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问题意识,让课堂更“高效”

2018-05-14朱君

华人时刊·校长 2018年12期
关键词:高效意识情境

朱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学生的提问能力,进而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才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小学数学教学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一个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的学生,通常是一个思维活跃的学生,一个乐于提出问题的学生,他已迈出了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没有问题的数学是枯燥的数学,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并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提问中获取新知,做学习的主人呢?下面谈谈本人在这一方面的一些肤浅的认识:

营造和谐氛围,使学生敢问

小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就是问题意识的种子。然而,这颗种子能否萌芽,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氛围。在课堂教学实际中,存在着许多学生无疑可问,或者有疑也不敢问的现象。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转变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我们要“蹲下来看孩子”,从他们的视角看问题,积极营造一种宽松、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鼓动学生大胆质疑。

如在教学“圆的面积计算”一课时,我先用课件演示“用一根绳子把羊拴在草地中的木桩上,羊边走边吃草”的过程,让学生根据这幅图提问,学生争相提出:“羊走一圈有多长?”“羊最多能吃到多少草?”“羊能吃到草的最大面积是多少?”等问题,而作为教师,应努力保护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性,即使有的学生的提问是可笑的、甚至是荒谬的,也不进行批评或挑剔,而是通过评比“最佳一问”的形式使学生获得心理的安全感,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促使其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需要,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和欣赏,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敢想、敢说、敢做,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友爱的师生关系,才能促使学生乐于参与、主动参与、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

培养质疑兴趣,使学生乐问

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在状态转入活跃状态。对于疑和问,疑是条件,问是结果。只有发现了问题,并大胆地提出问题,我们才有可能想方设法地去解决问题。因此,课堂上要使学生乐于提问,教师就要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使他们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

如在教学“估算”一课时,我出示的探究例子中,故意没出现个位数字是5的数,当学生通过探究,知道了接近整十数的数就估成整十数计算。我故意问:“你们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于是就有一个学生提出:如果这个数是45是估成40呢?还是50?我大声说:“这个问题问得好啊!怎么老师没想到呀!”同学们开始有点困惑了。他们议论纷纷,并结合平时的生活经验,总结出“四舍五入”法。通过学生自己质疑,互相启发与争辩,最后成功释疑,这样既使学生对问题有了清晰的认识,又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生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并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的。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识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思考与探索中得到促进和发展的过程。

精心创设情境,使学生善问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依赖于教师的教学设计。因此,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多种手段呈现问题情境,制造学生的认知冲突,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确实感到有问题想问。

如在教学“认识分数”一课时,故事引入:节假日,小明和小红把自己平时节省下来的零花钱合起来,购买了一些食物,准备参加学校组织的野餐活动。(课件出示:小明和小红以及一个蛋糕、4个苹果和两瓶矿泉水。)提问:这么多好吃的,你认为怎么分,才能使两个小朋友都满意呢?由分实物入手,让学生在平均分得不到“整个”的时候,感受到用学过的数已不能满足学习的需要,从而提出“能不能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的问题,并请学生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一半”,学生情绪高涨,勇于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二分之一,教师在学生的需求特别强烈时,结合学习内容向学生介绍了分数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的探究是积极的、主动的。

又如在探索“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先引导学生说出几个任意多位数,然后由很快判断它是否能被3整除,当我们共同验证出我的判断无误后,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您是用什么方法这么快就能断定一个多位数能否被3整除的?”可见,学生提出这个问题来,缘于教师的激趣和创设的良好发问情境。这样学生在强烈的问题意识驱使下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知识规律,学起来特别感兴趣,特别认真。

设置一些生动有趣、能唤起学生强烈求知欲的问题情境,迫使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点燃求知欲望,而且能促进全体学生的参与。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有很多,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的教学内容巧妙运用,教和学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加强策略指导,使学生会问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非意味着一堂课提出的问题越多越好,问题应有主次与轻重、难易与适度之分。一句话,问题必须紧扣教材,紧扣学生特点。因此,问题设置要有价值,有意义。课堂中的问题一般来自于三方面,一是教师设疑,二是学生质疑提出问题,三是练习时出示的问题。教师设疑是学生质疑、解疑的重要前提,直接影响学生解题的兴趣和能力。所以教师在备课中要精心把握设疑的尺标,根据学生知识能力,来设置问题。教师设疑可安排在课之初,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教学,使问题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也可在课之中,当学生提不出什么问题时,教师的设疑如同一石投向平静的水面,会荡出层层涟漪;也可在课之尾设疑,让学生感到时已尽而意无穷,拓展课堂教学的吸引力。

学生只有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才能更深层次地理解问题的实质。反之,提问方法不当,或是提的问题过于简单、机械,会使学生感到乏味和厌倦。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使学生知道“问什么”“怎么问”,还必须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提问方法,使学生学会提问。

作为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学“问”,教学生怎样问,在“怎样思考、分析问题”上下功夫。鼓励学生多方位独立思考,大胆提问,大胆质疑。长期训练,学生就能养成质疑的习惯,提问题的能力也得到提高。要使学生能够提出一些有價值、有意义、有思考性的问题,就需要教师的指导、点拨,这样才会逐步提高学生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中人人敢问、乐问、善问、会问,是促进学生认知发展和学会学习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初步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举措。

纵观人类社会,认识的发展、技术的创新以及科学的发明无一不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把握教材,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必将培养出具有强烈问题意识的人才,为学生步入21世纪创造条件。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高效意识情境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消防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