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与培养研究
2018-05-14王坚丁慧媛
王坚 丁慧媛
[摘要]针对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评价及培养展开了深度访谈及实地调研,通过设计和检验,运用Delphi-AHP法并遵循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等基本原则,构建了一套含4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的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为有效评价和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不仅是国家发展的战略需要,同时也是学生个体在成长和全面发展中的需要,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近年来,高等农业院校采取一系列措施,如:转变教育培养理念、改进教学技术和手段等,同时不断强化和提升教师的创新能力,进一步调动大学生参与创新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并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效果。但在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方面,目前仍缺少系统的、专业的、严谨的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在理论研究和具体的实践操作层面也缺乏系统的研究。因此,如何构建一套科学、有效的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加强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当前与今后一段时期,高等农业院校在教育培养中,需要密切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
1 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设计
1.1 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大学生创新能力是指大学生在学习和继承的基础上,利用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凭借对事物创新的兴趣与爱好,提出独特的解决问题方法,产生出的新思想、新技术和新成果的一种能力。构建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1.1 科学性原则。所构建的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大学生创新能力情况。
1.1.2 全面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中涉及到的各项指标,要能够充分、全面地反映大学生创新学习能力、创新知识基础、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技能等各个方面,即能够全面反映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水平。
1.1.3 可操作性原则。由于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中涉及到的指标范围比较广泛,在选取时要注意简洁性以及可操作性原则。选取的评价指标的数量要少而精,数据要易于搜集和整理,指标的概念要明确,计算方法要清晰。
1.1.4 可量化原则。为便于进行定量分析与评价大学生的实际创新能力,所选取的评价指标应该是容易量化的指标,可以是通过设计調查问卷,进行一次性调查取得数据的指标。
1.1.5 动态化原则。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要素、指标的权重、评价的方法是动态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研究的不断深入,相关要素会得到不断的修正和完善。
1.2 大学生创新能力构成要素分析
根据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广泛听取专家们提出的观点并反复研究论证,同时与相关专业教师进行深入探讨,并与学生代表进行座谈,最终认为大学生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创新学习能力、创新知识基础、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技能四个一级要素,每个一级要素又可继续细分出二级要素。各要素具体含义如下:
1.2.1 创新学习能力。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学习和实践中能够不拘于传统,大胆探索,从而产生创造性的新观点和新方法。反映创新学习能力的指标可进一步细分为:发现问题能力、信息检索能力、知识更新能力和标新立异能力。
1.2.2 创新知识能力。大学生创新离不开深厚的知识储备,一是基础知识水平,包括外语、计算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基础学科的掌握程度;二是专业知识水平,包括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时掌握最前沿的学科知识。三是交叉知识水平,包括大学生跨专业选课,掌握多学科知识并能够融会贯通,具备综合专业技能。四是创新知识水平,不断学习创新知识和创新理论。
1.2.3 创新思维能力。大学生发散性思维比较强,在研究某一问题时会从不同角度思考,产生新的想法。评价大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子指标可进一步细分为:直觉思维的能力、逻辑思维的能力、创新想象的能力、批判思维的能力和灵感思维的能力。
1.2.4 创新技能。包括学生到企业实习,获得工作经验和实践动手能力,参加专业技能培训,在全国或省市技能竞赛中获奖情况,在社会实践中进行调研获取资料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沟通能力等。反映大学生创新技能的指标可细分为:创新活动成果质量、项目创新设计能力、市场调研能力和学术论文质量。
2 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
2.1 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1.1 确定评价指标项。通过实地走访专家、翻阅学习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文献、教师座谈等形式进行反复研讨,从大学生创新能力构成要素涉及的大量评价指标中去粗取精,最终建立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评价体系包括四个一级评价指标和17个二级评价指标,该评价体系能够对高等农业院校的大学生创新能力进行较为全面、客观的评价。
2.1.2 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确定了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以后,各级指标权重的确定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指标权重的分配将直接影响最终评价的结果。结合主观、客观赋权法的优缺点,本文采取Delphi法和AHP 法相结合的方法,来确定指标权重。
(1)问卷调查指标权重。首先委托P名专家,对评价体系的指标要素,两两进行对比获得比值,取值范围是1-9之间的整数或整数的倒数, 1表示两个因素比较具有相同的重要性;9表示两个因素相比,前者比后者极端重要。若因素i与因素j的重要性比值为bij,则因素j与因素i的重要性比值为bji=1/bij。然后对各位专家提出的评分观点进行综合考虑,用几何平均法计算P名专家提出的指标权重,具体公式如下:
aij=
(2)构建判断矩阵并进行一次性检验。根据各构成因素指标成对比较以后的结果可以构建判断矩阵A,A=(aij)n×n,其中aij=1/aji,aii=1。在此基础上,利用方根法计算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及其对应的特征向量W。对W进行归一化处理后可得到该级指标相对于上一级指标的权重,即层次单排序,然后进行一致性检验。计算一致性指標CI=()/(n-1),该值越大,判断矩阵的一致性越差。用CI与随机一致性指标(RI)进行比较,得到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比率CR=CI/RI。若CR<0.1表明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并通过检验,否则需要对各指标的权重进行修正。
利用层次单排序的计算结果,计算相对于高一级指标而言本级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即可以得出层次总排序。层次总排序结果是由上而下逐层进行的,计算结果也必须通过一致性检验。
2.2 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
现以某高等农业院校为例,对构建的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模型进行实际应用。从高等农业院校范围内选择10位专家,对创新能力评价指标进行打分,再将评分结果进行几何平均。依据上述方法构建判断矩阵,计算最大特征值及特征向量,再进行了一致性检验,所有判断矩阵均满足一致性检验CR<0的要求。从而得到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的权重见表1。
计算结果显示,在一级指标层次上,创新学习能力的权重最大,然后依次为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技能和创新知识基础。表明当前高等农业院校教育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创新学习能力的培养,其次为创造性思维启发。二级指标权重排序结果显示,知识更新能力、发现问题能力、标新立异能力、创新想象能力等排在前列。说明大学生的学习能力、态度及科技创新活动的参与情况对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影响作用。
3 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大学生创新评价体系在高等农业院校推行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其反馈、导向和激励的功能。高等农业院校应不断创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抓好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校及各学院要成立大学生创新评价小组,广泛宣传和动员学生积极参与创新能力评价活动中,定期测评并将评价结果填表存档。积极引导和激励学生的创新行为,进而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3.1 创新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当代大学生具有学习能力强,思想活跃度高,容易接受新事物等特点。学校及学院可以开展各项推介活动,如组织创新创业典型人才的先进事迹报告会、创新经验交流会、创新竞赛活动、创新成果展等,激发大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和创新热情;激发大学生勇于质疑、敢于批判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积极探索新知识、新领域,提高信息检索和加工能力。
3.2 创新知识基础能力培养策略
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的积累是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保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其次掌握和传播本学科最前沿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广泛涉猎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形成较完善的知识体系,为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提供科技支撑。
3.3 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在教学中,可结合典型案例,从直觉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入手,学习系统的思维方法,提高思维的严密性和效率性;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不囿于固有思想,开拓视野,不断产生独特的创新思想;培养学生以批判思维的方式探索问题,打破常规,创新地解决实际问题。
3.4 创新技能培养策略
3.4.1 课堂讲授与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强化教学实践。作为培养学生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不应该被削弱,可以结合学校的学科特点以及不同年级学生的发展特点,适度增加教学实践活动,通过课堂讨论、创新实验和创新实践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技能的培训。
3.4.2 拓展平台,锻炼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加强学校与企业的深入合作,锻炼大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将所学的书本知识与实践有效地结合,也有利于开拓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提高创新技能,参加各种形式的学术科技活动竞赛,如“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等。可成立学术研究小组,申报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也可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中, 提高学生研究项目设计能力、调研能力和独立分析的能力。
3.4.3 提高应用写作能力。大学生创新活动的全过程都对写作水平提出较高的要求,比如创新项目方案的设计,创新成果的精准汇总展示等,因此,在日常教学中,适当增加论文写作方面的训练,多布置调研或实验类作业,既能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又能将实践成果转化为学术论文,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写作分析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存金,闫永晶,杨青.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形成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技术经济,2013(3):29-35.
[2] 王迪.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要素模型分析[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157-160.
[3] 刘甜甜,陈洪,杜焓瑜,等.农林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09):247-250.
[4] 李军红.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与培养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7(34):128-137.
[5] 吴红霞,冯云晓,张春玲.普通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模式研究[J].科技视界,2014(6):50.