道。但实际上,低年级儿童对于成语的理解并不十分透彻,他们对此应该有更加个性且有趣的理解与表达。为什么不能说“那么多水果在一起像水果开大会”之类的描述呢?所以,语文教学的思维僵化,导致学生在阅读的理解与运用上“邯郸学步”,失去了自己作为“主体”的个性与思考。

二、求解:自我意识与阅读密码

在儿童的阅读中,“我想”无处不在。他们会简单地把故事划分为“令人悲伤的”“令人愉快的”……这些情绪都是由“我想”生发。此外,他们还经常让故事的情节像放电影一样在脑海中呈现,或者产生无穷的联想,由此生发出很多有趣的东西来。

但是心理学研究发现,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眼光是外向的,他们往往对自己的内心世界视而不见,总是外部世界引起他们的注意和兴趣。他们不知道自己的情感和情绪是由“我想”生发,是属于自己的主观感受,因而发现“我想”、挖掘“自我”、凸显“个体”可以为突破小学低年段阅读“困境”谋求一条可行的道路。

三、破局:“我想”的发现与成长

(一)从“异想天开”开始

儿童的思维虽不成熟,但这种不成熟的思维有着成人无法匹及的优势,那就是充满着奇趣的“异想天开”。以此作为入口,他们最为拿手也更感兴趣。“异想天开”中的儿童,会用“我想”给自己建造一个童话王国,他们可以在天空飞翔,可以进行各种变化。对于此类的“异想天开”,孩子们愿意做、有话说,过程中也更为积极、更为主动,想的结果也更为生动有趣。

(二)让“我想”成为习惯

除去睡眠,每个人几乎在每一刻都在进行着“我想”。大人们对自己内心活动的“我想”把握较为明確,他们可以迅速地把“我想”用语言拎出。但很多儿童不行,他们不能用语言把复杂的心理活动表述清楚,明明有自己的想法,却怎么也找不到,这就造成语文课堂上的频频“冷场”。“我想”的习惯应该是指向性的形式,在阅读时用“我想”“我觉得”“我认为”等指向明确的词语,发现“我想”,先有思考的意识、进而成为阅读的习惯。

用“本真”作为底色。儿童的“我想”与成人有着显著的不同:纯洁、可爱、天真、烂漫……他们心中的“我”更接近生命的本真状态,没有负担、自由美好。例如,皮皮要去捡破烂了,我觉得捡破烂不是好事,也不会捡到什么好东西,因为我幸运的时候也只捡到一粒纽扣。但是皮皮却捡到了一个笔记本、一个文具盒、一支笔、一条项链,这些都是很值钱的东西呀!刚开始,我把皮皮能捡到这些东西的原因全部想到“好运气”上,但现在我发现了她的另一个优点——她爱帮助人。人们都爱捡到好东西,但皮皮爱帮助别人,所以她有很多小伙伴,也就能捡到好东西啦!“捡破烂”不是好 事——这从生活的经验得来。小作者的结论是从自己失败的“捡垃圾”活动中得来,来源于真实经历。但皮皮捡了很多大人们不屑一顾“值钱的东西”,以他们的价值观来衡量,似乎如“宝藏”一般。最后,小作者把皮皮的收获归结为“爱帮助人”,故事让她产生“好人有好报”的想法,同时也显示儿童价值观正在朦胧地显现与建立。

通过这些真实的“我想”,一个单纯、可爱的孩子跃然纸上,自由、天真、快乐、善良、容易满足,这些人类最美好的特质闪耀着生命本源的光辉,充满着人类孜孜以求的自由精神,更是人类审美价值的体现。正是这种特质,让儿童的“我想”冲破了成人“越俎代庖”的束缚,更为独立主动、更为丰满有趣。

世界上最难的是 “认识你自己”。然而,人类从来就没有因为困难重重就放弃对“我”的求索。发现“我想”,就是让孩子们借助阅读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而“个体”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慢慢觉醒、不断生长。

(编辑:张晓婧)

猜你喜欢

困境阅读小学
困境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